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文/欢爸 时间/2020-02-15 05:58 【引言】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正文】原创|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明朝朱柏庐《治家格言》里写道: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在一些参禅悟道的推文里见过,只是意思理解的比较含糊,未及深思。 曾看到一段视频,马未都讲古时候土豪过年积善行德的趣闻轶事,觉得很有意思,拿来与大家分享。 一直很喜欢马先生这种嘟嘟囔囔的平铺直叙的讲述风格,信手拈来的故事、浅显易懂的道理,老理儿之中透着极强的亲和力,耐人寻味。 我们常说事物有正反两面,善也有阴、阳之分。 有个老词儿叫积阴德,阴德跟阴善是相对应的,阴善别人看不到,留下的就是阴德。阴德是什么?就是天给人的报应,别人虽然不知道,天知道,别人不赞叹、别人不报答,天报答。 正所谓,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阳善则不同,阳善是尽人皆知,出了名、露了脸,便算是享受了福报。 阴德靠日常积累,阳善亦无不可取之处,皆要出于真心就好。 真正的善良,无需高声宣扬,因为你的善良,必定自带光芒。 人要做好事、做善事,重要的是心要真,如果说做善事要想别人都看到,你想想这个心是不是真? 如果心不真,这个善也就不是真的了,这个人就不是真正的善人,为什么呢?希望别人看到他的善,那颗心便是一个名闻利养的心、是贪取别人赞叹的心,贪取别人恭敬的心,这颗心本身就已经是恶,不是善了!用濉溪人常说的一句土话来说:事出有妖,必有蹊跷。 是故,善亦有真假,有真善,也有伪善。 为什么?因为有欲,即欲望,为什么会有欲望?因为有私心,有自私自利,本来是好事都变成假了,假善,不是真善,一定要转过来,把自私自利放下才是真的。 真善其实就是不虚伪,做真人,不假借善的名义去忽悠人。难啊! 至于后边半句“恶恐人知,便是大恶”,都懒得去拓展开来说,只说一点吧,伪善做多了,便从小恶积成了大恶,最终也还是个恶。 说实话、讲良心、做好人,这看似粗浅、平实的标准,如今要做到也难。或者换个提法,只要损人利己,也还算是可以接受的话,损人不利己,还是别做的好。其实,这话说了也是白说,做事的时候总是觉得会利己的,谁知道做到最后变了质,不可控了呢。 小错常为多忏悔, 大恶不沾少犯规。 实心实意真人秀, 日积小善莫觉亏。 了凡大师禅语云: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常言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善、恶皆由小而大,一开始就是大善、大恶,是极少数的。 是故,可持续的善、可持续的公益,只因小善,才能不“为善而善”,不作假,久而久之,积成大善。 自娱自乐,开心就好,但做不求回报,岂能就真的没了回报么? 感谢阅读,欢迎留言交流。 作者相关文章: 养成阅读后,点“在看”的好习惯,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