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神兽”囤粮(三) | 用国风带着国漫冲出国门

 Daweb_YN 2021-01-22

以西方童话故事改编为主的迪士尼动画片,至今仍旧拥有大体量的观众,而国风动画的兴起,很好地弥补了动画市场上关于中国传奇故事的空白。

它们通过故事、视觉、台词、环境设置等方方面面,带观众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们用创新思维将中国文化符号融合其中,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风语咒》

上映时间:2018年8月3日

儒家内核 道家风骨 武侠风 中式怪兽

《风语咒》的故事背景源于动画系列片《画江湖,这是一部极具中国东方特色的系列动画,它融合了中国古代传说、历史故事、道家玄学、佛家理念,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营造出的世界光怪陆离、气势磅薄、迷幻迤逦。在此基础上另开新篇的《风语咒》,正是继承了原动画剧集中的“东方韵味”。

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镇,眼盲的少年身怀绝技,突然一天小镇被毁,为了拯救母亲与苍生,少年被迫长大,担负大义。

《哪吒之魔童降世》更偏西方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叛精神相比,以“义”与“孝”为故事内核的《风语咒》更“中国化”。在深沉厚重的儒家思想基础上,融合魏晋之风骨与道家文化,如同一部武侠动画。

影片在“中西合璧”方面的表现也颇为抢眼,比如片中的最大怪兽饕餮的塑造,一方面融合了西方电影中的“怪兽文化”,另一方面以《山海经》中的神兽饕餮为原型。

古书里的饕餮,其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影片中,以肉身换取愿望的罗刹便是它的食物,“罗刹”的名号则源于佛教文化。

《风语咒》也延续了《画江湖》系列之《侠岚》中的一些设定,在《侠岚》世界里,左手心拥有侠岚印记的人可以参加玖宫岭的侠岚选拔,成为侠岚后研习侠岚术,守护天下安宁。

侠岚的属性分为金、木、水、火、土,借用了中国道家文化中的“五行”之说。然而,电影也颇有创意地引入了五行之外的元素——风,导演刘阔解释道:

“《风语咒》采用侠岚世界观,诠释了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其中的‘风’是超越五行之外的另外一种力量,驭风或者风在驭我,都是非常好的含义。”

为了打造出一个充满中国古典韵味的世界,《风语咒》在视觉呈现上也很讲究,无论是充满市井味的小镇,还是高山流水,鸟语花香,都古色古香。主要场景“那个村”参考了不少中国原始文明古迹。

片中颇有些搞笑的村内祭祀场景,也来自大量的文化考究,“我们想把‘那个村’设计成半世外桃源,服饰、面具、美术风格参考了四川的三星堆的巫觋文化。正是这样考究的场景设置,为影片营造出了东方特有的神秘感。

前面说到《风语咒》与侠的密切关系,侠也影响着影片对中国风元素的呈现方式。如果说有些“中国风”的动画片,以中国风元素的累积和铺成形成视觉冲击,那么《风语咒》则是以“内秀”形式展示国风韵味。

片中“戏份”吃重的怪兽罗刹,表面凶残内心温暖,导演想将其塑造成一种专属于中国的怪兽,“我们注意到动物们的‘曲线’是区分东西方兽的关键,很多西方的兽,他的线条是直的。比如西方的龙的翅膀是直的,牙又长又密。但罗刹的牙没那么长,所有的东西都是弯曲的。

这种视觉上的差异源于中国人的秉性,“国人本身就是委婉的,说话也不直接,做事也不直接,体现在美学上也不直接。

没有神话故事作为底盘的“武侠风”影片《风语咒》,在坚持原创性上十分难得,曾荣获了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大奖。或许也因为没有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做铺垫,影片票房不太理想。

