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约】戈金刚:太极拳如何治疗血液系统疾病

 漾太极 2021-01-22

漾太极

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的运输系统。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中流动的液体,约占体重的7%,成年人约为5升。血液有血浆和血细胞两种主要成分,血浆约占血液容积的55%,主要是水,混悬于血浆中的成分还有血浆蛋白酶、激素、糖、维生素、代谢废物和无机盐等。血液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血细胞,占血液容积的45%左右,它们随着血液流动,作用各异,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红细胞主要担负着为全身各组织器官运送氧和二氧化碳的任务,红细胞内含有一种叫血红蛋白的物质。当它与氧和二氧化碳相遇时,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这种血红蛋白的颜色是鲜红色的,所含氧量丰富的血液颜色都是鲜红的,从而使红细胞实现了运输氧的作用。

血红蛋白在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时会放出氧而与二氧化碳结合,实现气体的运输和交换过程。红细胞的寿命很短,仅能活120天,因此,人的生中骨髓要不断产生新的红细胞才能满足需要。药物、放射线、化学毒素等都会影响骨髓产生红细胞的功能,使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这种情况称为贫血。贫血会造成全身各器官供氧不足,这种人稍微运动就会呼吸急促。食物中缺铁或铁丢失过多,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使红细胞合成原料不够,也会引起贫血。 

血管的破裂伤口出血时,立即会有大量的血小板在几秒钟内就可将破口封住,然后由纤维蛋白修补,使之愈合。血小板是骨髓中的巨核细胞破裂后脱落下来的碎块。如果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一半,就会在皮肤内出现青紫斑块。如果外伤,将会流血不止。 

除血小板外,参与止血作用的还有凝血系统。血小板只能暂时性止血,要长久止血要靠凝血系统的帮助。凝血系统由一系列的物质构成,共有13种凝血因子,用罗马数字编号。正常血液流动时它们通常处于睡眠中,不会对血液凝固过程起作用。血管破裂时,血管内膜下露出的胶原纤维就会激活因子Ⅻ,从而起动凝血过程,依次激活所有的凝血因子。这些凝血因子最后将纤维蛋白原激活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联结成丝并纵横交错成网,将血细胞网在里面,形成血凝块,称为红色血栓,它牢牢地堵住血管破口而止血。在凝血过程中所有的凝血因子是依序被激活的,只要有一个凝血因子缺席,凝血过程就无法进行下去。例如,凝血因子Ⅷ的缺乏,就将造成一种血友病。这种患者即使微小创伤也会出血不止,患者往往因为颅腔或内腔器官无法制止出血而死亡。在正常完整血管中,凝血系统在纤溶系统、抗凝物质的配合限制下,既可以保持止血功能,又可不无端将血液凝固。但动脉硬化、抗凝物质减少,纤溶系统障碍等原因的时候就会容易引起血液凝固,形成的凝块随血流流到各处,塞在某处血管,而使该处组织缺血、坏死。如,流到脑时可堵塞住脑动脉而形成脑血栓,流到心脏可堵塞住冠状动脉引起心肌梗死。

当你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时,体内各器官的活动加强,器官对各种物质的需要量增加。此时,心脏的收缩活动加强,收缩频率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加快,组织与毛细血管的物质交换也加快,这样就有助于治疗和康复血液系统的疾病。 

祖国医学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气为血帅,气虚则血滞”;“脾统血,脾虚则失血”。所以在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时着重锻炼肺经、肾经、脾经,是有利于防治一切血液循环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在每天丑时(1:00~3:00)或已时(9:00~11:00)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健身祛病效果最佳。 

贫血

概述

贫血是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体征常见皮肤及黏膜苍白,尤以眼结膜、手掌及指甲部位的苍白表现为突出。

中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有关。本病属中医学“虚劳”、“亡血”、“血证”的范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9式斜飞势,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劳宫穴和涌泉穴,加强刺激心包经和肾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背部膈俞。

胸腹部中脘、关元、气海。

上肢部劳宫。

下肢部血海、足三里。

再生障碍贫血

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急性型再障发病多急骤,常以贫血或出血发病,出血除皮肤、黏膜出血外,常有内脏出血如便血、吐血、眼底出血等。感染多见于ロ腔、咽、皮肤及肛门周围,以及由肺炎、败血症等引起的高热;病程经过凶险,患者常在短期内因感染或内脏出血而死亡。慢性型起病缓慢,除有慢性进行性贫血外,常伴有皮肤及黏膜出血,严重者常伴有感染及发热。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脾胃亏虚,复感病邪(包括毒邪、放射性物质、药物等),继则影响心、肝、气血,精髓进一步亏虚,血行无力,导致血瘀。本病属中医学中“虚劳”、“血证”、“温热”等范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9式斜飞势,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劳宫穴和第1、2足趾,加强刺激心包经和脾胃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背部膈俞。

胸腹部中脘、关元、气海。

下肢部血海、足三里。

白细胞症减少症

概述

当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单位持续低于4000立方毫米以下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症状以乏力、头晕最为常见,此外还有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低热、畏寒、腰痛、心慌等症状。若白细胞减少是由严重感染所致,则有高热、恶寒、身痛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心、肝、脾、肾有关,尤以牌、肾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则运化无力,气血生化无源;肾虚则精髓不足,精不足则血衰。本病属中医学“虚劳”、“气血虚”的范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9式斜飞势,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劳官穴和10个足趾,加强刺激心包经、肝经、脾经、肾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背部大椎。

上肢部曲池、合谷。

下肢部血海、足三里。

过敏性紫癜

概述

过敏性紫癜是血管性紫中最常见的出血性疾患,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毛细血管。其发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对某些物质交态反应,进而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遗性和脆性增高。临床表现以皮肤紫为主,常伴有钻膜出血、关节炎、腹痛和肾炎等症状,少数患者还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本病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阴虚旧亢、血热妄行所致,但也有属于虚寒之类。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近”、“疹”、“纽血”的范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量力而为(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9式斜飞势、,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合谷穴和大冲穴,加强刺激大肠经、肝经、脾经。

2.自我按摩穴位

上肢部曲池、内关、合谷。

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概述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由于日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免有关,血小板存活时间缩短及骨中巨细胞代偿增生,故该璃也称为免疫性血小板战少性紫。其特征表现为外同血中的女小板减少,临床表现有皮紫,紫癜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的皮肤但以四肢为多,黏膜出血多见于鼻、齿退及口腔。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外感邪气,或内伤饮食,热毒内伏,气血受损而发生。本病属中医学的“血证”、“虚劳”等范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量力而为(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9式斜飞势,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劳官穴和太冲穴,加强刺激心包经、肝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胸腹部膻中、气海。

下肢部足三里、血海、太溪。


作者:戈金刚,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杨振铎首次入室弟子,著名武术家、中医内功按摩专家、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戈金刚出身中医和武术世家,从小就耳濡目染养生之道,并在5岁开始习练少林拳。1995年在河南少林寺举办的首届国际少林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获金奖。戈金刚是无锡传教太极拳、太极剑国家竞赛套路的第一人。在无锡历次全民健身运动中,他组织和指挥了三次“千人太极拳”表演,曾被评为无锡“十大健康人物”“十佳健康榜样”。因在全国推广39式杨氏养生太极拳,主张通过练拳健身祛病,被媒体称为“拳疗奇人”。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