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之风散文《血沃之地祭忠魂》

 大豫坊 2021-01-23

许世友光辉的一生

晨之风

从周口出发,沿大广高速一路南行,很快进入大别山腹地。已是初冬,深秋的余韵还未褪去。高速路两边不太巍峨的山峦,因为冬天的到来正在悄然改变着颜色。因为到新县参加一次交流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豫南重峦叠嶂的秋冬之美,更重要的是,我圆了自己的一个梦:在血沃之地祭奠了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他就是许世友将军。

下了高速,车子就直奔许世友将军的故里——新县田铺乡许家洼。这里的山不高而秀美,山路顺着山势蜿蜒向前。两边高高低低的树木连绵不断,俯仰生姿。因为是初冬,树叶大多变了颜色,红色黄色的基调涂满了山川,绵延起伏。借助导航的便捷优势,车子一路翻山越岭,很快来到许世友将军故居所在地。

进了石牌坊大门,步行一里多地就到了目的地,这里已经辟为了景区。要到达许世友将军墓地,还需要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景区设计了“忠孝园”“孝母亭”等围绕许世友将军生平故事展开的文化看点。还建有长廊,从不同侧面展示许世友一生的丰功伟绩。长廊近旁是一个不大的荷塘,因为季节的缘故,荷叶已经枯萎了,盛夏时节想必这里别有一番风致。一路前行,沿着景区的石板小道,很快就来到许世友将军的故居前。

许世友故居位置比较高,在一座小山的半山坡。下面是一片广场,三面小山怀抱,叫做许世友广场,建有许世友将军的将军服戎装石雕塑像。周边是小山,树木葱茂,生长的好多是松树柏树。一些松柏大概是有些年代了,颇有古木参天的味道,漫漶出一片庄严肃穆。广场前面是一个不大的水塘,周边好似一块半包围的盆地。

过了广场,是一行窄窄的石台阶,全部用规则的石块铺就,大概有百十多级。沿着石台阶向上攀行,很快就来到许世友故居前。“许世友将军故居”牌匾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题写的。所谓故居其实是几间很古朴原始的房舍,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别山里极其普通的房舍。屋内的陈设都是农耕时代最具典型的物件,据说这里的物件都是当年遗留下来的。故居共有5间,外面一间是堂屋,再往里面是4个小房间。第一间许世友的卧室。靠后墙有一张陈旧的老式大床,床上有稻草、旧床单、旧被褥。床前陈列有纺车、布机、桌凳、步犁、脱粒机。第二间是内室,陈列着一口棺材,是许世友19791022日写信安排长子许光为其置办的,后来没用上就放在这里了。第三间是许世友母亲的卧室,陈列有老式立柜、老式木床、太师椅、油罐、箩筐等,据介绍都是按照原貌摆设。因为前来瞻仰的人数众多,屋内的地面显得坎坷不平,有几块石头地板已经泛出油光来。再往里面是厨房,有一个很大的锅灶,墙上挂着一些农具。

许世友当年备用的棺材

在故居旁边建有简陋的许世友生平陈列室,墙上悬挂着许世友不同时期的照片,记载了将军不同时期的经历,再现了将军忠党爱国、孝母敬亲、戎马倥偬、心系大众、艰苦朴素的本色。许世友一生在刀光剑影中度过,在枪林弹雨中穿行。他的传奇之处,在于他从小练武,据说曾在少林寺练武,武功高强。善用大刀,敌人见了闻风丧胆。许世友的枪法据说打野兔鸟儿百发百中,这些都在民间被广为传颂。

许世友检阅军队

新县作为血沃之地,是鄂豫皖根据地首府所在地,为了改变穷苦命运,这里的千千万万“穷鬼们”“红旗卷起农奴戟”,国民党反动派对这里进行了疯狂的“围剿”,为了争取生存,这些“穷鬼们”挥舞着原始武器,对抗着武装到牙齿的反动派。许世友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幸运者,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许世友从家乡走出去,在红军时就威名远扬,抗日战争时期参加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在济南战役活捉张耀武,抗美援朝时期任兵团司令,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时任指挥员,他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骑兵司令员。他9次参加敢死队,4次负重伤,战功赫赫。军界一些元帅将军对许世友的评价以书法展的形式展示在展览室中,展室正中,有一幅对联很醒目:谁能携枪见毛公,唯有许家大将军。对联的题写者并不是知名书法家,但是内容却十分引人寻味,也足见许世友与伟人毛泽东的关系。展览室里还有大量解放后许世友到部队视察、表演少林拳、少林棍术、和战士们合影、深入农村视察、帮助农民做农活等画面。

