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建成太极文稿:太极拳传入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历史

 漾太极 2021-01-22

清末民初,民不聊生,大批中国人远渡重洋到南洋谋生。中华武术也隋著移民而传播到南洋, 众多移民当中,有些是被清廷追捕的反清志土, 间中参有挟艺南来的江湖卖艺人。

太极拳大约在廿年代传入马来西亚及新加坡二地,在五十年代即达鼎盛时期,至今历久不衰, 各门各派开枝立叶,百花齐放。
马新二地的太极拳原以杨式太极拳最为普遍,吴式孙式次之,八十年代末期,随著陈家太极拳的名师冯志强,陈小旺,朱天才等老师到新加坡授艺后,加上陈家沟朱天才朱向前父子先后长年在新马两国授拳,促形成一股旋风,陈式太极拳不仅在马新两国盛行起来,蓬勃发展,后来居上,是新马目前最普及的拳种。与此同时,随后其他源流的太极拳如武式,赵堡式也传入。

太极拳能传入马新并普遍得以传播,得力于中国精武会无门户之见的主张。聘请过各派太极名家执教,培养许多人材,其中一些较后到海外精武体育会传授太极拳, 使太极拳在南洋开花结果。 
根据前吉隆坡精武体育会会长曹尧辉的 “精武怀旧录” 一文中有纪录,1929年来自中国的卢炜昌及李佩弦前来吉隆坡雪兰莪精武会执教, 太极拳才在大马扎下根基, 较后上海精武总会又派唐文伍, 姚申侠二位老师来雪会任教,学习太极者日益增加。
据《新加坡精武体育会75周年纪念特刊》内记载,卢炜昌(上海中央精武体育总会主干)于1928年南来新加坡传授吴派太极拳。
这说明 新加坡的太极拳基本上也是1920年代精武体育会成立后才引进的。
上述等老师,都是以外家拳为主,唐文伍有“单刀唐文伍”美誉,擅长卧龙刀,可惜日治时被迫为虎作伥,和平后被清算死于非命。姚申侠擅长“武松脱铐”,迄今老一辈精武人乃津津乐道。
严格说来,他们都是以教外家拳为主,太极拳为辅。
1936年,中国中央国术馆组国术队到南洋巡回表演,掀起热潮。由于时局动乱,该团的高长明及一些武术能手留在新加坡发展,其中有武术家胡云华,毕业中国南京中央国术馆。胡云华是新加坡孙氏太极拳的开山人,对新加坡孙式太极拳和马家太极拳的传播作出贡献,创有“石云武术健身会”。孙式太极拳在九十年代,来自中国南宁及昆明的潘淑仪及苏自芳分别私下教导推展。
出生新加坡,1935年到中国南京中央国术馆师资班深造的陈玉和(1918-2010),于1949年受聘于新加坡精武体育会教拳,后在中华总商会及榕青体育会教殷商名流,对新加坡武术及太极拳的发展贡献巨大。
1936年,陈微明弟子梁孝植来槟经商,参加精武会,并在精武会义务教授, 传播太极拳。
1940年,武林名宿林伯炎(1903-1990)南来在新加坡精武体育会教拳并在中正中学教书;1952年受聘到吉隆坡尊孔中学当华文教师,课余受聘在雪兰莪精武会教授太极拳。他是杨式太极拳名家董英杰的门徒,有功于杨式太极拳传播与推广;1957年他回到新加坡发展,在林氏宗祠九龙堂教拳,桃李满天下。
太极拳在马新两国蓬勃发展。引起人注意, 是在1954年1月17日澳门的吴公仪与陈克夫擂台赛后, 该赛会不仅带动人们想学习太极拳, 也带动新派武侠小说忽然流行起来,造就了号梁羽生及金庸等武术小说名家。

