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兰科维奇学说死而复生地轴移动引...

 涛儿—taoer 2021-01-22

  据《日本经济新闻》1994年1月9日报道 早在八十年前,塞尔维亚的著名天体物理学家米兰科维奇经过大量的计算,提出日射量的周期变化带来冰河期和间冰期,地球的冷暖变化起因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天文学位置的变化、地轴偏转招致地球冷暖变化。米兰科维奇认为地球冷暖变化主要不是取决于连续晴天无云或空中飘浮火山爆发的火山灰遮挡阳光等突发的、短时期的日射量变化,而是地球天体本源的运动。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对应地轴偏转;地表面朝太阳的方向改变。公转的轨道并非十年如一日不变,存在微小的偏转;随轨道要素偏转,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角度呈数万年的周期变化,地表的日射量也随之变化而变化。周期变化曲线因地球的纬度、季节而异,如对应地轴偏转及日射量变化,北半球冬季变暖,夏季变凉,季节性减小;南半球夏季变热,冬季变冷,季节性增大。米兰科维奇计算了北纬65度附近夏季的日射量变化,计算结果与覆盖北半球的冰床南端消长一致,而冰床的消长决定夏季气温。米兰科维奇提出的数万年(二万、四万、十万年)的周期称之为米兰科维奇周期。米兰科维奇上述看法是当时说明地球冷暖变化划时代的新学说,受到大陆移动学说创始人维格纳、当时的气候学权威柯本等人的支持,得到学术界的好评。但米兰科维奇的学说当时仅限于纸面上的计算,实际的证据不足,再加上不能充分说明南半球的变化,当时测定技术还不成熟等原因,到本世纪30年代米兰科维奇的学说被完全否定。

  深海堆积物是地球历史的见证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6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深海堆积物取样分析,分析结果证明了米兰科维奇学说的正确性。1976年美、英一些学者发表论文再次论证了米兰科维奇学说,贝斯等专家的论文通过分析印度洋底堆积物,查明地球冷暖变化的周期与米兰科维奇周期完全一致。最近许多专家分析了包在格陵兰陆地冰床冰内的太古时期的大气,多次得到可以证实米兰科维奇周期的资料。上述专家们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米兰科维奇学说死而复生,重新受到重视。专家们认为米兰科维奇学说是现在和将来分析地球冷暖变化最重要的线索。地球科学和海底资源探测等有关深海调查技术的进步是米兰科维奇学说死而复生的原动力。

  米兰科维奇学说尽管死而复生,重新受到重视,但还存在许多疑问。对于米兰科维奇提出的日射量变化为二万年、四万年、十万年三个周期,利用海底堆积物分析只能证明十万年周期。此外米兰科维奇周期也不能说明百万年、二百万年冷暖变化的长周期。 (来源于1994年2月28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张庆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