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千万和清华通知书到底该选哪个?藏于双王会的战国盛衰之迷

 今人说古 2021-01-22

如标题所见,一千万和清华通知书到底该选哪个?近些年主流传播媒体平台均有过这问题的提起,随着提起,自然有人参与讨论,随之而来争论,分出个高下对错。初看这问题,大部分人会偏向于清华录取通知书,从侧面这证明了中国教育的成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改命论深深占据着中华民族的思想主流地位。可在理性思索过后,大部分人又会调转枪口倾向于一千万金钱。这样的问题不是首次出现在五千年浩瀚中国史,类似于此的有“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果实和果实种子等。

此事按下暂且不表,后面再说。《资治通鉴·周纪》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三家分晋之后的战国时期,东方大国齐国和中原大国魏国双王会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摆阔、显摆、辩论等事情。此次双王会是在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前一年发生了赵国与燕国会面于阿地,赵国、齐国和宋国三国会议在平陆召开。这两件国际大事影响了诸国之间的强弱外交形势。

正因如此,次年齐国齐威王和魏国魏惠王会谈于郊外,同时进行会猎。这既是政治会晤谈判,也是武装游行彰显国家武力的行动。齐威王和魏惠王,想必不是很熟悉中国战国史的人对其二位也不陌生,两位皆是一代雄主,还是同一时期的。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从当时两国的战争和外交来看,齐国和魏国都是公老虎,没有较为软弱的母老虎。

相比较前一年的两次国际会议,这次齐魏之间的会晤充满着火药味,隐隐决定着未来十年的天下走向。《周纪》记载:魏惠王首先提问(从这不难看出魏国是占据主动权的一方,另外魏国当时是天下公认的霸主国,若在春秋时期绝对是一时方伯):“齐国也有什么宝贝吗?”这不是询问,而是疑问,问二十三岁还是个毛头小子的齐威王,齐国也和我魏国一样有宝贝吗?

齐威王从心(认怂),没有争辩,直接回答说没有啊。魏惠王趁胜追击接着问:“寡人国家虽小,还有直径一寸的大珠(这可不是后世廉价的工艺品,而是纯天然的蚌珠,一个都价值连城),十二乘的车子都有十颗照亮前后之路。你齐国堂堂东方大国,还没有宝物吗?”

齐威王没有直接正面回答问题,而是换了个角度说自己对宝贝的认知看法与你魏惠王不同;我有臣子檀子,镇守南城,楚国不敢攻,泗水十二国皆来朝贺;我有官吏黔夫,牧守徐州,燕国人从北方、赵国人向西方隔空礼拜求福,闻风来投奔他的有七千多户;我有臣子盼子,使他守高唐,赵国人不敢向东来黄河打渔;我还有臣子种首,防备地方,使得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重现。我这四位臣子,光照千万里,哪是你那十二乘车子能比。

史书上说魏惠王听闻齐威王这一番话后“有惭色”。但以常理而言,称霸天下十余年的霸主国的君主,脸皮怎会这么薄,魏惠王听完齐威王这牙尖嘴利的怼人之语,该是面有不服气的怒色。齐威王所言是真是假很难证实,此次会面嘴巴上赢了久霸天下的魏惠王却是真的。此次会面,魏惠王表现出继续称霸的野心,及开疆拓土的壮志,齐威王也表示自己不是让人随意拿捏的小人物。魏惠王此次会面的失利为次年的桂陵之战和十四年后的马陵之战埋下伏笔,此后魏国彻底陷入衰弱,泯然于天下。魏惠王感慨“东败于齐“

周显王十四年的齐魏会面,既让魏国丢脸让天下人看轻、丧失一定的威望,又显露出齐魏两王对宝物的观点。齐威王认为人才更重要,魏惠王认为价值连城的车乘和珍珠更好。这两种观点相互对立,却各自又有各自的道理。人才重要,却难识明,需要漫长时间的考验,不然是纸上谈兵赵括式人物,不是害国害民吗。而十二乘的车架和一寸大的珍珠,无需时间考验,有眼睛的人都知道他们是宝贝,用他们可以购得无数钱粮,练出上千雄师。这是寻常观点,放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却不通用。

国家强盛最需要的是人才,不是什么奇珍异宝。双王会中齐威王表示人才比珍珠宝贵,齐国却是天下财富聚集、商贾云集、奇珍异宝层出不穷的地方,什么宝物没有,什么宝物没看过。魏王重视珍宝忽略人才,齐王重视人才忽略珍宝,两种观点的不同也是拉开魏衰齐盛的时代序幕。回到前文说的一千万和清华通知书,要笔者来选,肯定是一千万金钱。

清华录取通知书是步入中国最高学府学习的敲门砖,却不是获取清华智慧的钥匙;若有能力自然能进去,若无学习能力,进去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能坐飞机似的过日子。普通人缺的是金钱,要说那些资产上亿的豪富家庭,肯定是放弃一千万,选择清华通知书,奈何咱们不是。一百斤鱼和一张渔网,你选哪个?

惯有思维会说渔网,有了渔网不是能抓更多鱼吗?可是一百斤鱼可以买多少网、请多少人来捕鱼呢?一百斤鱼好比是完成了积累的资本,一张渔网则是进行资本积累的工具。要这工具不就是想进行资本的积累吗,自然能直接完成积累资本的目的,何必费那力气要网捕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