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才是人体的发动机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21-01-23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理论认为脾的功能包含: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等。临床很多系统疾病实际上都与脾的功能有关,因此健脾疗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消化系统疾病中胃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慢性肠炎、肝炎等治疗均要考虑健脾疗法,这是因为脾的运化水谷作用。是指的脾具有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及输布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胃病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日久大多考虑脾虚或者夹杂湿热、食积等。出现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与脾的运化功能失职有关,因此治疗健脾放在第一位,一般可以选用四君子汤、小建中汤等健脾温中方为基本方,有食积者加焦三仙,有痰湿者加平胃散、二陈汤之类,如果伴有湿热可以加蒲公英、黄连等清热燥湿的药物。

肝炎,

尤其是慢性肝炎,一般出现腹胀、纳差、疲倦乏力等表现。所以中医治疗肝炎要考虑从健脾角度入手。正如《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强调了健脾的重要性。笔者治疗慢性肝病重点从健脾和疏肝两方面为基础,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以四逆散疏肝理气。而著名医家邓铁涛老先生的“慢肝六味饮”(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川萆薢、黄皮树叶)就是以四君子汤健脾(实脾)。川萆薢、黄皮树叶升清化浊、疏肝行气。一般慢性肝炎有瘀血症状可酌加丹参、鳖甲活血不伤正,对肝硬化早期有良效。如果湿邪较重者可加法半夏、薏苡仁、砂仁等燥湿、利湿、化湿之品。

另外脾有运化水液的作用,是指脾对水液具有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脾的功能虚弱就会就会导致水湿停留,产生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而出现其他系统疾病。

咳嗽,

尤其是慢性咳嗽,虽然咳嗽一般治疗考虑肺的本脏有关,但是与脾的功能失职有密切关系。正如明·李中梓《证治汇补·痰证》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所以脾虚生痰是导致咳嗽的一个重要因素。脾虚咳嗽常见于素体虚弱或者急性咳嗽后迁延不愈,脾虚咳嗽一般痰都比较多,所以治疗遵循健脾化痰的原则,此法对后天不足、年高体衰、脾胃虚弱、饮食不佳的咳嗽患者最为适宜,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用药可以四君子汤配二陈汤加减治疗,尽量少用镇咳药物。

皮肤病

中黄褐斑、湿疹大多数与脾胃运化和大肠传导功能失调有关。当脾气亏虚,运化水湿乏力,湿浊之邪循经上犯于面则肤色晦暗,久而成黄褐斑;湿邪浸渍肌肤容易形成湿疹、湿疹样皮炎。

对于上述皮肤病可以用《普济方》卷三六之益脾散加减治疗,益脾散:四君子汤加陈皮、厚朴、木香、生姜、大枣。女性黄黑斑可以加四物汤养血活血;湿疹等疾病可以加薏苡仁、黄柏、苍术、地肤子等利湿止痒药物。

慢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等

都容易反复发作,治疗要考虑脾气虚弱。所以温阳健脾益气为治本之法,如湖北武汉著名皮肤专家老中医徐宜厚治疗丘疹性荨麻疹就擅长使用如枳术赤小豆饮,该方组成:炒白术、炒枳壳、蝉衣、赤芍、防风、茯苓皮、赤小豆、冬瓜皮、荆芥,全方健脾利湿、祛风止痒。而对于寒冷性荨麻疹责之于脾虚卫弱,徐老也擅长以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笔者采用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也取得较好疗效,也是从温阳健脾利湿角度出发。

临床治疗妇科白带过多

也需要用健脾方法,比如完带汤。

组成:炒白术、 炒山药、 人参、 炒白芍、 炒车前子、 炒苍术、 甘草、 陈皮、 黑芥穗、 柴胡。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脾主升清,升是指上升、输布和升举;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以及头目,并通过心肺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其运化的特点以上升为主,故说“脾气主升”。脾气的升举作用,可以维持内脏的相对恒定。脾能升清,则水谷精微能够正常吸收和输布,且内脏不致下垂。若脾气虚弱,清气不升,则水谷不化,气血生化乏源,而见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腹胀、便溏等症;或使脾气下陷,内脏下垂。

内脏下垂

,包含胃下垂、肝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一般可以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加减治疗大多可以收效。胃下垂一般加健脾消食药物如焦三仙、山药;肝下垂酌加温肝阳、疏肝的药物的药物如吴茱萸、北柴胡、制香附;肾下垂和子宫下垂酌加补肾之品如制山萸肉、枸杞、芡实、金樱子等。

慢性腹泻

(慢性直肠炎、慢性结肠炎),除了考虑脾的运化功能失职外,还要考虑脾的升清功能不足。当脾虚不能升清,会导致泄泻。正如《黄帝内经》云:《黄帝内经》所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就是指的这种情况。因此治疗慢性腹泻就需要把健脾升清的放在首要位置。基本方可以选用理中丸温中祛寒,健脾益气;脾阳虚者可以用附子理中丸。伴有食积消化不良可以加保和颗粒,伴有湿热下注可以加黄柏、苍术燥湿。

出血性疾病,

脾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脾统血。统,即统摄、控制、约束之意。脾主统血,是指脾能够统摄、控制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而不致溢出脉外的作用。脾统血的作用是通过气的摄血来实现的。脾气充盛,不仅使气血生化有源,且能约束血液,使之行于脉管之内。若脾气虚衰,统摄无权,则血溢脉外,即“脾不统血”,可见吐血、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肌衄等症。

治疗以上出血性疾病常用方有归脾汤,归脾汤组成: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炒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功效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如果是脾胃虚寒引起的吐血,可以用归脾汤加黄土汤治疗;脾虚不摄的反复鼻衄可以用归脾汤加仙鹤草、大小蓟;脾虚失摄导致的便血、月经过多、崩漏、尿血可以用归脾汤或者补中益气丸升提,出血量多加血余炭、地榆炭、煅龙骨、煅牡蛎。

脾主肌肉四肢

《素问.痿论篇》: “脾主身之肌肉” ,这是由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都需要依靠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才能使肌肉发达丰满,四肢同样也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等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脾气健运,则肌肉、四肢能得到充分的营养,而肌肉壮实,四肢轻劲有力。若脾失健运,运化功能障碍,肌肉、四肢的营养缺乏,必然肌肉瘦削,四肢软弱无力,甚则萎弱不用。

临床应用:

临床对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痿缩、肌营养不良等症,均可从健脾入手。著名的邓铁涛老师就善于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重症肌无力。

笔者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患侧肢体肌肉萎缩和无力也非常注重健脾益气药物的应用,就是源于脾主肌肉四肢的理论。

总之,健脾疗法在临床中可以用于多系统疾病,重点要抓住辩证为脾气虚、脾阳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