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在深圳读高中,要么拼成绩,要么拼钱?

 南方楼事 2021-01-22

哭了一个晚上,阿昊接受了父母的安排,离开生活了15年的深圳,独自回老家读书。

他不是班上唯一被“退回老家”的学生,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场中考就能让大家散落到天涯。


7月中旬,深圳公布中考结果,公立录取率仅44.4%。

这个数字意味着,近8万参加中考的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需要就读学费高升学率低的民办高中、职业高中,甚至返回老家就学

深圳人对教育的焦虑,在2019年的夏天达到顶峰。

深户还是非深户? 出国还是职校?成绩的比拼,似乎逐渐转移为家庭背景的较量。

且不说国际学校动辄几百万学费打底,民办高中一学期几万的学费,都足以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

到今天,这场“难度大过高考”的中考结束了,4万多没能进入公立高中的孩子,却刚走向人生的十字路口。

宿命

考得再好也只能录取一半的考生

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只有成绩和家境非常差,学生才会面临上不了高中的情况。但是在深圳,“没书读”的孩子一抓一大把。

2019年的7月,对于小梦来说,是人生中最大起大落的日子。

“原本以为我已经超常发挥了,没想到录取线出来比我还超常发挥。”

今年考试出了许多意外情况,作文变成议论文,数学也一改往年的套路,很多同学出来都一阵哀嚎。

成绩出来以后,小梦自我感觉还不错,她松了一口气,按照培训机构估的录取线填了一所公立学校,开始坐等通知书。

没想到的是,今年的录取线比往年高了十几分,她的志愿扑空了。

瞬间跌落谷底的小梦,其实还算幸运儿。班上那些老师认为能够“稳拿”四大的同学,几乎都没有被录取,更有不少学生连上公办高中的机会都没有。

虽然该统计存在些许偏差,但基本反映了深圳公立高中录取率不过半的现状

(图源深圳新闻网)

因为44.4%的录取率,深圳2019年中考被吐槽为“难度大过高考”。

但只要翻看前几年的录取率就能发现,深圳公立录取率低于50%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真正让这届考生感到恐惧的,不是残酷的录取率,而是不断登上新高的录取线:

2019年7月,深圳中考录取线陆续公布,许多学校较往年高出10分,甚至2、30分。

以“四大”为例,总分460分,今年最低录取线分别为:深中439,实验436,深外433,高级432。

(中考后走红的图片 图源深圳新闻网)

没有人愿意成为剩下的那一半,大家都在拼命往前跑,不断抬高那条残酷的分界线。

“我每天就睡6个小时,还算多的,他们上补习班每天一两点才回家,早上7点20就上早课。”

小梦所在的学校算是南山排名比较靠前的学校,初三以后,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报一些补习班,上培优课,课业很重。

但现实是,在有限的教育资源面前,无论这群孩子再怎么努力,注定有一半人无法如愿。

“如果没有努力过,是不是就不会这么难过?”

录取结果公布后,小梦发了一条微博,配图是一所民办学校的录取短信,文字看起来很低落,评论区却是一片羡慕。

相比之下,小梦还是幸运的。图为其余没钱上民办的深圳中考生所发诉苦微博

毕竟,“有书读”在深圳说明两点,要么成绩很棒,要么家境不错。

竞争

分数不够,家境来凑

看到有网友吐槽从中产到破产,只需要一个暑假的距离,正在交学费的深圳家长默默退出群聊。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深圳家长对这句话有刻骨铭心的理解——一个夏天,几分之差,孩子的学费多了30万。

相比公办高中每年仅数千元的学费,民办的学费要高出数倍,2、3万/学期算普通,4、5万/学期很常见,10万/学期的也不稀奇。


(某民办高中收费标准)

笑笑最近很郁闷,在网上疯狂吐槽她即将入读的那所民办高中。

“宣传的时候写着4.5万/学期,分数出来以后才发现实际需要近6万/学期,当学生家印钞票呢?”