1954年,吴公仪、大揆、大齐父子及侄儿大新先后来新加坡传播吴式太极拳,并成立星洲监泉太极健身社。随后,也到吉隆坡及槟城,成立监泉太极健身社。吴大揆之子吴光宇千禧后也到过新加坡讲座及短暂指导改拳。
1956年雪精武会邀请杨式太极拳名师董英杰前来执教,使到杨式太极拳广为流传。之前,1955年7月1日,董英杰曾到槟城精武体育会表演。其子董虎岭随后也来新马两地传艺,董虎岭岭较早时曾在1953年受聘到泰国教拳。
1970年,虎岭之子董继英来吉隆坡,1985年左右,董虎岭之另一公子增辰也来新马传拳,1991年又到槟城北海教拳,其门徒在北海才能园成立有拳社。
1956年香港的聂智飞来槟城、怡保及吉隆坡执教,并成立吡叻智飞太极拳蔡李佛学会;同年黄性贤(1910-1992)南来,成立黄氏太极拳协会,门徒分布东西马及新加坡,影响深远。
1957年叶秀挺从台湾南来,将郑曼青简易37式太极拳推广到全马,并引入铁布衫内功,极一时之盛,使筒易37式太极拳风行新马,他并创编下十八式,丰富筒易37式太极拳内容。
1957年6月22日,郑曼青趁美国顺道到槟城及新加坡访问,掀起简易37式太极拳(后被称为郑子太极拳)的热潮。
1958年陈至诚趁美路过槟城及新加坡停留,1965年叶秀挺介绍王大松来槟城,1969年12月郑曼青高足翁子川到新加坡传拳教推手,接着郑曼青另一弟子吴国忠也在1979年来新马开馆,一波接一波浪潮,新马二地成了郑子太极拳的重镇。
五十年代时期,郑荣光、吴宝祥 等都到马新任教, 使太极拳的学习推至另一高峰,百花争艳。此时传入的各家太极拳巳齐全,有杨家、吴家、郑子、孙家、陈家、武家等。孙家及马家太极拳是由胡云华老师传入新加坡。
来自香港的吴式太极拳郑荣光是在1957年到新加坡精武体育会担任太极拳教练,他的弟子遍布新加坡、吉隆坡及怡保。他学于吴鉴泉,著名弟子有邓梦痕。他的弟子胡胜曾于1962年到新加坡肇庆会馆太极班教太极拳搏击法。
聂智飞是香港名师, 精于太极及蔡李佛拳术,五十年代他长住大马, 对推动东南亚擂台赛具有贡献。他的弟子在怡保吉隆坡较多。


