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家住在松花江西岸的满族村东哈什玛,石姓是满族大户人家,有着很多传奇的故事让当地百姓垂青与艳羡。尤其与村南三里路之遥的敖姓大户,有着姐夫与小舅子的亲属关系,又有着互相斗气血腥的残杀,进而演变出“跑火池”的精典故事,成为了国家文化遗产,至今长春文化节日里还有石姓“萨满”的表演,让人看了惊叹不已,难解其谜。 石姓人家建村,以狩猎捕捞为生,后来随着汉人的进入,附近的黑土地被开发了,狩猎已成了过往,捕捞也成为少数人的专业,到建国后,村民们都以种地为生了,而且与汉人通婚的很多,满汉过日子没有什么大的差別了。 当地全是良田,不产木材,盖房子和过日子用的木材都得到隔江相望、松花江东岸舒兰县的山区里去拉。一直到现在江上也没有架桥,九台到舒兰的公路过往车辆全是摆渡,说是要架桥修高速公路,论证了多少年,到现在也没有获批。 到江东去拉木材,一般赶在冬季三九四九天气极度寒冷,冰冻封江可以跑马车时,才去采购和拉木材,所以三九四九冰上走,就有了生动的画面,刻在我的灵魂深处。 过江采购木材,一般都有亲属或朋友介绍、陪同去,这样才能知根知底买到货真价实的好木材。第一天人先过江进山,看好木材讲好价格后,回来一个人带车、带钱去装车拉木材,先后大约五天左右才能办好此事。当满满一车木材平安过江上岸了,人的心里才落地了。有的买少量木材,就赶个牛、马爬犁去拉就行了。时间长了就出现了经济人,江东水西的做此生意。不管买多少木材,必须要有当地林业部门开据的采伐证,否则认为你是滥砍乱伐、偷盗木材,没收和罚款的,所以大家都很谨慎。 三九四九冰上走,更为壮观的场面是,江东水西的去赶集。舒兰县的白旗镇,如果是阴历二五八的集市,那么隔江二十多华里的九台县的其塔木镇就约定俗成的是三六九集市,便于商人做买卖,也便于隔江两地村民采购。地域不同、特产不同,就有了差价,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个时候,有的生产队出马车,集体去赶集,有的人拉爬犁去赶集,更多的是徒步过江赶集,东方刚刚放亮的晨曦、黄昏的晚霞,都有着络绎不断的人群过往赶集,江面冰上雪地里,车马人行,踏出了宽宽的通道,描绘着寒冬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个时候的鱼、肉都能冻住了,捕捞的能手开始了繁忙的劳作。靠着以往的经验,他们用冰镩子在可能冰下有鱼的地方凿出冰窟窿,然后用网或掳钩子进行捕鱼,碰到运气,一天下来能捕到二、三十斤鱼。除了自家过年用,其余的送给亲属或到集上出售。 江边的孩子寒假里,还成帮结队的到江的冰面上去划冰爬犁,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里,戴的皮帽子热的呼呼往外冒热气,不大一会结成霜,人人都成了雪霜人,那个热闹场面可以说是相当的酷了。 江两岸,这个季节互相走访串门的也多了,集体的有公社、大队、生产队的来往,亲戚里道的有个人的来往。混熟了有开始介绍婚姻当红娘的,每年这个时候,两岸都有成婚的。象滾雪球一样,亲戚越来越多、成婚的也越来越多,循环着前行,江东水西的成了近邻、亲戚的代名词。这个时候过江象走平地一样,五六里地,半个多小时就到了,串门子的走亲戚的一个冬天不断。条件好的骑自行车、摩托车过江串门,更方便了。现在这个时节,江两边民间还开通了客车、出租车,冰上行走又多了一族。 三九四九冰上走是个严格界限,前后时间冰还没冻结实、或冰层较薄,江面人行可以,载重的马车绝对不能行走,因冰没冻实或临近开江冰脆,冰下水隆隆直响,容易出危险。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听说有的载重车掉江的,虽然没有人员、牲畜伤亡,但给救援打捞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九四九冰上走,既是个季节,又是一个风景,编织着古往今来人间美好的故事,也述说着经济发展的进程。多少人在这冰上走时降生、多少人在这冰上走时成长、多少人在这冰上走时发财、多少人在这冰上走时辉煌,一条大江以它博大的胸怀承载着这些岁月,人们生生不息。===================
作 者 简 介:宋天玉,1966年参加工作,1968年参军。喜欢阅读,愿用文字记录人生。 
赞赏声明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稿件所得款项5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北京文学传媒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50%,我们将投入《北京文学传媒》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北京文学传媒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故66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