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的仁君皇帝,自愿背负懦弱的骂名,去世时邻国都为他哭了三天

 WarOH协虎 2021-01-22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2年,中国一共经历了八十三个大大小小的王朝及割据政权,在此期间涌现的皇帝不下四百多位。他们之中,雄才大略者有之,碌碌无为者亦不在少数,暴戾无道有之,其中能以“仁政”而被万民称道、被历史所铭记却是凤毛麟角。但北宋的第四代皇帝——仁宗赵祯,就是少数“仁政”中一位。

宋朝的仁君皇帝,自愿背负懦弱的骂名,去世时邻国都为他哭了三天

赵祯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位皇子,生母为李宸妃,因真宗子嗣不多,皇后刘氏又一直无所出,故真宗决定将赵祯送到刘氏宫中教养,并对外宣称赵祯是刘氏所生。因此,赵祯年纪尚小就与生母别离,这亦成为他此后无法释怀的痛。好在刘氏也足够爱护他,将他视若己出,悉心教导。

天禧二年(1018年)九月,赵祯受封皇太子,成为储君;三年后,真宗驾崩,赵祯继位,此时的赵祯仅有十三岁,太后刘氏代理朝政,直到明道二年(1033年),仁宗才开始亲政。

仁宗驾崩于嘉祐八年(1063)年,从亲政到逝世,仁宗理政长达三十年。他在位期间,北宋经济空前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百姓富足,朝中涌现了大量诸如司马光、范仲淹、苏轼等人才,史书称这段时期为“仁宗盛治”。

宋朝的仁君皇帝,自愿背负懦弱的骂名,去世时邻国都为他哭了三天

“仁宗盛治”的出现主要归功于仁宗的政治思想:“仁政治国”。仁宗从小便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孔子“仁”的影响,他认为,为君者,其责任并不在开疆扩土,扬威立外,而在施行仁政,使国家富足,使百姓安居,使臣下直言不畏,使外敌安于边境。

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之下,仁宗开创了属于他的"仁"的时代,使北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北宋来说,仁宗一朝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宽容纳谏,北宋人才济济

在儒家治国理念中,最理想的统治格局应该是官员与皇帝共治天下,然而随着皇权日益增长,官员渐渐变成屈膝堂下的角色,很少有皇帝能够允许臣下与自己平起平坐。

宋朝的仁君皇帝,自愿背负懦弱的骂名,去世时邻国都为他哭了三天

秦始皇自是不必说,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却也是位十分专权的君主。后来的唐太宗算是开了明君纳谏的先河,直到仁宗这一朝,这一理想格局才得以实现。

仁宗一朝坚持一套完整的批评纠错机制,它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谏官和言事御史的批评作用,使得政府的每一项决策都得到有效的监管,就连皇帝的言行也在谏官的谏官范围之中。仁宗的宠妃张氏曾为伯父向他谋求职位,仁宗疼爱张贵妃,于是便破格允诺给予张尧佐宣徽使一职,此事传到朝堂之上,引来谏官们的多番反对。包拯首先站出来进言,长篇大论,罗列了一堆不应给张氏晋封的理由,言语之间过于激动,唾沫都溅到了仁宗脸上。仁宗不得不收回成命,包拯这才作罢。

宋朝的仁君皇帝,自愿背负懦弱的骂名,去世时邻国都为他哭了三天

要知道,仁宗贵为天子,站在权力的巅峰,天下都是他的,何况是赏赐一个虚衔官职。但是仁宗并没有随心所欲地挥洒皇帝的特权,反而是将自己也置于监管的体系之中,防止自己犯错。也正因为仁宗尊重制度,对一切批评都秉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北宋得以形成广开言路之风,官员们得以在皇权的夹缝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

仁宗一朝,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官员,例如欧阳修、司马光、范仲淹,他们拒绝附庸皇权,有着自己的主见,能够独立思考,树立起了政治清明的北宋官场新风气。仁宗宽厚,并非纵容一批好事擅权者的成长,相反的,他为北宋的政治培养了一批批有能力、有远见、有责任心的国家栋梁。

