分享

导演们别再瞎扯少年感了

 阴影中游动的鱼 2021-01-21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465篇原创

1

最近关于少年感少女感的话题又火了起来。

一个原因是张鲁一、章子怡这批老戏骨争先演起了小孩子,结果成功崩掉了自己演技派的口碑。

一个是爽子演了这么多年无知少女,突然转型变成两个孩子的妈,落差太大,撑死了无数的瓜,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已黑化。

章老师应该和爽子好好学习一下,到底怎么演才能保持那种脑子不够用的神经少女感,这样才比较符合上阳赋里她的人设。

其实老演员演年轻人翻车未必就全是演员的错,《大秦赋》里的张鲁一虽然被吐槽造型感人,但大家核心吐槽点都在剧情过于弱智。

只不过到了《上阳赋》章老师露出了一个自抽自脸的巨大破绽,这才给了大家一个极好的输出空间。

嘴上说着演员到了年纪不要演年轻人,身体可真诚实。

嘴上骂着公司不要营销少女感,但问题是自己就是公司股东。

大家都在装,但你特别皇帝的新装。

章老师活生生把一个小被宠到大的小郡主,演的就像一个争宠的小妾。

这和她自己当然有关系,但要说这个剧的编剧导演想就这么低调溜走,那我也不同意。

章老师毫无疑问是有演技的,过去她不止一次证明了自己。

《上阳赋》这个剧从导演到剧本处处是槽点。

似乎在整个剧组的工作人员都默认表现一个人天真可爱就是嘟嘴卖萌犯蠢撒娇,青少年就应该智力显著低于身边的成年人。

你回想一下更早之前翻车的周迅,会发现她们如出一辙。

你不能说她们没有演技,毕竟都是这么多年演艺圈各种互相插刀插过来的,但是她们就是能演出一种,让人十分的……一言难尽的……微妙的……尴尬。

原因很简单,不是演员不行。

而是这些人演的根本就不是十几岁的少年男女,是主创团队想象中的小屁孩。

说句诛心的话,中国的主流影视从业者,根本就不知道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对他们而言超纲了。

于是理解不够,脑洞来凑。

脑洞又来自脑残青春文学。

所以中国的青春校园剧,长期处于一个怎么看都不青春的怪圈里,编剧导演根本不屑于了解青少年到底是怎么生活的,一味的用自己妄想出来的故事来诠释当代人的青春。

前几年刚从早恋、车祸、堕胎、出国的漩涡里拔了条腿出来,眼看着好像要把青春剧捞起来了,正剧立刻就一脚又踩进弱智玛丽苏的坑里。

像是去年的豆瓣高分神剧《小欢喜》,看的时候感觉一切都很合理,但总有一种疏离感,仔细一看,那个能买得起8499块的乐高、开着法拉利上学的青春,怎么看都和我们没什么关系。

它隔壁的《少年派》就更是一言难尽,在这些编剧的笔下,青年人好像就只会惹是生非,帮他们爹妈添堵。

现在很多影视作品,涉及到成人的剧情没什么大毛病,但是一旦涉及到青少年,就瞬间变了味。

因为这些年轻人演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他们自己,而是那些身居高位,年纪一大把的导演、编剧、制片人脑子里的年轻人。

