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太极
漾太极 软组织损伤 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它们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对人体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运动系统约占成人体重的60%,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廓。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为骨连接。骨连结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连接多位于颅骨及躯干骨之间;间接连接多见于四肢骨之间,以适应人体活动。直接连接无间隙,不能活动或仅有轻微的活动。间接连接又称关节,其特点是两骨之间依靠膜性囊互相连接,其间具有腔隙及滑液,有较大的活动性。 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关节半月板和关节唇。韧带为了增加关节稳定性和限制关节过度运动的作用;关节盘是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把关节腔分成两部分;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纤维软骨板,呈半月形;关节盘、半月板均有缓和与减少外力冲击和震荡的作用。 关节唇为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有加深关节窝,并扩大关节面的作用,使关节更加稳固,如髖臼唇等。 人体的肌肉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的管壁,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的特点;心肌构成心壁;平滑肌、心肌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骨骼肌(又称横纹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在骨上,骨骼肌具有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和随人的意志舒缩的特点,故称随意肌。 肌肉(旧称筋)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牵引骨骼产生运动。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约占体重的40%。每块肌不论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分布和受一定的神经支配,每一块肌都可看作是一个器官。 全身的肌肉,除运动功能外,还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储存能源和产生体温的重要器官。 宋《圣济总录》“……诸筋从骨……连续缠固,手所以能摄,足所以能步,凡厥运动,罔不顺从”。“筋力刚,故约束骨骼动作强健”。再如,宋慈所著《洗冤录》记“负米者死,肩骨后朽;渔夫死,腿骨后朽,以其生前用力,为精气所聚,故入土不易朽”。 综上所述,离开运动就很难治疗一切骨和软组织损伤病证,简单的运动也很难对筋骨进行面面俱到的锻炼。杨式太极拳39式复杂的动作,尽善尽美地锻炼了全身的筋骨和防治了这方面的疾病。 软组织损伤和骨损伤患者在每天丑时(1:00~3:00)或酉时(17:00~19:00)或已时(9:00~11:00)锻炼杨氏太极拳39式健身祛病效果最佳。 概述 落枕又称“失枕”,多因睡姿不当或当风露宿,以致颈部肌肉产生紧张、水肿、痉等无菌性炎症,是常见的伤痛病。临床表现多起于睡眠后,在没有明显外伤史情况下颈项强痛,不能自主旋转,头向患侧倾斜。 严重者不能制身、起床、疼痛可牵及肩背部。经常反复出现落枕,则可成为颈椎病的前驱症状。 中医学认为本病枕头高度不适,睡眠体位不当是引起落枕最主要原因它导致颈部肌肉长时间在静态中遭受过度牵拉而受损,或加之当风受寒,致肌肉痉孪,导致颈项部功能障碍。 1.拳疗法 ▲症状减轻后,坚持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可杜绝此类病的发生(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19式右左分脚或第20式转身右蹬脚或第22式回身右蹬脚或第24式左蹬脚,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这些式子时,意念始终在养老穴和申脉穴,加强刺激小肠经和膀胱经。 2.自我按摩穴位 ●头颈部风池、风府、大椎。 ●背部命门。 ●上肢部合谷、外关。 ●下肢部阳陵泉、悬钟。 概述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证候群。患者早期常感到颈部难受、僵硬、酸胀、疼痛,有时伴有头痛、头晕、肩背酸痛。以后出现头部不能向某个方向转动,当颈部后仰时可有触电样的感觉放射到手臂上、手指麻木、视力模糊等症状。重者可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 中医学认为中年以后因肝肾不足,气血渐亏,经筋失养,或因颈部外伤,瘀血阻滞;或因感受风寒湿邪,邪入经络,经气受阻而发病。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19式右左分脚或第20式转身右蹬脚或第22式回身右蹬脚或第24式左蹬脚,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这些式子时,意念始终在养老穴和申脉穴,加强刺激小肠经和膀胱经。 2.自我按摩穴位 ●头颈部百会、风池、大椎。 ●背部命门。 ●上肢部列缺、外关。 ●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主要见于50岁左右的人,起病缓慢,疼痛以肩部为主,同时有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受限,常在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或三角肌止点处有明显压痛,肌力和腱反射均无改变。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因年老体衰,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血不荣筋,筋肉失于濡养,痰浊瘀阻经脉及关节,故关节失于滑利。若受外伤或风寒湿邪侵袭肩部,致使寒凝筋膜,经络阻滞,筋肉挛缩,筋脉拘急所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19式右左分脚或第20式转身右蹬脚或第22式回身右蹬脚或第24式左蹬脚,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这些式子时,意念始终在养老穴和第1、2足趾之间加强刺激小肠经和肝经。 2.自我按摩穴位 ●上肢部合谷、曲池。 ●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 概述 肩背痛是因上肢突然过度外展内旋,使冈下肌起始部或抵止端发生急性损伤。局部疼痛剧烈,一般治疗难以止痛。在损伤初期,在冈下肌及肱骨大结节处有明显胀痛,可牵涉到拇指,为酸胀痛,亦可为麻痛,肩部活动受限,上臂不能完全向上举,手往后伸、摸背困难;损伤日久在冈下窝处有痛感和麻木感,但无感觉障碍。在天宗穴处有压痛点,并可触及块状或条索状物,压痛明显,可向患侧小臂内侧放射。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肩部外伤,气血瘀滞所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19式右左分脚或第20式转身右蹬脚或第22式回身右蹬脚或第24式左蹬脚,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养老穴和申脉穴,加强刺激小肠经和膀经。 2.自我按摩穴位 颈背部大推。 上肢部曲池、外关。 (未完成) 作者:戈金刚,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杨振铎首次入室弟子,著名武术家、中医内功按摩专家、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戈金刚出身中医和武术世家,从小就耳濡目染养生之道,并在5岁开始习练少林拳。1995年在河南少林寺举办的首届国际少林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获金奖。戈金刚是无锡传教太极拳、太极剑国家竞赛套路的第一人。在无锡历次全民健身运动中,他组织和指挥了三次“千人太极拳”表演,曾被评为无锡“十大健康人物”“十佳健康榜样”。因在全国推广39式杨氏养生太极拳,主张通过练拳健身祛病,被媒体称为“拳疗奇人”。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