《大护法》

上映时间:2017年7月13日

佛教  皇权  水墨风  暴力美学

2017年国产动画电影的一大惊喜,莫过于《大护法》

先提醒一下,本片不适合13岁以下少年儿童观看。

故事的主线非常简单,一名武力高强的大护法,奉命为了寻找奕卫国的太子来到了隐匿在深山中的花生镇。

护法来自佛教文化,太子则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隐匿的花生镇,可看作是中国古代出世文化的重要体现。但《大护法》的世界观和故事皆为原创,导演不思凡意在打造一个宏大隐秘的世界,动画短片《小米的森林》《妙先生》系列以及如今的动画长片《大护法》都是这个世界的“冰山一角”。

和西方动画直观明确地表达主题不同,中国风动画一直具有“寓教于乐”的目的,习惯用象征形式集中凸显自身的主题,将深刻哲理在故事层次中一一展现,而《大护法》在这方面是标杆作品。

主角大护法用半文半白的碎碎念讲述道理,也要面对“我是谁”这种哲学命题,而电影主体“同类相杀”的故事也颇有鲁迅“人造人,人吃人”的遗风。

充满责任感的大护法、茫然麻木的花生人、心狠手辣的反派映射出的众生相,是一个颇具中国风意味的奇情江湖。

《黑鸟》《小米的森林》《妙先生》系列,不思凡的动画在视觉上都以极简的人物造型、浓郁的中国风背景为特征,这些特征在动画电影《大护法》中得到延续。

《大护法》被称为首部“中国式暴力美学”动画——一边是柔美的中国风水墨画背景,一边是杀机四起的江湖暴力,两种看似冲突的元素在影片中达成统一。

《大护法》中,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风格占据很大比重,大到花生镇的外观风貌、小到房间内的屏风勾花,无一不带着中国传统韵味。

而水墨风格的背景设定,既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生动地描绘出来,也能够简单、清晰地将动画主题、场景勾勒出来,所展现的意境韵味不是西方动画能够比拟的。

另一方面,打斗镜头爽快又不失中国武打招式的节奏和美感,它抛弃了刀光剑影以冷兵器作战的传统风格,转而使用枪支作战,搭配出色的音效,巷战、追逐戏中你死我活的镜头,都在水墨风背景中有了更为暴裂的呈现。

很多人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并称为“三大”国风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掀起国风动画热潮,到《大鱼海棠》视觉效果上的精美呈现,再到《大护法》探索动画领域全新题材,中国风动画逐渐开启了一条探索原创风格的漫漫道路。

《大鱼海棠》

上映时间:2016年7月8日

逍遥游 永定土楼 道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这是《大鱼海棠》的开头,也是《庄子·逍遥游》的开头,后者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

《大鱼海棠》主人公椿、鲲、湫的名字均源自《逍遥游》,其中“椿”代表主人公家族与树有紧密联系,“湫”代表主人公家族与雨水有紧密联系。以中国古代典故为背景设定人物,《大鱼海棠》呈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

不同于宫崎骏作品中的爱护环境、守护和平,以及迪士尼系列作品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小爱”,即对某一类事物的爱;《大鱼海棠》宣扬的是一种大爱,对万物的爱(包括动物、人、环境、种族和平、情感等所有一切)。

掌管海棠花的少女“椿”为了报恩,牺牲自己救人类男孩“鲲”的灵魂;单恋椿的湫,为了救她化为风和雨;椿的爷爷为了救湫而死,死后化作一颗海棠树,奶奶变成凤凰陪伴爷爷左右……

生死并不神秘,它只是世界万物在自然界中形态相互转化的过程,实则为气的聚合离散过程,大鱼海棠》以“道”贯穿始终。

如果说《逍遥游》中的境界是超脱一切束缚、忘却物我的绝对自由的境界。那么《大鱼海棠》中的圆形土楼象征着中国几千年来盛行的传统伦理秩序。

椿复活鲲遭到族人的反对,连累族人受灾害之苦;面对族人遭受的困境,椿即使在被族人驱赶后也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化作参天海棠树,拯救族人。从碰撞到融合,不难看出《大鱼海棠》的创作思路可能在于通过中国神话故事的方式将中国哲学影像化,创造了独有的国漫世界观。 