▲作者拳照

太极拳发展的重要阶段如董英杰吴公仪分别发扬杨家及吴家外,1957年台湾太极拳名师郑曼青高足叶秀挺南来槟城传播简易太极拳37式,可说是开辟了一个新的太极天地。其弟子祝圣锦、 卢统宝、 邓芳、陈建隆等, 名噪一时。这一流派在郑曼青宗师七十年代逝世后,现被称为郑子太极拳,以推手及排打铁布衫气功见长。
叶秀挺可以说是郑曼青这个派系在新马的开辟功臣, 与此同时郑曼青名师的另一个门生黄性贤亦在新马(特别东马砂劳越及沙巴一带)开天辟地,带动太极拳的热潮. 影响所及, 新加坡的太极拳界, 都有叶秀挺及黄性贤的门人设馆, 桃李满满天下。
七十年代, 郑曼青另三位门徒翁子川、 干啸洲、 吴国忠、翁子川儿子翁少华等先后亦挟艺南来授拳。 吴国忠打著郑子太极拳的招牌, 创有神龙太极协会,当时也激起一阵热潮。当时中国尚未改革开放,新马两地的太极拳是依赖香港及台湾拳师南来传播。
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始,中国改革开放,新加坡武术总会聘请中国名师刘万福、李天骥、 李秉慈、朱天才、 冯志强、 陈小旺、 杨振铎、 李承祥、 周树生、 潘淑仪、沙国政、 苏自芳、萧长根(传授太极拳对练)等老师先后到新加坡授艺,太极拳又兴起新一轮热潮, 国际竞赛套路42式太极拳及陈式太极拳是在这时传入新马。
马来西亚方面,则要等到1990年,大马武术总会及个别武术团体才正式由中国聘请名师邵善康、邵照明、白文祥、余霞、张梅英、杜华等老师前来授艺传授亚运会太极拳42式的竞赛套路、陈式竞赛套路及85式杨式太极拳及陈式太极拳,使太极拳运动由港台师资的影响转回中国。
间中, 尚有私人武馆或个人私下聘请中国老师前来执教, 如董虎岭、傅声远、王壮弘、刘积顺、董增辰、陈尤骧、李敏娣、乔松茂(1993)、 马虹、刘瑞、刘伟、张勇涛、夏柏华、陈正雷、李德印、李和生、胡凤鸣、刘玉珍,董文玉、高壮飞、门惠丰、阚桂香、周悦文、陈中华、王西安、刘志华、张东武、夏明华、高兴亮、吴永思、卢春、刘元毅(2012)、牛钟明(2012)顾立祺、周展方(吴家马岳梁弟子)等,培养不少太极人才和成立太极拳协会。
台湾郑曼青系的弟子廖祯祥及再传弟子沈于顺来过新山讲座及指导。
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傅声远是在1987年受到新山太极拳爱好者礼聘,多次在新加坡海景酒店教拳,后其弟子在新山成立永年太极拳学会,传播杨式太极拳85式。
1990年,大马武总正式由中国聘请名师邵善康及白文祥等老师前来,在吉隆坡、新山、槟城、怡保等地传授太极拳42式的竞赛套路、85式杨式太极拳及陈式太极拳,使太极拳运动由港台师资的影响转回中国。
九十年代末,陈家沟四大金刚之一的朱天才之公子朱向前,跟随其父到新马开拓的市场,长驻一段时期在大马各州教拳,奠下陈式太极拳在大马逢勃的发展。而朱天才以新加坡作为大本营,向欧美、日本发展。这十年,朱向前转移到新加坡长住教拳,发展蓬勃。
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传人刘瑞是在1996年受新加坡新中太极拳协会聘请前来执教,在新加坡培训一批赵堡太极拳的主斡人材。后其门生左1998年成立新加坡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学院。刘瑞也2次到新山作专题讲座。
2001年4月,中国武当龙门派传人赵卫东师傅到槟城传授三丰太极拳及三丰绵掌功,杨式叶派太极拳也随后传入新加坡,由中国浙江嘉兴蔡光圻及江澜(二水居士)传入;无极气功蔡松芳老师也将无极气功传入大马及新加坡,北京李和生的杨家老六路也传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吴图南太极功法也通过南华派沈保和传入新马;杨少侯系的杨氏小架也由印尼曹继武带入新加坡。另外,继乔松茂之后,来自中国永年的杨振河及胡鸣凤也分别以杨式及武式太极拳在新加坡传播。陈式太极拳传人陈兆奎公子陈瑜也受聘到新加坡及马来西亚新山二地教拳。陈式洪派太极拳传人陈康辉亦被聘到怡保授拳;武式太极拳翟维传也到槟城及吉隆坡教推手,台湾的林冠澄到大山脚教推手,中国的董振丰和杨军、杨斌等曾到吉隆坡教推手及太极拳、中国厦门的谢宗明到槟城教太极拳6式及13式、北京于永年弟子赵正毅定居新加坡传站桩及推手。
杨式叶派太极拳在二水居士传入颇有成积,在槟城、告隆坡、沙巴及新加坡皆有不少人学习。二水老师是在2004年起至2008年受邀到新加坡执教;2010年到吉隆坡,2011年到沙巴,2014年起到槟城及怡保执教,目前在槟城及古晋创设有一多庐太极拳协会。
北京的戈春艳老师定居新加坡传播陈式混元太极拳及八卦掌。苏自芳目前在新加坡、新山及美国开斑授艺。
陈家沟四太金刚之一陈正雷到新加坡表演及短期讲课。除此外,陈家的陈瑜、陈中华等也来传拳。
2007年9月,中国秦皇岛李经悟系的刘明老师在大马陈式太极拳总会聘请下来马来西亚教拳。先后在槟城、吉隆坡及新山教吴氏拳健身气功、推手健身气功、陈式竞赛套路及推手等。难得的是,他把沙国政老师编创的太极拳对练传来新山。冯志强大师弟子卢春也到新加坡新英武术培训中心传拳及教推手。
香港王氏水性太极拳创编人王壮弘师弟子陈少华、小月(萧泽军)伉俪到新加坡及新山二地办太极拳工作坊。
教授级学院派名师,李德印,门惠丰及阚桂香伉俪亦分别在2006及2008年初分别到新加坡表演和教授东岳太极拳。
李和生老师于2005年及2008年6月,2009年3月,2010年1月到新加坡、吉隆坡及麻坡等地传杨家老六路内功心法。
高壮飞老师于2010年9月4日至13日来新传拳,新加坡南洋太极的黄违洪教授安排他在南洋理工大学作一场太极拳讲座。后来,高壮飞儿子高小飞多次来传拳。
府内派的李正也受聘到东马执教,赵海鑫及张梅英亦在新山执教。在新加坡方面,李学友,牛钟明,刘志华、张新占(推手)、刘元毅都曾来新加坡举办讲座及短暂教学。
2014年起,王氏水性太极拳传人孙世丰每年到新马两地讲课,2017年,王氏水性太极拳另一传人王志祥亦受柔佛新山永年太极拳学会邀请,分别在新加坡、新山及吉隆坡授课;2018年11月11日,香港太极拳研究室的陈少华、小月夫妇再度受邀到吉隆坡主持太极拳工作坊,反应热烈。
间中,陈式太极拳陈庆洲及陈正雷的弟子谢宗明、叶式太极拳的龙龙(钟齐云)先后到槟城教推手。
2018年3月,泰籍华人梁德华受私人聘请到新加坡教杨少侯太极拳架、内功十三式、推手、技击用法短期培训课程。
2018年4月,来自台南外号“太极僧” 的锺贤明到吉隆坡、玻璃市加央、槟城及怡保教太极推手。他学自郑子。
2018年11月,来自山东省武术教练彭喜斌受东马斗湖晨运邀请,到斗湖教传统套路13式杨氏太极拳。

作者:黄建成


▲作者

《新明日报》、《中国报》、《光华日报》原柔佛州经理

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师承傅声远大师。

新山永年太极拳学会会长(2018-2019)/高级教练。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太极班教练。

柔佛诗社社长。

中国南京大学文学硕士。

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哲学博士(中文系)研究生。

电邮: taijilover8585@gmail.com

H.P. 019-777633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