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触摸上海,建筑是一首无言的诗

 楼面 2021-01-22

公众号后台回复 “进群” 即可获取交流群二维码

触摸上海,建筑是一首无言的诗。下匠造屋,中匠造生活,大匠造信仰。


在电视剧《安家》中,提到了很多经典的上海老洋房:向公馆(实为“应公馆”)、龚家老洋房、宋老师和江奶奶的老洋房。

建筑之精美,故事之动人,在微博上掀起了对老洋房的怀旧风。

老洋房是上海最经典的住宅,一栋栋上海老洋房,建逾百年,历经沧桑,默默承受时代的风风雨雨,也在上海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洋房蕴含的价值,绝非仅是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它不仅见证了曾经风起云涌的十里洋场“上海滩”,更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外达官显贵、富商大贾及名流清士,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

触摸上海,建筑是一首无言的诗。匠造屋,中匠造生活,大匠造信仰。

循着道路两旁遮天蔽日的百年法桐、老洋房斑驳的红砖、罗马柱上攀援的紫藤,以及留声机传出低吟浅唱的绵软小调......

现代人,可以通过老洋房,探寻那个曾在历史中熠熠生辉的“上海滩”,更能看到“上海之所以能成为上海”开放包容的气质。

上海的老洋房主要分布于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今天的黄浦区徐汇区静安区。始于1849年,结束于1943年。20 世纪 20 年代,租界开始扩张,被认为是上海最好的地段。

上海滩权贵买地建房,以邬达克为代表的国外设计师融合西方建筑和中式园林,建造一批历经百年,都堪称经典的洋房。

(上海现存的25座优秀历史建筑,都出自于,匈牙利著名设计师邬达克)

这些老洋房可分为独栋、联排别墅,功能间含有卧室、客厅、餐厅、卫生间、阳台,甚至还有舞厅、花园、游泳池、球场,建筑理念非常超前。

100年前,上海人就非常讲究精致、会生活。

所以,这些老洋房内部装修,极尽奢华,造价不菲。

当时“面粉大王”和“纺织大王”荣宗敬,“衣食坐拥大半个中国”,以他陕西北路186号荣宅为例:古典的柱式、花草纹饰、细木镶嵌地板、红木楼梯、雪花石吊灯、彩绘珐琅砖、彩色玻璃,非常华丽气派。

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精美的上海老洋房遭到各种破坏,有些甚至在那个动荡的岁月被拆掉了。

上海全市现存的老洋房数量在4000-5000栋之间,其中九成以上已经被收归国有。

从2004年开始就只租不售,私有产权的大概只有500-600栋,其中产权清晰、可供出售的只有一、两百栋,而修缮完好正在挂牌中的是50栋左右,只占总量的1%。

时隔百年,上海早已建了不计其数的现代化高楼豪宅,但老洋房100年都不过时,还是不少人心头的“白月光。

老洋房这个高端小众的圈子,买家多为归国华侨、富商、影视圈文化圈人士及上市企业。

所以上海最贵的房子,不是俯瞰黄浦江一线江景的汤臣一品,也不是陆家嘴CBD中的豪华大平层,而是偏安于老城区的老洋房。

2017年,邬达克在上海的处女作——巨鹿路886号梁家花园,出售。 

建筑面积375㎡,花园面积500㎡,土地出让金高达2500万元,单价高达40万元/㎡。

刷新上海滩楼王——华侨城·苏河湾别墅34.49万/㎡的记录。

最近,位于永嘉路上的吴家花园,成交价又刷新了全国成交第一天价,折合45万/㎡。

所以,《安家》里1.5亿的上海老洋房,还是太便宜了。

而且,由于年代久远和破坏,这些老洋房后期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修缮,原材料、工艺、人工成本......难度远超常人想象。

 

为什么这些顶层人士愿意为老洋房豪掷重金?

1. 不可复制的地段和产品

我们来看看上海老洋房的游览路线,就知道这个豪宅区有多优秀了。

新天地地铁站(10号线)—复兴公园— 思南路—孙中山故居— 思南公馆—周公馆—泰康路—田子坊—建国中路— 瑞金二路— 绍兴路— 陕西南路— 永嘉路— 上海文化广场— 茂名南路— 瑞金宾馆—淮海中路—锦江宾馆—花园饭店— 长乐路— 巨鹿路—马勒别墅— 襄阳北路—东正教圣母大堂— 新乐路—汾阳路—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东平路— 衡山路—基督教国际礼拜堂— 衡山路—徐家汇公园—徐家汇地铁站(1号线)

此外还有静安的愚园路。

这些都是上海的富人区,临近上海石库门改造的网红商场上海新天地,靠近徐汇CBD,出则繁华,入则宁静。

而且老洋房都是低密的花园洋房,拥有地段和产品的不可复制。其稀缺性,恐怕可以媲美北京后海的四合院了。

如冯唐在描述《可遇不可求的事》,是如此描述稀缺性的:

