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瓴又见高瓴,为何突然瞄上隆基绿能?

 清样文一刀 2021-01-22

高瓴资本又现“造神”时刻,这次对象在陕西,名曰隆基。

成立15年的高瓴资本,如今俨然已是国内私募界的“金手指”,似乎被它翻牌子的都必须红。

被高瓴砸过钱的企业,多半“不是成神就是在成神的路上”,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携程、滴滴、拼多多、字节跳动、公牛集团、福耀玻璃……这一堆闪闪发亮似乎永不会限电的名字同时也垒就了高瓴自己的被造神之路,近年来更是大爆发。

2017年6月,驻马店老乡张磊回人民大学参加母校80岁庆生会时介绍称,高瓴资本“从2005年最初的2000万美金,到现在300亿美金,成为亚洲最大的私募股权管理基金之一。”而现在,翻开高瓴资本的介绍,显示其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人民币。

从2000万美元即一亿多人民币到约2000亿人民币用了12年,而从约2000亿到超过5000亿人民币中间只有3年,这化学反应让诺贝尔都得惊叹。

隆基公布高瓴以每股70块的价格受让超过2.26亿股之后,市场上立刻形成两种看法,其一认为高瓴这是“霸王硬追高”,毕竟隆基仅在今年股价就已涨了近四倍。

2020年3月24日,隆基股份出现今年最低价为每股21.55元,高瓴购股消息之前的最高价是10月13日创下的83.27元。由此观察,70块买2.26亿股,不是追高难不成还是追月慕嫦娥吗?

不仅是追高的问题,70块这个受让价,也反映了高瓴此次收购的突然。因为就在2020年9月8日,隆基股份的股价还出现61.5元的阶段低点,今夏,陕西煤业于7月6日至7月22日通过朱雀信托经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减持隆基股份近1.4亿股的时候,卖价估算也就40到50之间,如果高瓴早有心买,这都是很现成的便宜机会。

这些连起来看,让高瓴以70块大买2.26亿股隆基就明显很是突然,如果这么搞都能当股神,那2017年就开始直接、间接买了隆基超过3.27亿股的陕西煤业那不就成“double股神”了吗?陕煤还苦哈哈挖什么煤,干脆改行去PK张磊得了。

与突然追高论并行的是“高明逢低”说。此种观点认为高瓴的确高明,在低价区不出手是因为市场未形成共识、走势不确定等巴拉巴拉。而掏出70块直接在二级市场大举增持,实际上就意味着趋势已明、高度看好。

对于此种言论,姑且听之吧。

其实,在隆基股价半年涨4倍的情况下大举买入,高瓴之所以对此举信心满满,或应来自于手中掌控的资源。这种资源之庞大,从高瓴定增凯莱英行动中可见一斑。

2月份,高瓴资本23亿独家包揽凯莱英定增,5月13日,凯莱英发布公告表示:“高瓴承诺通过推动被投企业与凯莱英建立合作关系,以及通过行业内的资源网络推动制药公司与凯莱英建立合作关系,在战略合作期内为凯莱英带来订单累计不低于人民币8亿元。高瓴同时承诺,若在战略合作期内为凯莱英带来的订单未达到8亿元,不转让此次认购的股票。”

可见,高瓴不仅是战略投资者,而且是可以直接通过手中资源给被投企业“助长”。这样的案例多了,市场很容易形成一个概念:高瓴砸钱企业,不仅是投钱,还在贴订单、贴生意、贴“人品”、贴口碑,这样的手笔罩着,企业成长了股价怎能不涨,股价涨了高瓴怎能不赚。

眼下,158亿买隆基6%股份的消息一出,就刺激隆基股价节节蹿升几天就过90元,眼看着似乎就要拿下百元关口,高瓴仅靠气势就能将“追高”逆转为“逢低”,这就叫任性。

高瓴的“例不虚发”绝不是因为手里有个“三寸七分长”的“小李飞刀”,而是深谙愣小子阿飞所说的那个规律:这个江湖本没有道理,谁的刀快谁就有理。

而高瓴的“快刀”,就是深不见底的资源。在其“舵主”张磊大部分时间保持低调的履历上,起步是高光夹杂着不详。这位从河南驻马店地高走出的人大1994届财政金融系毕业生,于1998年考上耶鲁研究生,中间这4年在哪儿、干啥不详;张磊2002年从耶鲁毕业,2005年回国创办高瓴资本,中间这3年在哪儿、干啥不详;

不过,其创办高瓴资本的资本,则表示过是来自其恩师大卫 · 史文森,而大卫 · 史文森则是应其恩师之邀于1985年出任 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也就是说高瓴的2000万美元起始资本或来自耶鲁的校投资基金,然后靠“重仓中国”这把“飞刀”开始滚雪球。

看看这位驻马店老乡曾经与现在有过与现有的头衔: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国首席代表、耶鲁大学三百多年历史上首位华人校董、中国人民大学校董事会副董事长,耶鲁大学亚洲发展委员会主席、中美交流基金会董事、香港金融发展局委员以及香港金融科技督导小组成员、2016年B20中国就业工作组联合主席、2017年B20德国就业和教育工作组联合主席…….2017年更是大手笔给母校一捐三个亿,一步对齐东哥的手笔。

这些堪与马老师比肩的头衔背后,就是能翻云覆雨、刀快有理的人脉,号住这些脉,肯定不难助被相中企业纵横捭阖、扶摇直上。高瓴的投资理念,原来竟是“一切尽在掌握”。

看明白高瓴接下来也就不难搞懂隆基的市值神话。隆基8年前刚刚上市的时候,还是蜷缩在西安东南郊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一隅的“落寞少年”,企业名称还是“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干兰大校友每每瞭望厂区周围荒草蔓生之景,相必都要在心里咂摸一下牛肉面与泡馍的距离。2017年从硅材料改名为隆基绿能科技之后,很快就成了“全球最大”,也不知全球最大到底有多大,恒大?

总之,“大”了之后的隆基不出意料就成为各路“股神”附体之地。这些各路“股神”本质上就是大大小小的高瓴,也都会在附体之后竭尽所能协助企业和企业的股价成长,随着一家一家接力,每一家都在尝试让追高变为逢低的努力下,隆基的市值就有了神话。

既然神话还在延续,隆基的李春安为啥愿意将手中的两亿多股转让给高瓴?李春安手里还有一家徘徊在神话边缘的企业——连城数控,这家新三板精选层首批挂牌企业目前已是转板可期,李春安减持隆基股份后既能规避未来的关联交易限制,也可为连城数控提供资金支持。

除非,除非隆基未来真如现在开始风传的那样——“目标3万亿”,那估计李春安怎么也不会撒手。能撒手,也反映在李春安心里,还是见好套现然后另辟战场靠谱。正所谓“158亿接棒李春安,大家都在赶时间”,一个新神话诞生难道不香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