在人物选取方面,除了主角椿、鲲、湫,祝融、赤松子、貔貅、帝江、鼠婆、句芒、嫘祖、后土等都借鉴了《列仙传》《诗经》《搜神记》等古籍。在人物造型设计及服饰上,影片根据对古典名著人物的描述再加以想象包装,呈现出大量中国文化元素。

灵婆的头部造型灵感来自战国时期金银错鱼尊;

鲲的衣服为中国沿海地区居民的棉布短衫和吊脚裤,而祝融、嫘祖的衣服配有可以飘动的彩带,凸显人物的神仙气质。

《大鱼海棠》的场景构建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围楼文化,还有中国传统色彩元素,处处散发着东方艺术特有的魅力。

椿家族所住的围楼,原型是客家文化中的福建永定土楼,根据《易经》中的阴阳八卦文化运用而设计,极其注重建筑和自然的协调性。而环形建筑风格会让人产生牢笼感,又推动了影片叙事。

《大鱼海棠》色调以中国红为主,从椿和湫的衣着打扮到代表人类灵魂的海豚再到灯笼、河灯等等,都彰显了中国传统色彩意蕴和中国风格。

《小门神》  

上映时间:2016年1月1日

门神  年  江南水乡  踏雪寻梅

《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取材于炙手可热的中国传统神话相比,《小门神》似乎更为接地气和亲民。时至今日,每当春节,门神都会被很多家庭贴于门前,关于门神的印象从童年延续至今。门神早在《山海经》中便有记载,虽法力有限,但百姓依然供奉,以求寻常生活的富足安宁。

动画电影《小门神》的故事就向上追溯到了门神之祖郁垒、神荼,赋予他们和寻常人一样的生活环境、人物性格、喜怒哀乐以及勇气、决心与温情。

电影以两条主线展开——仙界的故事和人间的故事。

仙界的故事中不只有两个门神,还有土地公公、财神、夜游七仔等人物,无论是轮廓还是细节都具备传统年画、神话故事描述的精髓。

人间的小女孩和妈妈则为一家百年老店尽心尽力,和邪恶势力的斗智斗勇也非常符合中国传统善恶理念。

有趣的是,《小门神》在故事上做了贴合现代中国社会的新编。故事中,由于人间经济大萧条,凡人对门神的需要与关注大大降低,包括郁垒、神荼、土地公公在内的神仙都将面临下岗再就业的危险。

由此郁垒违反神规、独闯人间、寻找封印、放出年兽力求人类恢复对门神的需要,以此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个故事不仅将门神和年兽联系起来,也将门神的行为模式和普通大众联系在一起,寓教于乐的功能被放大,也为动画增添了许多喜剧色彩。

《小门神》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国风气息浓郁的精致画面。

先是人间水乡江南的场景,石桥上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腰肢纤软,袅袅婷婷,恍若戴望舒《雨巷》的意境的具像展现。船桨摇曳划开道道水波,则让人想起那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诗句。这部动画,将江南水乡的旖旎缠绵尽数表现出来。

而那片梅花林,则是观众讨论度最高的场景。“踏雪寻梅”本就是源自于《红楼梦》的韵味十足的故事,电影用其开场,以大片白雪展现了电影留白艺术,颇有中国传统国画的意境之美。

同时,电影也将梅花遇雪的清冷之味重新演绎,花仙与郁垒打斗时花瓣的漫天飞舞,激烈之余又不失美感,演绎出了中国传统武侠的风范。

还有大到壮丽飘渺的凌霄殿、纵身跃变为龙的锦鲤、大龟驮着的仙岛,小到百年馄饨店古色古香的设计,富有年代感的挂钟、蕴含传统书法气息的店面招牌亦或是龙头流水点点滴答的更漏、状如圆盘日影变换的日晷,都在用镜头语言诉说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美与追求。