后海有树的院子

夏代有工的玉

此时此刻的云

二十来岁的你

触摸上海,武康路、思南路、淮海中路、愚园路...都是有人文、有故事、有历史的路。而以老洋房为代表的经典建筑,更是一首无言的诗。

2.顶级圈层的身份象征

当年,买得起老洋房的都是上海滩呼风唤雨的人物,为了建造一个舒适的家,也可以展现出家族的荣耀。

而今天能买得起的人,依然得是社会的顶层人士,能成为老洋房业主,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毕竟,这可比买一套黄浦江上的汤臣一品,有面子多了。

这也是电视剧《安家》中做饲料生意起家的林总,想找一套彰显自己身份的老洋房,而最终费尽周折买下向公馆的原因。(实为应公馆)

3.老洋房原主人的故事,为情怀买单

在外人看来,老洋房最昂贵的是土地的价值,而对于老洋房主人来说,这套房子是他们生命中的一抹亮色,承载了他们跌宕起伏的一生,背后都有上海滩的一个个传奇故事。

邬达克为年轻有为的军用颜料商人吴同文,设计的远东第一豪宅——铜仁路333号“绿房子”,

煤炭大王刘吉生,送给青梅竹马的太太陈定贞40岁生日的礼物——巨鹿路675号“爱神花园”

还是张爱玲写作《倾城之恋》传世之作——常德路195号“爱丁堡公寓”

老洋房几乎都是一房一价,即使地段相同,设计、装修、历史故事不同,都会让价格差异巨大。

所以老洋房贵,不仅仅是因为房子本身,还有浓重的人文历史底蕴和源远流长的建筑文化,是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多少名媛淑女踏上这红木旋转楼梯?多少名流清士抚摸过这绿釉面砖?

时代一直在变,房子主人在变,但不变的是这老洋房,是这凝固了历史的建筑。

门口的百年法桐依然挺立茂盛,从栅栏顶上探出头来。还有庭前百年广玉兰,每逢春夏,千葩万蕊,满园花光。

下图是汪精卫以前居住的汪公馆,现为长宁少年宫,庭前的广玉兰已逾百年

这是凝固了传统上海和摩登上海的建筑。这是超越了时代审美的建筑,也是现代空间和人文完美结构的建筑。

这不是卖房子,是卖藏品,卖故事,卖情怀。

它,值得。

我想起那天,当我穿过思南路两旁遮天蔽日的百年法桐,踏入思南公馆,上海让人窒息的车水马龙喧嚣之声消失了。

思南公馆,是一片上海市中心唯一一个以成片花园洋房老洋房,坐拥51栋历史悠久的花园洋房。

思南是利用绿化隔绝外界噪音,采用中式造园技法:以中轴对称的三进院落为核心,形成“一大中央景观轴、三进式园林”的园林。

通过草坪、花、灌木、乔木、大乔木,营造丰富的层次感。

景观层次丰富,疏密有致,将水系、绿植、建筑风格和谐统一。纵深悠远,层层推进又豁然开朗。

看着一栋栋老洋房,尖尖的屋顶,椭圆形法式钢窗,彩色琉璃瓦,玫瑰铁艺栅栏...感慨100年前,上海的审美,就已经如此超前。

而100年后,我看着优雅的上海阿姨走在思南公馆,身姿曼妙,画着精致的妆容,烫着小卷,系着鲜艳的丝绸丝巾,挎着手提包,穿着丝袜,脚踩小猫跟,高跟鞋的脚步声,哒哒作响。

50岁的上海阿姨,还能把自己塞进18岁时穿的裹身裙里。

时代一直在变,一座城市启导了一代代人,上海人的身份认同感还在,真是精致极了。

今天,上海的审美,还是那么超前。

那天,明媚的阳光铺在草坪上,空气飘着慵懒的咖啡香味,桂花悠闲地散落在石砖上,老洋房里飘出的婉转钢琴声与老上海相遇,风轻轻吹过,漂亮极了。

思南公馆,真是让我惊喜又留恋,真可谓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建筑,是一首无言的诗。

闹中取静,不出城市而得山林之性,逍遥自得而享闲居之乐。

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为什么大家都把老洋房当作心头的“白月光”。

建筑不仅仅是为血肉之躯遮风避雨,也要让心灵得到安放和归属。

建筑,是一首无言的诗。下匠造屋,中匠造生活,大匠造信仰。

追溯百年老洋房的历史,我们在怀念的是当初老洋房对土地的尊重,对人居环境的关怀,这是我们现在的房子所比不了的。

时代一直在变,因为时代的快节奏和浮躁,我们今天的建筑,也变了,那份初心也渐渐变了。

而我们对此,依依不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