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刘坚守孤城(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四)

 德昌馆 2021-01-23

起初,刘仁愿和刘仁轨等人屯驻在熊津城。高宗皇帝给他们下敕书,说“平壤的大军撤回后,你们仅有一座孤城难以独守,应当撤回到新罗境内。如果金法敏提出要你们留下来镇守,你们就留下来;如果他们不需要,你们就渡海回国。(平壤军回,一城不可独固,宜拔就新罗。若金法敏借卿留镇,宜且停彼;若其不须,即宜泛海还也。)”唐军将士们也都希望西归故土。刘仁轨却说:“作为臣子,只有有利于国家的,即便是死也不会退缩,怎么能先顾着个人的利益呢!皇帝一心要消灭高丽国,所以先平百济,并留兵守御,以便震慑其要害;虽然这儿仍有很多残留之寇且守备严密,也应厉兵秣马做好准备,乘其不备,攻之必克。大捷之后,军心就安定了,然后分兵据险,奠定有利的形势后,上表朝廷请求增兵。朝廷见形势大好,必然会派将出兵,有了援兵,背叛之人必然完蛋。这样不仅仅是不抛弃马上到手的成功,也是一劳永逸地解决海外之事。现在平壤之军已撤,熊津城要再失守,那么百济余党,用不了多久就会死灰复燃,高丽流寇,什么时候才能消灭泥!而且现在咱们这座城居敌国之中央,只要一有举动,就会被人擒获,即便能够进入新罗国境内,也不过是羁留之客,万一有变,悔之不及。况且福信为人凶悖残暴,他们君臣之间相互猜忌,很快就会相互杀戮;我们正可坚守城池静观其变,一有机会便可乘机攻取,不可妄动。(人臣徇公家之利,有死无贰,岂得先念其私!主上欲灭高丽,故先诛百济,留兵守之,制其心腹;虽馀寇充斥而守备甚严,宜厉兵秣马,击其不意,理无不克。既捷之后,士卒心安,然后分兵据险,开张形势,飞表以闻,更求益兵。朝廷知其有成,必命将出师,声援才接,凶丑自歼。非直不弃成功,实亦永清海表。今平壤之军既还,熊津又拔,则百济馀烬,不日更兴,高丽逋寇,何时可灭!且今以一城之地居敌中央,苟或动足,即为擒虏,纵入新罗,亦为羁客,脱不如意,悔不可追。况福信凶悖残虐,君臣猜离,行相屠戮;正宜坚守观变,乘便取之,不可动也。)”大家认为很有道理。

这时,百济王扶余丰和福信等人认为刘仁愿的大军孤城无援,就派使者对他们说:“大使准备什么时候回国啊,我们好送一送。(大使等何时西还,当遣相送。)”刘仁愿和刘仁轨知道百济未加防备,就忽然出击,攻克百济支罗城及尹城、大山、沙井等据点,杀死俘获了很多人,然后分兵拒守。福信等人认为真岘城地势险要,就多派兵把守。刘仁轨待得百济人有所懈怠,就率新罗兵乘夜从傅城下,攀草而上,天明时就占据了这座城,于是和新罗国的运粮之路被打通了。这时,刘仁愿派人向朝廷上奏请增兵,朝廷下诏发淄、青、莱、海之兵七千人赶赴熊津。

福信专权,和百济王扶余丰相互猜忌。福信为杀扶余丰,就假称生病,躺在床上,待扶余丰前来探问之时杀死他。扶余丰探知了福信的诡计,率亲信袭杀福信,再派遣使者诣赴高丽国和倭国乞师以拒唐兵。

农耕文明的中原政权,最擅长的莫过于守城了。刘仁愿和刘仕轨坚守熊津城,就可以小部部队,钉入百济的心脏,达到四两拔千斤的功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