他们眼里的青春里好像只有痛苦和暴躁,从来见不到少年人对世界的热情。

说到底,这些明星炒作“少年感”、“少女感”,恰恰是因为他们不是少年少女了,才要去谈“感”。

真正的少年少女都在刷题呢,哪有时间谈恋爱。

在这方面日剧韩剧做的都比中国好很多,最起码,他们的少年人和父母的对话不会让人感觉尴尬。

结果就糟糕了,中国的青春片似乎一心向日韩取经,取了一大堆不是自己的东西回来。

像是这些贵族学校的校服。

还有穿着汉服在屋顶上看烟花的迷之复刻。

结果真正精髓的东西反而没学会。

日本的校园剧脱胎于漫画,带着对现实的美好想象,但不管是恋爱,是学习,是打架,主题绕来绕去,其实都是一句话:不要认输。

而韩国的校园剧,只需要卫衣和牛仔裤就能让你想到青春。

很多演员不愿意降低一点自己的美颜滤镜,只想着扮演故事中的完美形象,从一开始就远离了真正的青少年,怎么可能拍出少年的青涩感。

看看《天才枪手》的女主角,人家是超模出身,要时尚性感也玩得来。

可是为了电影,人家就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不修边幅的小黄鸡。

老演员演年轻人也并不是演不出好效果。

阿米尔汗在《三个傻瓜》里演叛逆大学生的时候44岁,但电影中的他就是一个不到20岁,热血冲动的大学生形象,毫无违和感。

别觉得这是不同人种不容易分辨年龄导致的。

刘晓庆老师40岁的时候演武则天的少女时代毫无违和感,靠的是什么?脸上的胶原蛋白嘛?

他们对表情的分寸和肢体动作的把握,是真正下苦工研究过年轻人的行为模式才能复刻的。

像我一样的老年人应该都看过康熙王朝,也记得这位少年康熙。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演员李楠演这个角色的时候36岁,难道他也是在勉强自己?

也别怪人家长得太嫩,焦恩俊演《宝莲灯前传》的时候脸上的苍老已经盖不住了,但他眼睛里的火,那就是少年人该有的光。

尤其是对比一下在他本人更年轻一点的时候演的成年版杨戬,同样的瞪视,少年和男人之间微妙的区别都在眼睛里。

而如果真的看过原片,更能明白在演不同年龄段的杨戬时他对肢体动作的控制有多么大的差别。

一个演员举手投足的时候是在演一个“自己想象中的少年”,还是“真的在把自己当成少年”,能骗得了自己,骗不了观众。

因为我们都做过少年。

我们说不清什么是少年,但我们都懂那种感觉。

少年就是小李子站在泰坦尼克船头高呼的那一声“我是世界之王”。

少年是《热血高校》里小栗旬遍体鳞伤时依然潇洒勾起的嘴角。

少年是路飞在被小八反复告诫过不能惹天龙人后,为保护朋友而毫不犹豫的挥出的那一拳。

少年是意识到自己终生不可能再回到巅峰的三井寿,面对熟悉的篮球场从心底涌出来的那一句“我想打篮球”。

少年会叛逆,少年会迷茫,少年会堕落,少年会痛苦,少年会被打败……

但少年绝不投降。

少年是那些小题大做的激情,是年少轻狂的大话,是幼稚但纯粹的追求,是你讲烂了道理,我也懂得这些道理,但我就是他妈的不服的那种倔强。

是,你说的很有道理,我知道这样危险,我知道这样冲动,我知道这样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我知道这样不算利益最大化,但在这一刻,我就算亏到姥姥家去了,我还是要干死你!

你有千万个利弊权衡,而我的路只有这一条。

不会畏惧死亡的少年永远不会死,他们永远在最绚烂的时刻燃烧。

当少年去嘲笑,去否定过去的自己时,才是少年死去的时候。

少年学会了权衡,学会了计算,学会了趋利避害,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学会了用不能说出来的东西去交易的时候,少年就长大了,然后渐渐染上油腻,变成一个成熟的社会人。

他们成熟了,长大了,低头看一看仍在燃烧的那些少年,由衷的感到可怜。

你们为什么要燃烧呢?那样是会死的呀!

成熟的人想了想,可能是因为他们太蠢了吧。

因为愚蠢,不知道生命的可贵,不知道世界的复杂,不知道权衡利弊,所以才会那么义无反顾,发出这么耀眼的光线。

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少年意气,将自己曾经日天日地的勇气当成幼稚无知的黑历史,然后带着对少年人发自心底的鄙夷去写年轻人的故事。

这,怎么可能拍出真正的少年少女呢?

他们的眼睛能看到嘟嘴卖萌犯蠢的少女感,心却已经看不到那可以为爱而赴死的少女心。

我还是喜欢当年那个满脸青涩,却拼命想证明自己力量的少女。

“剑,要人用才能活,所谓剑法即人法。”

即使是再有演技的演员。

也吃剧本,也吃设计,也吃导演的智商。

从来不是中年人不能演少年。

而是大家没有用少年心去演。

不是年龄问题,从来都是态度问题。

乱哄哄,

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

到头来为他人,做嫁衣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