《小门神》制作方面的精良程度可与好莱坞动画媲美,这是圈内人的共识。从人物眼神的闪烁、一片雪花的飘落甚至剑背上脸庞的反光都十分精致,这是国风动画兴旺鼎盛的标志。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上映时间:2015年7月10日

西游记  色彩  脸谱  地域习俗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孙悟空,这个角色占据着很多观众的童年记忆,他们或顽劣或忠诚或无所不能或披荆斩棘,是中国理想英雄的代表人物。

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重塑了“西游”的故事,镜头里的唐僧变作天真烂漫的小和尚江流儿,他用一滴血的温暖为孙悟空解开封印,至此,大圣归来。

影片的世界观架构在《西游记》的原著小说基础之上,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新的拓展和演绎,抛却了孙悟空以往常见的“美猴王”形象,展现了一个桀骜不驯侠气十足的落魄英雄——

他会耍帅会高冷,会消沉会迷茫,身躯里有魔的杀性、佛的智慧和人的温情。影片中,大圣在拯救世界之前,先是拯救了自己,这一点更是契合了中国文化中“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

其他角色也有了大尺度的形象变化。《西游记》原著中,唐僧的少年时期就叫江流儿,而《大圣归来》中的小和尚江流儿,则是唐僧十世轮回的第一世。

此外,孙悟空、唐僧、八戒甚至白龙都不再是原著的设定,他们还未缔结师徒关系,也尚未踏上取经征程。当孙悟空被江流儿“十万个为什么”缠住,当大腹便便的八戒做出搞笑举动,当白龙以威风凛凛的龙形态腾飞空中,“西游”这个经典故事焕发出全新的光芒。

既然是故事新编,《大圣归来》也并没有局限于《西游记》的原著设定。大圣棒打的凶兽并非出自《西游记》里记载的任何一个妖怪,而以《山海经》中记载的“四大凶兽”之一的混沌为原型。

《西游记》中妖怪多为具象形态不同,混沌的无形可依能更好贴合孙悟空内心潜伏的心魔,也更有视觉冲击力。源于经典而又不束缚住想象的翅膀,是《大圣归来》故事层面成功的根本原因。

除却新鲜度十足的故事,89分钟的《大圣归来》也凝聚了中式色彩、服饰文化和地域风俗等中国元素,这也是观众在观赏这场视觉盛宴的同时产生强烈文化认同感的原因。

在人物设计上,齐天大圣孙悟空能以一个桀骜不驯的东方英雄形象出现,少不了金色战甲和大红斗篷的中国色彩加持。

江流儿的形象则由中国佛教传统和尚形象变化而来,素朴的服装和配饰也十分符合人物特征。

江流儿所救的小女孩,扎着两个羊角辫,性格活泼可爱,一如《诗经》中所言“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女孩的红色肚兜也细致地运用了中国元素。妖王混沌身着唐代道士的服装并运用了中国脸谱,服装上留墨晕染,更是古典韵味十足。

观众看《大圣归来》,很难不被电影里颇具东方美学淡彩风韵的景色吸引。市井街头的皮影戏,烟雨下屋角一枝梅的小景,石拱桥上暴雨将至,山前江畔帆船划过。

许多中国地域景观和古建筑特色——镜头还原了盛唐时期绚丽辉煌的长安古城,江流儿和师父居住的地方采用的是中国苗族苗寨特有的吊脚楼式建筑,在最后的决战场景中混沌的老巢,采用的是山西悬空寺的设计。

《大圣归来》无论从票房还是口碑角度,都是中国风元素运用成功的经典案例。彼时,它也成为海外版权销量最好的中国动画电影,仅仅在戛纳电影节上就通过海外版权回收了投资的1/4。

(文/滚滚、斑马木笛、伯曼曼)

更多国风电影,请点击图片


打开电视看电影,点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