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姑苏回声2】认真折腾,无问西东 ——关于“行者杯”征文获奖的二三感言

 江湖一刀 2021-01-22

无论您远走何方

【作者简介】林翠琳,女,厦门英才学校英语教师,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017年年底开始动笔写作,记录教育故事和些许思考。两年来有十多篇作品被《班主任之友》、《中小学德育》等业内权威刊物录用刊发,《集美风》、《厦门晚报》等地方报刊杂志上亦有不少作品发表。

认真折腾,无问西东

——关于“行者杯”获奖的二三感言

厦门英才学校  林翠琳

自从我知道自己获得了全国首届“行者杯”中小学教师随笔大赛优秀奖之后,走路时腰板都挺直了不少。我知道,我那颗该死的虚荣的心又在膨胀了——可遇到这种美事,谁又能置身事外呢?毕竟是近两千篇作品中厮杀出来的奖项,2000:32的概率呐。膨胀一两天,我觉得是可以允许的。

2019年7月26日下午,群主江湖一刀在“行者杯获奖作者群”吆喝了一句:“有谁写获奖感言的?”鬼使神差地,正蹲在街头菜贩旁边挑土豆洋葱的我居然就马上回应说要写一篇,并信誓旦旦地说当天晚上就发给他。——今年暑假其实挺忙,庸碌的忙,混迹菜市场和厨房的那种忙碌,这也是生活中的常态,没什么可自我责备的。但是因为这个而疏于看书写作,就非常说不过去了。所以我决定把江湖一刀的那句号召那把刀化作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我头顶,让我不得懈怠,好歹要再鼓捣一篇出来。

再说,虽然我只是这次赛事的优秀奖获得者,可是心里想要表达的东西,不会比等级奖获得者少。我想我非常有必要把我的获奖感言很郑重很认真地写下来。

从教多年,我有许多教育故事和心得,囿于我的懒和散漫,一直没形成文字。而开始写教育随笔,其实是2017年底才开始的。那个时候我没有当班主任,整天闲得到处晃荡吹口哨。偶尔有一次,在去学校餐厅的路上,听见同事感慨在一线教书几十年,没什么东西留下。突然这句话就击中了我那颗佛系的游荡的无处安放的心。我想算了我还是写点文章吧,让生活更有意义些,让这份教书育人的工作更厚重更有内涵一些,让自己在梳理和反思中得到些许提升。就这样,我的写作生涯开始了。有点浪子回头的意思。

事实上,写作给我增添了许多的乐趣——2018年开始投稿,《中小学德育》刊发一篇,《班主任之友》录用9篇,《厦门晚报》、《集美风》也刊发一些我的作品。我想,2018年获《班主任之友》年度优秀作者荣誉称号、加入集美区作家协会、甚至到这次无心插柳的“行者杯”教育随笔全国优秀奖的获得,都应该得益于写作。以及由此结识各位教育大咖和热爱教育的同仁们,聆听他们畅谈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和追求,重新触发我对教育的再思考,以及让我日趋冷静理智之下重新燃起久违的教育激情,等等等等,这些,都得归功于写作。

《舒伯特小夜曲》是我利用一个晚自习的时间一口气写完的。文章的故事是真实的。写完之后当夜我久久不能入眠,然后整整两个星期没有缓过神来,一直闷闷不乐——写“伤”了!因为这是一篇有点哀伤的文章。这本来就是个不完美的世界,每个人都以不同的姿势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生活着。

也许,不完美也算是种风景吧。生活当中有太多太多的无奈。教育过程中我们也有太多太多的无能为力。在资讯漫天飞舞的今天,为人师者的我们,可以怎样做才能尽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的“微薄之力”?——真的有时候就只能是“微薄之力”,因为能影响孩子的渠道和因素太多太多了。——不过我想如果我们愿意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话,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学识和教育素养,关键时候能帮一帮孩子的。

《舒伯特小夜曲》是我这次“行者杯”的获奖作品,虽然只是优秀奖,但是已经让我非常开心了。因了这次的获奖,我特别关注这次的“教育行走”,虽然只是线上观看直播,但手机屏幕中传来的如火如荼的热情洋溢的画面却是让我深受感染。然后再次感慨——生活就是要折腾啊!激情地生活,可以带来更多碰撞更多灵感更多行动。我喜欢“教育行走”这种折腾!它让我们对教育充满了热情和热爱。

我常跟学生们说,“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等机会到来的时候,你已准备多时了!”这次的获奖,让我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句话,并且因此而又备受鼓舞。——嘿嘿,一个很容易被鼓舞的人,应该也算是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激情的人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想我应该会多阅读教育经典,皮亚杰啊杜威啊卢梭啊约翰洛克啊,等等等等;多咀嚼教育瞬间,多动笔写作,多动脑思考。“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这样,我的日子会不会过得更加踏实而精彩呢?非常期待!

林翠琳  2019年7月26日深夜写于木石斋

【前情链接】

谁拿走了60000元奖金?

随笔随心不随意

全国首届“行者杯”中小学教师随笔大赛征稿启事

据说,转发的人,

不仅手有余香,而且心有亮光

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