二、爱惜民力,百姓丰衣足食

仁宗爱民是众所周知的,他万事都以百姓为先,不肯轻易动用民力。仁宗刚刚亲政时,朝廷官员上奏,建议仁宗修缮玉清应昭宫。此处曾是真宗所建的道观,共有两千六百多间,瑰丽雄伟,后来因为一场大火,玉清应昭宫被烧得只剩一两座小殿。群臣建议在此处扩建皇家园林,以彰天子之威。

但仁宗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而是在上面修建了一处宗室住宅区,然后又把其中一大块天地赐给国子监做学田。仁宗觉得,与其为皇室玩乐虚耗民力,不如培养人才来得有意义。

宋朝的仁君皇帝,自愿背负懦弱的骂名,去世时邻国都为他哭了三天

仁宗对百姓的爱还体现在他对自己的严苛之上,他倡导节俭,宫殿装饰不许用昂贵的丝织品,一件衣服穿好多年,夜里想吃羊肉却怕养成奢靡之风宁可忍着。仁宗“克己复礼”无非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私欲影响到国计民生,宁愿为了百姓的生活而舍弃作为皇帝的架子,这是为君王者难得的觉悟。

仁宗爱惜民力,让利于民,百姓有更多的精力和空间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北宋经济实现空前的繁荣,甚至有史学家认为,北宋此时已经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一切莫不归功于仁宗的"不扰"与"仁政"。

三、舍财求和,边境安定

北宋常受外敌困扰,1038到1044年间,原属于宋的党项一族建立夏国,第一个挑战的就是宋的权威,他们要求宋朝承认自己的地位,并不断侵扰北宋边境。

宋朝的仁君皇帝,自愿背负懦弱的骂名,去世时邻国都为他哭了三天

宋朝为了保卫领土安全和自己的上国地位,给予夏经济上的好处,让它继续向自己称臣。仁宗时期,夏国元昊继位,又再次挑起战争。宋朝出兵迎战,双方僵持许久,直到庆历四年(1044年)才终于议和停战。然而其代价却是宋朝每年要给西夏更多的“岁赐”,包括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在当时的人观念之中,这是北宋皇帝的妥协,在后人眼中,堂堂中原天子屈尊降贵于北方蛮族称兄道弟,还要损失大笔财物,实在让人憋屈,他们认为这是仁宗软弱无能的表现。

宋朝的仁君皇帝,自愿背负懦弱的骂名,去世时邻国都为他哭了三天

然而,诟病仁宗的人却没有看到另一面。宋夏和议之后,双方维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边境安定,榷场得以重新开放,无数靠着茶马贸易为生的百姓得以维生。仁宗用钱财给北宋的百姓换来了和平的生产生活环境,辽夏两国的百姓也同样受益。

因此,仁宗在辽夏两国也颇受爱戴。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到辽国,辽国城内哭号之声响彻三日,辽国的国君甚至为仁宗建起了衣冠冢。辽军南下攻打北宋之时,辽国君主就下令严禁破坏仁宗的永昭陵。作为一国之君,仁宗不仅得到了百姓的爱戴,也得到了别国的认可。

作为帝王,仁宗深知战争的残酷,宁愿背负着“懦弱无能”的骂名,也不愿意用百姓的性命去换取自己的“丰功伟业”,这才是真正的仁君。

宋朝的仁君皇帝,自愿背负懦弱的骂名,去世时邻国都为他哭了三天

仁宗的这一思想也深刻地影响着之后的北宋乃至南宋的君主,他们始终坚守着“以财易和”的对外准则,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家御敌能力的下降,但是宋朝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商品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这亦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本文作者:元气少女QMQ

参考资料:

1、《皇帝群里,仁宗为什么凤毛麟角?》,黄家章

2、《宋仁宗之“仁”》,赵冬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