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啦啦小魔仙》女演员25岁心梗离世,谁说心梗不能预测?

 医学侦探 2021-01-22

寻找疾病的真正原因

提前发现重大疾病

这是“自然疗法资讯”的第  312  期文章

指导 | 宋辉

编辑 | 施慧

摘要

25岁女演员孙侨潞猝死

死亡原因——心肌梗塞

昨天,全网都在感叹,这个只有25岁的女演员孙侨潞,喝酒之后,猝死离世。

只有25岁,让人惊叹,甚至不敢相信,年龄太小了呀。

死亡原因,是喝酒之后,突发心肌梗塞,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大家都在感叹生命脆弱,要更加爱惜生命,爱惜自己。

可是,要怎么做?

最重要的,是要提前预测问题,发现问题。

任何的悲悯,其实都是马后炮,我们需要理性。

希望生命也可以有“燃油表”,能监测生命何时结束。

现代人有两大悲哀:

第一,很多人都傲慢,总觉得重大疾病,离我们很遥远。

这种傲慢的心态,最后,会夺人性命。

第二,就是对健康的无知,即使危险来临,也识别不出来。

事业发展再好,生命终结,一切都玩完。

汽车可以检测各项指标,其实身体也需要监测。

因为有些疾病,没有任何提示信号。

我们要做一个掌控生命的人,而不是随波逐流,靠感觉。

如何监测生命进展?预测心梗?

靠医院是没希望了,因为医生也不太懂。

那么,怎么办?看这里。

01

心梗可以预测,看这5个数据

按照自然医学的体检思路,心梗是可以预测,能够提前发现的,以下就是几个指标:

1、乳酸脱氢酶高于180;

2、同型半胱氨酸高于6;

3、GGT谷氨酰转肽酶超过35;

4、C-反应蛋白升高;

5、低密度脂蛋白过高。

乳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是一个独立的指标,西医的标准是120——250之间。

按照自然医学的标准,这个指标,只要超过180,就有心梗,心脏病和淋巴淤堵,淋巴癌的危机了。如果达到了西医的临界值,就很危险了,疾病随时来临。

乳酸脱氢酶指标一旦大于120,就要减少动物和植物蛋白的摄入,不要增加身体代蛋白质的压力。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也是一个独立的指标,一般的医生很少关注,可是,很多中风,心梗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西医的标准是大于15。

大量的案例发现,只要高于6,就有点危机了。要想办法降低这个指标,可以减少动物蛋白的摄入,增加维生素B族的摄入,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同时,也要提高肝胆的能力,疏通肝脏。

GGT谷氨酰转肽酶:

GGT谷氨酰转肽酶代表肝脏中毒(损伤)的程度,如果肝脏中毒,如果肝脏中毒,解毒能力就会极速降低,则输送进心脏的血液就容易变脏,毒素攻心,就容易导致心脏问题,比如心肌梗死,或者心肌炎等。

西医的指标是0~40μ/L,但是按照自然医学的诊断经验,超过35μ/L,就有危机,要及时修正,要去疏通肝脏。降低肝脏中毒水平。

C-反应蛋白: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于2002年刊载一项研究结果,称“C-反应蛋白”就能预测出哪些患者即将发生心脏病发作,或者中风。


“C-反应蛋白”是肝脏免疫系统炎性反应后所产生的蛋白质,这种血液检测能找出血管壁发炎的严重程度。


有些心脏病发作的患者胆固醇指数在正常范围内,但是,C-反应蛋白却升高。

02

医学的意义

是教导大众更健康

古代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

可是,现今的医学,可能渐渐进入了一个误区。

没有人关注生病的根本原因,也没有人关注,大家是不是在每天服用大量的药物。

生病,吃药,手术,仿佛成了唯一的选择。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医者的职责,教导大众健康,这个职责,哪里去了?

医者的职责,究竟是让疾病变得更少,还是让人服用更多的药物?

难道,除了药物,就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了吗?

这就是我,一直不停写文章的意义。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大众不再活得糊涂,自己学会活得健康的方法。

提前预防疾病,掌控健康,活得清醒。

到底如何预防疾病?提前发现疾病,只要按照这个表格,每年体检一次,就能做到。

(长按可保存图片至手机)

这张体检单的意义在于:

1、能诊断生死;

2、能找出疾病的真正原因;

3、能够全面诊断,避免漏诊和错诊;

4、还能够提前5-15年,预测重大疾病,比如心脏病和癌症等。

— end —

必读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