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中的“争议之王”,短短四句却有三处争议,康震差点因此翻车

 大师兄666999 2021-01-22

如果要问,近年来哪一首唐诗在网络上的“争议之王”,看起来非杜牧的《山行》莫属了。

这一首七绝一共四句,竟然有三句先后引爆网络争论。一次是关于古诗词读音的,一次是关于版本用字的,还有一次是关于汉字古今意义不同引发的。

这三次争论,一次比一次激烈。双方各执一词,打得头破血流也没争出一个结果。其中一次,还差点把一位北京师范大学诗词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拉下马。

这位博士生导师就是在《诗词大会》里非常火的康震康教授,并且和他一起遭殃的,还有著名的历史专家王立群。

杜牧的这一首诗,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到底戳中了读者的哪些“痛点”。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最初引发争议的,就是首句中的“斜”字。因为这个字,在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和别的一些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本中读“xiá”音。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都听自己的老师讲过,这个属于“古音”。

但是,这个“斜”字在《新华字典》里却一直只有一个读音,念xié。最近听说,教育部门统一了这些字的发音。

与这个字情况相同的,还有贺之章在《回乡偶书》中“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过去,这个“衰”字是读“chuī”,现在改回了“shuāi”。

一些家长表示:乱改古诗词的发音,要不得!为了一时偷懒,就改掉了“古音”,让诗词失去了音乐美感,我同样也有这样的感觉。

因为从小跟着语文老师念的就是这种“古音”,现在读到别的唐诗,中间有“斜”字,还是情不自禁地要读成“xiá”。

不过,有一些诗里有“斜”字,却不能读“古音”。例如张志和《渔歌子》的“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个要分开记忆,比较麻烦。

最近又有人说,原来“斜”字的“古音”其实是古人弄错了韵书搞出来的。我去查了一下资料,被改掉的这个“古音”,的确不是诗歌本来的发音,但也不是“弄错了”。

这个是南北朝时期兴起的一种“拟古音”,叫“叶韵”。也就是说,南北朝时期,有人读先秦的古诗感觉不押韵,于是为了押韵,通过想象,给一些字临时“生造出了读音”当成“古音”。

后来,这种“叶韵”在明代朱熹等人处得到了发扬。“斜”字本来就只有一个读音,只是因为唐朝以后的人读起来,感觉拗口,于是给它捣鼓出来一个“拟古音”。

如此看来,“斜”字到底读是哪个音,只有去杜牧了。所以我们再坚持用一个宋明之后的“拟古音”读它,就没有必要了。

关于杜牧这首《山行》中的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生”还是“深”,这个也是打得不可开交。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呢?一是因为中国古代出书不容易,书籍都是靠手抄。传抄过程中可能会出错。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后人故意把原诗按照自己的意思进行了修改。

在古代其实是没有什么版权意识的,许多诗词集的作者辛苦收集前代文人的诗作,然后自己弄成一本集子。他觉得原诗中一些用字不好,就自行更改了。

比较典型的是李白《静夜思》,一首五言绝句,被改出了“八个版本”。一会儿是“举头望山月”,一会儿是“举头望明月”。

李白的诗版本多,主要是他生前的时候没来得及制作全集。李白三次托人制作全集,其中两次诗稿都被毁了,一次根本没有下文。后代诗评家搜集到的,全部都是残篇。

杜牧诗集最初可能还是完整的,但是经过上千年的流传,中间也还是会有一些变化。在他的《樊川集》中,“白云生”还是用的“生”字,但在明朝的《唐诗品汇》、《御制全唐诗》里就变成了“深”。

假如现存的《樊川集》是杜牧诗集的真本的话,就可以确定“生”字没有错了。可是,从四库全书把两种版本都收录进去来看,这个《樊川集》也真假难辨了,争论可能还要继续下去。

三、康震教授打了一个“哑谜”

让康震教授差点翻车的,应该是一档中秋诗词会,而参与的人员也几乎都是央视《诗词大会》原班人马。

康震教授在节目中,按这个大会的惯例给参赛者“题词作画”。也就是他根据题目,画出诗中相关的内容,启发、引导参赛者猜出诗文。

当时他拿到的题目,正是杜牧的《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于是他提笔画了一幅画,画中有个人坐在石头上面,前面有一些枫叶。

然后,参赛者根据康震教授画出来的画面,很容易就猜出了是杜牧的《山行》。但是有一位叫孙绍振的教授表示:康震教授误读了“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字。

这个“坐”字在这句诗中的意思是“因为”,因为这里的枫叶红得漂亮,所以我停下车来欣赏风景。而不是:我停下车,坐在车上欣赏风景。

并且,这位孙绍振教授还特地强调了一句: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就是这样解释的。所以这位孙教授的矛头直指康震,认为他在误导观众。

如果说杜牧《山行》一诗,前两句的争论都是“古人”有意或者无意造成的话。那第三句中“坐”字的争论,看起来就纯粹是我们现代人自身的问题了。

但是,且慢!人家康震教授只是在节目上给参赛者做提示,为的是让参赛者更容易猜出答案。所以就算是他画了一个人坐着,那也不代表他不知道“坐”有一个解释是“因为”啊。

难道因为他知道这个字在这里解释为“因为”,为了“避嫌”,他就不许杜牧坐下了吗?很显然,没有这样的道理的。

另外,对于这个“坐”字为什么必须解释成“因为”,一些网友也是很有看法的。大家觉得,对于一首古诗的理解,不能太“死板”了。

杜牧的这一首《山行》之所以会成为唐诗中的“争议之王”,主要还是因为这首诗刚好踩中了语文课本中的一些“雷”。

第一句中的“斜”字的读音最近才被更改;第二句里,人教版课本统一用了“生”字;第三句纯属一个意外,或者还有一些小误会。

每一次只要有关于古诗的这种争论爆发,都会让我觉得:如今的国人,对于我们的唐诗宋词依然是充满热情的。这样的争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一种好事。

因为以后这样的争论肯定还是会持续下去,但是真理是越辩越明的。特别是像康教授和孙教授这样的专家们的发声,只要大家是心平气和的,每一次都可以让人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也挺有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