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门学子考上清华北大,毕业却不敢回乡工作,真实原因让人唏嘘

 教育有故事 2021-01-22

近日,中国青年报一篇文章《北大清华毕业生不敢回乡工作,小镇人言可畏》引发了大家热烈讨论,文章里描述了几位从农村或小城市考上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孩子,当年参加高考金榜题名时,是风光无限,多少人投来赞许的目光和夸赞。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最后等这些天之骄子们毕业了,当他们找的工作并不是那么高大上的时候,身边的朋友或亲戚都是一声叹息,这种质疑和叹息让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学子们,喘不过气来。最后,导致了许多人毕业了不敢回乡就近工作,只能漂泊在外。

看完整篇文章,深深地触动了自己,而且感同身受。同是农村出来的,也算是寒门学子中的一员,当年也是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农村,而这些年,也一直在外工作,曾也有过回乡就业的念头,最后还是放弃了。

对于那些从农村走出的北大清华学子们,他们不敢回乡工作,可能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虽如文中所言,曾经带的光环太大,如今在工作就业上,有负曾经的盛名。原来的光环成了心底最大的石头。

可能很多人还记得,去年有一则新闻关于一位高考状元,9年与家里失联不敢回家。当时情况是:2003年杨仁荣以570分的成绩,摘得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理科状元,并入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专业。然而,自2009年用朋友的手机给父亲杨崇生发完最后一条短信后,他就再也没联系过家人。直到看到母亲身患癌症的新闻,最后才落泪回家。

杨仁荣就是典型的这种例子,作为县理科状元,只是毕业后一直混得不好,导致9年不敢回家,甚至都不敢跟家里联系。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这些寒门学子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农村传统思想很顽固,在他们看来,这些高考状元,考上清华北大的骄子们,毕业就应该顺风顺水,高官厚禄。在这种思想的包围下,这些学子们未来的人生不能有半点挫折或失败,亦步亦趋。

于是,他们毕业后只能选择在人才济济的北上广跟人去竞争,不敢回到自己的省会城市,甚至下面的小城市工作,否则就是“没出息”。

但是话又说回来,一般情况下,像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这种名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在找工作上,是很有优势的,正常也不会比一般人混得差。然而,却有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高分低能,智商很高,情商很低的现象,他们就算开始找到很不错的工作,却也很难在工作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后也不得不面临失业。

知乎上曾有一条提问,话题是“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

有网友回答:

面对社会现实,严重匮乏的后援力量;家庭负担沉重,急于尽孝的心态;眼界受限格局不大;不善于迂回、自尊心极强……

这份精辟的总结获得了近七万网友的认同。

曾经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寒门学子,以为自己跃出了龙门就海阔天空,然而,上了大学仅仅是人生的第一步。当他们走进大城市,却一不小心将自卑写在了脸上。曾经媒体是这样形容寒门学子“出身农村,家境贫寒,独立自强,品学兼优”。

但现实往往很残酷,中国青年报曾经有一篇文章《考上北大,然后呢》,在文章中讲述到,部分农村出身的寒门学子,英语水平不高、知识面狭窄、社交能力有限、遭遇城市文化冲击,这些都成了许多北大农村孩子的集体困扰。

所以,寒门学子不想承受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只有自己争气,不能沉迷和满足于曾经的光环和荣耀,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彻底改变自己,让所有质疑的人闭嘴。

对于寒门学子不敢回家乡工作的问题,你们怎么看?欢迎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