她没有考虑到的是,眼前的学费还只是未来教育投资的一小部分。

宣传资料显示,这所民办学校主打国际化教育,大部分学生三年后都会选择出国。

(强调国际化教育的民办学校)

上国际学校的家长一般要预留300万(含高中),学费才能打得平。”

一位同样将女儿送进民办高中的家长透露,现在国外很多好大学毕业率不高,宽进严出,不少中国学生读了六七年都没毕业,走国际教育这条路的实际成本会更高。

因此,即使在深圳,出国留学并不在普通家庭的教育计划中。

对于另一半没有进入公立高中的学生来说,这场教育资源争夺赛的下半场,拼的是原生家庭的综合实力。

不仅是经济实力,一个深圳户口也可能是决胜的关键。

(图源深圳在线)

近年来,深圳一直在增加D类生的招生计划,但深户与非深户之间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以录取线最低的布吉中学为例,如果是非深户,低于391分就无法进入任何公立高中。

而且,因为今年录取分数线暴涨,不少学生填错志愿,390多分依然未被录取的大有人在。

没有绝对优势的成绩,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这些非深户考生不少选择回老家就读。

如果一定要给这场残酷的中考加一个善意的解释,大概就是让许多孩子开始发自内心的想要“好好学习”。

哪怕有些人,其实已经失去了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机会。

焦虑

教育质量逐级断崖式下跌

中考结果公布后,一位孩子刚上初中的家长表示非常焦虑。

如果是在其他城市,刚上初中就开始担心中考,大概会被其他网友怒喷“瞎操心”。但是在深圳,家长们恨不得抱团哭泣。

即使深圳近年来一直在加强教育建设,但面对更大的教育需求,大多数的家长还是认为以后的情况不容乐观。

(图源家在论坛)

深圳的职高与普高的比例接近,民办占比不足20%,如果把民办和职高的学位都算进来,深圳的学位其实算不上紧张。

但大多数家长,哪怕送孩子回老家入学,都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半只脚踏入社会。

压根没得选,几乎没有缓冲,深圳高中的教育质量在每一个层级之间都是断崖式的下跌。

名校>普通公立>民办高中>职高

退一步就意味着教育质量的大幅下滑,每个考生都想尽可能往上填报志愿。

但是今年考生增加,录取分数线又普遍大幅提高,大量中间分数段的考生涌向少数学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牺牲无数。

而不幸跌落到最后一层的考生,将要面对的可能是提早进入社会。

(图源网络)

“14、5岁的孩子能明白什么?心智尚不成熟就进入社会,以后怎么办?”

依然非常看重学历的当代社会,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显然都无法接受“职业学校在培养孩子方面更有针对性”的说辞。

在家长帮网站上,一位家长发帖求助,称孩子考试不理想,非深户又无法复读,怎么选都很揪心。

评论区的其他家长纷纷表示,只要还有别的选项,就不能把孩子送进职高。可见家长们对职高的偏见也是根深蒂固了。

但这种心态,其实也可以理解。

在职校素质教育没有提高,社会对学历的执着也没有改善的情况下,打拼十几年才在深圳安家的家长们,谁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上完初中就去打工”呢?

现状

规划很美,落地有点难

前几天,深圳市教育局作出回应,称已启动《深圳市高中布局专项规划》的编制,还计划建设高中城

政府的重视给了家长希望,也让一部分人读出另一种无奈:深圳一直在做教育建设,但并未赶上快速发展的教育需求。

按深圳市统计公报披露的数据,2018年,深圳幼儿园毕业人数为18.91万人,比上年增长12.2%;小学生毕业人数为13.04万人,增长8.7%;普通初中毕业生人数为8.28万人,增长3.1%。

不断增加的学龄人口,将导致学位压力从小学逐步向初中、高中传递,而高中又是深圳在教育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

(图源网络)

归根究底,又会落到了深圳土地紧缺的问题上。

“去年深圳规划资源局对全市高中建设用地进行了梳理,经统计,法定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共规划高中用地120所,其中已建成56所,余下的用地中大部分因存在着规划未稳定、城市更新时序不确定、土地待整备拆迁等问题而较难实施,当前仅有2块用地适合启动建设,已计划用于建设第十六、十七高级中学。

在教育局的回应中,可以看出两个信息,一是规划远赶不上变化,120所高校,只有56所建成;二是目前情况紧急,仅有2块用地适合启动。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数年里,还将有无数孩子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今年这批中考生正在面临的问题。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深圳速度一直是深圳人的骄傲。但这股骄傲,何时才能让奋斗了数年的深圳人对下一代感到安心呢?

在等待深圳给出满意答复之前,家长也需要作更多的思考和选择,少走独木桥,多看看阳光大道。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文/陈湘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