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兰明珠,他触害到了朝廷什么利益?

 yanghaitao886 2021-01-22

“明珠对人柔颜甘语,百计款曲,而阴行鸷害,意毒谋险”,这是郭琇对于清朝重臣纳兰明珠的评价。在郭琇看来,纳兰明珠平时在待人接物方面,柔声细语、和颜悦色,做什么事情都很懂变通,确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一种处世之道;但是另一方面,表面温和顺从的纳兰明珠却又暗藏歹心,对自己的敌对分子心狠手辣,甚至还有谋反之妄想。

足以看出,作为康熙皇帝身边的红人,纳兰明珠的一生好坏参半而备受争议。

前半生战战兢兢,一心只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大而鞠躬尽瘁,后半生却因为参与党朋之争而不幸被皇帝罢官免职。

那么在这次所谓的争权夺利之中,纳兰明珠究竟侵犯到了朝廷的什么利益,才会让昔日待自己不薄的康熙皇帝对自己下此狠手呢?

有些人,生来就含着金汤匙,不愁吃来不愁穿,仕途更是惹人羡。

纳兰明珠,一个清朝康熙年间满洲正黄旗人,1635年11月19日,也就是天聪九年十月初十,出生于叶赫那拉氏尼雅哈家中,字端范。相信大家即使对于纳兰明珠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也一定听过“叶赫那拉氏”这个姓氏,我们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便是叶赫那拉氏家族中的一员。

纳兰明珠的祖父名叫金台吉,是叶赫那拉氏统领,父亲尼雅哈是佐领,并且皇太极的生母又是祖父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

所以,纳兰明珠不仅是名门之后,而且还与爱新觉罗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这样一来,纳兰明珠一出生便站在高人一等的起跑线上,仕途自然一帆风顺。

康熙初年,纳兰明珠像其他大臣子弟一般从侍卫做起,之后一路升职,分别做过治仪正、内务府郎中、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务,后期由于备受康熙皇帝喜爱而荣升督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那么纳兰明珠究竟是凭借什么在大清王朝平步青云的呢?仅仅是家族的威望、以及与皇家的血缘关系吗?

当然不是,如果仅仅这些就可以成为朝中忠臣的话,那拥有同样资本的贵族子弟可谓是数不胜数,只怕是再增添十个职位也不够用。

之所以纳兰明珠能够在众多名门望族中脱颖而出、仕途平顺,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纳兰明珠自己能够审时度势、一心报国。

据史书记载,纳兰明珠从康熙皇帝小时候就一直跟随在康熙皇帝身边,与康熙皇帝有着胜如亲人的情谊。

并且,虽然康熙皇帝年幼之时,手中并没有什么大权,也不懂朝政之事,一切重大事物皆由孝庄皇后钦点的“四大辅臣”索尼、鳌拜等人斟酌定夺。

但是纳兰明珠却从来没有两面三刀,一直忠诚的陪伴在康熙皇帝左右,并且不论什么大事小情,纳兰明珠都会无条件站在康熙皇帝这一边与对立方抗衡,这一举措让康熙皇帝十分欣慰。

毕竟作为帝王,身边之人不是谋财便是谋权,为达目的,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从忠臣变为奸佞。

很少会有人像纳兰明珠一样,始终如一的支持着康熙皇帝的所有政令。

不管是康熙二十年间的南苑晾鹰台巡兵一事还是削三藩、收复台湾等事,纳兰明珠都提前为康熙皇帝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并且在朝中大臣都反对康熙皇帝的决策之时,纳兰明珠却站出来坚定的支持康熙皇帝。

种种举措康熙皇帝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不会亏待纳兰明珠。

可是,话又说回来,世间万物向来难料,又何况是顷刻间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翻云覆雨的当朝皇帝。

纳兰明珠在为官期间,一直小心谨慎,又坚定的站在康熙皇帝这一边,所以很快就成为康熙皇帝眼前的大红人。

但是,人往往容易在物欲横流的环境里迷失自己。随着纳兰明珠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身边恭维奉承的人也开始门庭若市。

大家都想在朝廷中为自己找一个实力雄厚的靠山以备不时之需,于是久而久之,纳兰明珠身边便集结了一众官员,简称明党。

官做大了,便难免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贿赂献好,很快,纳兰明珠利用康熙皇帝对于自己的宠爱,在朝廷一手遮天。

各种结党营私、独揽朝政、受贿卖官之事慢慢的成为了纳兰明珠一派心照不宣之事。

但是,令纳兰明珠万万没想到的是,如今自己叱咤朝纲,乃人生最得意之时,却也是树大招风、令康熙皇帝倍感威胁之时。

康熙二十六年冬,纳兰明珠遭到于成龙、郭琇等人轮番弹劾,密报称:“官已被纳兰明珠和余国柱卖完”。

加上原本康熙就准备杀一杀纳兰明珠的威风,以防功高震主甚至危及大清江山,而且关于忠臣的弹劾也确有其事。

于是,康熙二十七年,纳兰明珠被罢免大学士一职,并且入狱听候发落。

个中缘由意难平

其实,纳兰明珠一派所做之事,在朝廷之中并不少见,大家只是心照不宣、看破不说破罢了。即使是皇帝知道了,只要不牵涉皇家切身利益,便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像纳兰明珠这样的朝中重臣,只要牵一发便会动全身,往往在彻查纳兰明珠一个人的同时,还会撼动半个朝廷的根基,此时如若激怒众臣、一拥而反,便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

那么既然如此,康熙皇帝又何苦冒险去对纳兰明珠下手呢?其实,这件事情还牵涉到一个人,便是四大辅臣之一索尼之子——索额图

索额图因早年屡建奇功,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后来因康熙皇帝担心其功高震主,才迅速提拔纳兰明珠成为与其地位相当之人。

如此一来,索额图与纳兰明珠二人在朝中权力地位不相上下,在很多时候就可以相互制衡,从而使皇帝渔翁得利、安享太平。

但凡其中一人失势,另外一人便难免会产生恻隐之心,到时候再想控制,就难于上青天了。

当高士奇等人揭发索额图参与皇太子之争起,康熙皇帝便知道此人留不得,否则日后定深受其害,后于康熙四十二年将索额图在狱中处死

而纳兰明珠虽有贪污受贿之举,却未指染储君决策之事,为了在处死索额图之后避免明派一党独大,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罢官降职,但是又罪不至死。

康熙二十七年,纳兰明珠因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贪污受贿等罪名而革职入狱。后来,康熙皇帝念及旧情,在西征葛尔丹时命纳兰明珠一同出征将功补过,回京之后,纳兰明珠官复原职,但是其实权早已被其他官员所架空,只剩下基本俸禄得以安度晚年。

康熙四十九年,纳兰明珠年事已高、病魔缠身,不久便黯然离世。

说到底,纳兰明珠的一生还是值得欣慰的。

前半生仕途顺利、一路高升,虽然能够撑起朝廷的半边天也是得益于一种政治利用,但终究是享受了别人强求不来的荣耀。

后半生遭到皇帝的制裁罢官降职,但是没过多久也就官复原职了,虽然不再是说一不二的权臣,但是仅仅其基础俸禄也足以安享晚年。

比起其他权臣,诸如鳌拜、索额图、多尔衮等人的下场,纳兰明珠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了。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在中国封建历史中,像纳兰明珠这样的政治牺牲品数不胜数,假如当时他们没有被权力财富所蒙蔽双眼,在官场之中懂得适可而止,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早点主动请缨退隐,也许像这样的悲剧就会少一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