许世友对于毛泽东主席的忠诚还可以从他珍藏的毛主席像章看出来。他不是收藏家,但生前珍藏有10295 枚毛主席像章,体现了对领袖的赤胆忠心,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及文物价值。展览室专门辟出一块地方展示这些像章,成了一大亮点。不巧的是,我去那里时,毛主席像章展览室正在装修,没能一睹其风采,引以为憾事。

许世友对党无限忠诚,他对母亲的孝道也是出了名的。“三跪其母”的故事广为传颂,他成了后人学习的典范。许世友的父亲去世较早,母亲一人将其兄妹6个抚养成人。由于长年征战,许世友深感不能尽孝的愧疚,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中的母亲。1958年初春,他回到故乡,看到年迈的母亲,下跪说:“我活着不能为你尽孝,死后要埋在你身边为你守坟。”这成了他一生坚守的愿望。他不在中央关于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字,还当面找到毛泽东表达自己死后土葬的愿望,毛泽东有感其孝感天地,默许了许世友。198510月,重病之时,他坚守着为母守坟的承诺,向中央提出要为母守坟尽孝道。邓小平面对这个传奇将军的最后请求,签下了“照此办理、下不为例”的批示,但是一切从简。许世友逝世时,王震代表党中央前往南京吊唁,对许世友的土葬特别予以说明:“许世友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他的这次土葬,是毛泽东同志留下、邓小平同志签发的特殊通行证,是特殊中的特殊。”由此可见许世友的特殊地位。

许世友的墓地松柏掩映,前面的石碑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和徐向前元帅以私人名义所立,碑文由著名书法家范曾题写。大概是许世友生前爱喝茅台酒的原因,前来祭奠的人把茅台酒瓶作为供品。酒瓶无语,在墓前摆成了一堵墙,显示了这位独具个性的将军充满传奇的一生。在这里,许世友圆了自己“死后尽孝”的梦想。不远处就是许世友的父亲许存仁、母亲李氏的合葬墓茔。墓前的山坡上生长着五棵松树,苍劲挺拔,遮掩着中间一棵象征着许母的稍矮一些的松树,被当地人称为“五凤朝阳”或“众星拱月”

驻足在许世友将军的墓前,听着阵阵松涛,耳边仿佛响起了许世友将军那峥嵘岁月里的为了改变命运的冲杀声。历史的烟云早已暗淡散去,今天的我们沐浴在和平的阳光里。当年的传奇早已化作一段品咂不尽的故事,抑或一段美丽的传说。今天的我来到许世友将军的魂归之地,扼腕墓道,脑海中的将军已经凝固成一尊不朽的丰碑,映照着前来的瞻仰者。

——写于2021122日下午

附:

七律  拜谒许世友将军故里

晨之风

大别山上将军魂,

睹物追昔气韵神。

一挂刀枪冲火阵,

满腔赤胆映忠心。

遥思当岁凌云志,

感慨今天吐哺恩。

鏖战喊杀剑影远,

松柏丛里忆豪人。

晨之风,本名李涛,中教高级语文教师,新闻学和教育学在职研究生学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文明教师、全国高考作文研究专家。工作之余潜心文学创作和作文教学研究,多篇论文在知名报纸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作品多篇,作品曾被《读者》《散文百家》《华夏散文》《美文》《天涯》《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文学报刊杂志及“强国论坛”刊登,有多篇作品被国家级图书收录,并有文章被中学选作阅读分析素材。其事迹入编《河南人物志》,被《检察日报》“人物声音”专题报道。出版有散文集《从小村上路》《情漫陈州》《我在旅途读风景》《回望那片故土》等。

晨之风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