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南战争之47:柏林之墙

 pf2019 2021-01-22

1963年6月26日,肯尼迪在柏林墙的勃兰登堡门前发表演说《我是一个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那句“自由有困难民主非完美”不时被人引用,算得上是篇60年热帖或者爆文。但实际上,柏林墙的修建,与他的软弱有直接关系。

----------------------

二战之后,德国被分为东西德,而首都柏林处于东德境内。首都的意义非同凡响,所以也是要分占的,于是柏林也被分成了东西柏林,于是西柏林就成了西德在东德境内的一块飞地。

一开始,东西德(占区)的边界没建起来,1945~46的一年间,就有160万不明真相的东德人跑到西德追求他们心目中的花花世界。1952年之后哨所关卡什么的完善起来,边界关闭,跑的人就少了。

但西柏林这飞地,虽然跟东柏林分了东西,大致上还是可以自由往来,于是东德人就从各地辗转到这里,然后跑到西柏林。数量之大,至1961年时,取道东柏林跑往西德的人,超过200万。

前后加相加,东德大约跑掉了400万人,占总人口的两成。

而且,这跑掉的人不是老弱病残,绝大多数是正当年的劳动力。更致命的是,他们大多是教授、技术工人、老师、工程师、医生这些有知识有技术的人。

按东德当时的估算,直接的经济损失是170亿马克。

东德早就想修墙,但实际情况不允许:当初的柏林是一个完整的城市,且作为首都是交通枢纽,所有铁路公路都是一体化的,一时没法分。于是从1951年开始,东德着手铁路公路的改道,绕过西柏林,至1961年,改道工程总算是结束了。

一开始,赫鲁晓夫不是很赞同建墙:傻子都知道这会让自己很难看。他的做法更强硬而且一劳永逸:1958年11月,他给欧美等国发了个最后通牒,声明将与东德签订和平条约,要求欧美从西柏林撤军,苏军也撤出东柏林,然后西柏林的进出管理归东德。

基本上,这是要欧美放弃西柏林。

欧美当然不会答应。

加强军备的同时,美苏双方在戴维营谈了一次,约定1960年5月在巴黎再谈。结果,鲍尔斯的U2在5月1日被打了下来,巴黎会议就此告吹。不过,赫鲁晓夫也没敢怎么地,在期限前撤了那最后通牒。

可到了1961年,逃往西柏林的人数达到了每天1000的水平,按这趋势下去,东德没几年就只剩养老院了。

所以修墙这事是迫在眉睫。

越南战争之47:柏林墙

本来么,在自家院里修墙跟别人是没关系的,就像1952年在东西德边境设关立卡。但柏林是个人口密集的大都市,敏感性非同一般。这有点像分家后还住一起的兄弟,互相走动本是常事,结果有一天中间突然立起一堵墙,美国人怎么看?

1960年11月9日,肯尼迪胜选之后的第二天,赫鲁晓夫发了贺电,道贺之余希望美苏关系恢复罗斯福时期的路线,同时也希望再次讨论和平条约的事。肯尼迪回电感谢,这种礼节性的东西,大家都没当真。

肯尼迪上任后不久的1961年2月,他给赫鲁晓夫去电表示希望会面。这提议是被大多数幕僚乃至驻苏联大使所反对的,都认为他上任之初经验不足,难免对赫鲁晓夫产生误判。但跟之后的南越兵变一样,肯尼迪没听,有个性。

1961年6月3日午后,两人在美国驻奥地利大使的住处会面。基本上,气氛不是太友好,赫鲁晓夫比较直率,严厉抨击肯尼迪跟美国的经济政策,肯尼迪则是比较平静或者说哑口无言。

这点,其实幕僚之前就提醒过他,不要谈路线政策问题,因为赫鲁晓夫玩这个玩了40多年,而肯尼迪总共才43岁。

3日晚,特别顾问Dave Powers称肯尼迪沉着冷静,肯尼迪回了句“那还能怎么着?难道让俺脱皮鞋敲他脑袋?”

这个倒蛮好笑,用的是1960年赫鲁晓夫在联大用皮鞋敲桌子的梗。

4日,谈到和平条约时,肯尼迪当然是不可能让步。面对“战争或和平,这取决于美国”的威胁,肯尼迪回应“那就准备开战吧,这个冬天会很冷”。

这回应,并不是肯尼迪强硬。驻军柏林是条约里写着的东西,这要是让步,英法的反应且不说,肯尼迪回国下飞机的时候,恐怕就已经不再是总统了。

但赫鲁晓夫求其上得其次,肯尼迪对修墙的事情没反对。

老挝问题上,当时的美苏也处于几乎直接对抗的程度,肯尼迪希望美苏双方共同缓和局势。第一天的会谈,赫鲁晓夫对这话题不怎么感兴趣,大概是忙着教训肯尼迪吧。第二天,两人一致同意,老挝的中立对美苏双方都有利。废话。

这废话就是维也纳会谈的唯一收获。

此时的越盟已经控制了老挝南部的交通要道。

这次会议,并非两人首次见面,赫鲁晓夫之前见过参议员肯尼迪,但这是两人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元首会谈。会谈中,赫鲁晓夫给肯尼迪的印象属于比较“恐怖”的那种,谈到核武问题时肯尼迪说“10分钟内就会有7000万人死于非命”,赫鲁晓夫无动于衷,只是看着肯尼迪,那意思是“那又怎样?”

4日晚国宴之后散会,赫鲁晓夫对手下说道:“他太嫩,不够强硬,人是够聪明但太软弱了”。这就是赫鲁晓夫对肯尼迪的评价,部分而已,还有更多的就懒得说了,大致如此。

肯尼迪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会后他就对好友、纽时记者莱斯顿(James Reston)说这会谈是“我这辈子最糟的事,被砍了”。

应该是走漏风声的缘故,出逃者在6月达到1.9万人,7月是3万人,8月前11天为1.6万,而8月12日一天,就有2400人出逃,这是史上人数最多的一天。8月13日凌晨,“反法西斯防卫墙”开工,立桩,拉起了海滩上反登陆的那种滚刀网。

越南战争之47:柏林墙

对于柏林墙,肯尼迪的说法是“不管怎么说,修墙都比战争好啊”。倒也是,如果没那墙,也就没那篇演说,肯尼迪留下的恐怕就只剩就职演说了。嗯,还有“60年代内登月”。

有部分人(比如学者Frederick Kempe)认为,如果肯尼迪表现的足够强硬,柏林墙就不会建起来,东德会因为人口损失而垮塌,冷战结束时间会更早。不过……都过了这么多年了,不好说。

其实,肯尼迪的软弱跟他的从政之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他的路是他老爹给铺的,没有经受严峻的考验,不可能比的上从逆境中杀出来的尼克松,更何况尼克松有副总统的经验。至于比赫鲁晓夫这种在苏联升到顶层的人物,…….还是算了吧。

共和党大多偏鹰派,把U2侦察机派往苏联的就是IKE,可谓狗胆包天,呵呵。尼克松作为他的副总统,延续其在老挝的战略是大概率事件,如此也就没什么越战了。

肯尼迪比尼克松的票数就多了那么一点点,所以,那一点点人是真的改变了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