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把天真可爱的孩子叫成了“熊孩子”。原因或许是,现的孩子通过各种电子产品,早早就接触到很多信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他们在小小年纪就古灵精怪,奇言、妙语、异招超出了长辈们的预期,变得难以把控。
孩子,熊孩子,仅仅一字之差,却让我们这些孩子王——小学教师,不得不去练就更多本领,与几十个“熊孩子”斗智斗勇,在这场“持久战”中达到和谐共生,实现“相看两不厌”的师生关系。
在与1.6班这群“熊孩子”相处的一个半月时间里,他们的“熊样”让我忧虑而困惑,但他们时常冒出来的甜言慧语也温暖、感动着我。

“那我让妈妈给我买一个!”
开学初,为了让刚入学的孩子尽快养成好习惯,我制定了一系列奖惩办法,还委托家委会买了很多小奖品。我担心一次性把规则讲多了,孩子们记不住,所以每堂课前我只讲三个规则。这次我讲的是课堂规则。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可得一张奖票,凑够五张奖票可以换一个小礼品,十张奖票可以换一个大礼品——一张精美的拼图。我一边讲规则,一边出示各种奖品。孩子们直勾勾地盯着奖品,坐得端端正正的。一下课,很多孩子拥到奖台上来,摸摸这样,看看那种。小梁同学大步流星走过来,推开其他同学,拿起一张拼图就说:“老师,我想要这个!”也许他对自己认真听课没信心,也许是觉得时间太长,等不急。于是他“啪”地把拼图放在桌上,转身就走,边走边说:“那我回家让妈妈给我买一个!”动作之潇洒,语言之利落,让我忍俊不禁。我强忍着笑,叫回他,晓之以理,他似懂非懂,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我担心回家后,他用甜言蜜语说服了妈妈,妈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真给他买了就麻烦了,于是赶紧和他妈妈交流。毕竟,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家校合力,双管齐下,教育才会更有效!统编教材对拼音教学作了调整。先学一些简单汉字,而不是拼音。因此,孩子们刚学会握笔,就要写如“虫”这样比较难的字。为了让孩子们写好这个字,我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再让他们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所占位置,接着“书空”,最后才让孩子们试着在本子上写。大部分孩子能正确书写,一小部分同学在我单独指导后也能写出来。但是,当我行间辅导看到小赵写的字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基本无视田字格的存在,想在哪写就在哪写,根本看不懂他写的什么字。正在我不知所措时,数学杨老师走进教室,我拿给杨老师看,并苦笑着说:“这怎么办?快把我气死了!”杨老师正在看小赵的“杰作”时,小赵用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我,大声地说:“你生气,怎么还在笑呢?”声音脆生生的,样子呆萌可爱,我一时语塞,杨老师灵机一动,大声说:“你让付老师哭笑不得了啊!”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急匆匆地跑进教室,端坐在位置上,等待上课。我站在讲台上,望着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用手势示意大家先静息一下。这时我发现还有3个空位置,正要出教室去寻找时,3个满头是水、满脸笑意的男孩跑进教室,大摇大摆地回到座位。还没等我开口询问原因,其他几个男生就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他们在互相泼水!”还没听完孩子们的状告,我就大声叫道:“你们三个先给我站起来!”我想以今天这个事件,告诉孩子不仅要节约水,而且在学校要听铃声的指令,所以我严厉地说:“学校的直饮机很贵,这里的水是供我们喝的,不是玩的,你们浪费了水,那就每人交十块罚款,给学校当水电费!”我话音刚落,小张就大声说:“我妈没钱,我不交!”那义正言辞的样子,完全没有一点知错改错的意思!我知道,罚款不是目的,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改正才是目的。因此,我没有正面回应小张,假装没听到,我就问其他两个同学,“你们认为你们这种行为对吗?”“好,你们认识到错误了,那到讲台上来告诉同学们,不要向你们学习,看同学们是否原谅你们!”两位同学分别走上讲台,承认错误,我相机引导孩子:“他们是知错就改的孩子,我们原谅他们吗?”“好,同学们原谅他们,那老师也原谅他们,这次的罚款就不交了!下次谁玩水,就必须交罚款!”
两个同学向同学们鞠躬道谢后,回到座位。小张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仿佛意识到什么,目光变得柔和些了。接着,我对着他说:“你今天有错吗?如果有错,就认错,如果否认,就必须罚!”“我错了!”小张终于低下了头,小声说。他口头认错后,得到同学们原谅,也取消了罚款。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但它让我意识到,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养成了不同性格,遇到这种孩子,我们不能和他硬碰硬,而要迂回处理问题。国庆放假前一天,下午放学后,我留下4个课堂作业没完成的孩子,逐一给他们讲解后,他们很快完成了作业。看着有些脏乱的教室,我对他们说:“我们一起劳动,把教室打扫干净吧!”他们开心地答应了。接下来,根据我的安排,他们各干其事,有扫地的,有擦桌子的,我拿起洒水壶给教室里的花草浇水。边浇水,边听几个孩子的聊天,小文同学说:“明天是中秋节,我要给老师拿一个月饼!”尽管我知道他们是说着玩的,但听着那一句句话,心里还是暖暖的,我赶忙对他们说:“你们长大了,付老师肯定认识你们,就怕你们不认识老师了,到那时,付老师就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了!”国庆期间,看电影《我和我的故乡》,当我看到范伟饰演的那位老师,在老年痴呆状态里还想着当年那批学生时,不禁泪流满面——我突然想起了这个场景,也想起了曾经的老师,以及很多这样那样的无名老师,他们把全部精力给了学生,成就了学生,推动了社会发展,他们用他们的爱,他们的情铸就了不朽师魂!
拼音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要让刚入学的孩子在短时间里分清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还要区分平舌、翘舌、前鼻韵、后鼻韵,真的不容易!为了突破难点,我喜欢把要学的拼音编进故事,或儿歌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尽管绞尽脑汁,但我对自己想出的方法并不完全满意。那天,学习ui和iu时,我知道学生容易混,即使反复读、写后,孩子们还是分不太清,于是我问同学们:“谁有什么妙招来把它俩分开?”教室里安静下来,沉思片刻后,小周高高举起小手。我请他上台来讲,他指着两个复韵母,大声说:“小i在后很危险,如危诡;小i走前很悠闲,如悠悠!”我一听大喜,拍手叫好!我让他再讲一次,他声音更宏亮了,更自信了,同学们听了也恍然大悟。小周领了奖品,美滋滋地走下讲台,孩子们分清了ui和iu,也喜不自胜,我也因突破了教学难点,而喜出望外。孩子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视。只要在教育过程中,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脑子动起来,就常常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教学,特别是一年级的教学,千头万绪,纷繁复杂。
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因为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教育方式,而显得个性迥异。但进入小学,走进同一间教室,使用同样的教材,适应同样的教学模式,完成同样的任务,这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有些“残酷”。

怎样把几十个孩子在短时间里“理顺”,揉在一起?对一年级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既不能因为规则和制度,限制他们的想象力,消减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不能缺失规则和制度,让他们放任自流,如散沙一盘。
要拿捏好这个“度”,我还得不断学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