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晔出局!TI何故“抛弃”昔日战友?

 猎芯网 2021-01-23

今天,芯三板的一则圈内爆料消息引起了惊涛骇浪:TI(德州仪器)要将新晔电子踢出代理商名单,目前TI精简到只剩安富利,艾睿,文晔和世平4家代理商。

消息刚出,一片哗然。有为新晔愤愤不平的:“新晔为TI打过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现在来一出卸磨杀驴?”也有不同的声音说道:“在商言商,生意不必感情用事,TI的战略就是走直销路线,代理商也不该抱着老路子走!”

到底是TI“卸磨杀驴”还是新晔“不思改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位看官就见仁见智了。

关于新晔电子

新晔集团公司(SERIAL SYSTEM LTD)成立于1988年,总部设在新加坡,在亚太多个国家设有分部。1992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集团于2001年在香港成立新晔电子(香港)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通用电子元器件之国内分销商。陆续在中国深圳、北京、上海、厦门、青岛、成都、苏州、南京等地成立分公司。


新晔电子(香港)有限公司拥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经销权,如美国德洲仪器(TI)、ONSEMI、BCD,APLUS,SST,MARS等。业务涵盖中国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其四个核心业务包括:1、半导体和被动器件的分销;2、电脑周边设备产品的分销;3、IC设计和应用;4、开发系统的整体应用方案。

TI取消新晔代理权为何如此轰动?

长久以来,整个行业一直遵循着从原厂-代理商-现货贸易商/设计公司-终端厂商这种产业链条模式。打个比方,IC原厂好比白宫,美国幅员辽阔,所以通过各州州长(分销商)管理地方,自然,各州州长对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定价时),对下有很大的权利(定价和分货),从而获取不菲的利润。

2016年,TI公布重大渠道策略调整,关闭中间环节,不断削弱分销渠道比重,改为自建直销渠道,线下团队由自己搭建,自己向大客户直接提供设计服务。

TI的变革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个案性,因为首先TI作为老牌半导体公司,其产品横跨模拟、数字和混合信号、传感器领域,其产品种类有多达10万种以上,这样的产品种类规模足以支撑起很多种技术方案。

其次,TI的18个分公司经理和员工基本都是本地的。从2006年开始,TI分公司增加到13个,而现在一共有18个分公司。这些分公司除了在诸如杭州、成都之类的大城市外,在东莞、长沙、沈阳、珠海等二级城市都设了分公司。这说明TI有足够强大的线下地推团队,自己的地推团队够强大了。TI中国区总裁胡煜华女士曾说TI的FAE可以直接支持到很多居民楼里的一两个人的公司,这足以说明TI强大的支持能力。

TI的变革无非是让权利更集中化在美国总部,再由本土各地区建立相应团队支撑执行,直接跟全球策略同步。

TI从来不否认代理商的价值,不过代理商一定要帮助原厂做增值的事情,以增值来创造自己独有的价值,否则,这部分价值就被原厂拿走了。

而且,TI扎根中国30年间,已在中国建立了庞大的半导体代理销售网,设立了不计其数的DSP实验室,同时拥有非常强悍的技术支持队伍。

目前看来,TI去掉分销商,自己服务客户已无多大问题。

TI为何要对代理商下手?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等快速发展,电子分销行业是不是略显落后了?

曾为TI大客户部销售的买文鼎在几年前的贴文中就已经表示:研究中国的半导体市场,可以反思一下曾经的PC市场。现在的PC市场,大客户被原厂直销抢占,小客户被京东等电商争夺,中间商的利润空间很薄很薄。半导体市场的未来也是一样,大客户被TI为首的原厂抢占(其他原厂也必然学习TI的直销战略),小客户则会被易络盟或DigiKey之类的电商争夺。

摩尔定律终结和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也是TI坚持这样做的原因。

TI觉得集中化会更好的原因是:电子行业发展到今天,大部分元器件已经告别独家生意的时代。尤其在中国,制造和需求都在飞速发展,买方议价能力越来越强,竞争已经越来越大了,他们正在寻求创新和改变。

TI取消新晔代理权这件事发生了,未必是一件坏事。一些自己有核心技术支持能力的分销商反而很高兴,认为自己的价值更能凸显了。应了股神巴菲特的一句话:“只有当大潮退去的时候,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新晔如何突破僵局?

去年年底,新晔被博通”抛弃“,惨遭出局;现在眼看脱离了TI这个”大腿“,新晔要怎样走接下来的路?

据悉,元器件知名分销商新晔集团剥离中国大陆和香港核心资产,成立芯控股公司,从新加坡迁移到香港来上市,今年5月份,芯控股更是在港交所发布招股说明书。

现在出了TI取消代理这档子事,香港上市估计也要黄了。

安富利是代理商中的”大佬“,其中国区域总裁傅锦祥说过的话,也许会对新晔的发展有所启示——

“安富利正在进入一个最坏的时代,但也是最好的时代。最坏是因为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开始流向其它低成本国家,这将间接影响到安富利在中国的供应链生意;最好是因为高端制造企业开始回流中国,而这意味着一个更大的机会在眼前。”

在傅锦祥看来,那个更大的机会就是安富利从“供应链”向“设计链”的转型。如果说,拥有世界级的供应链让安富利成为一家世界级的企业,那么,保持这个优势就是让安富利向“设计链”转型。事实上,过去几年,安富利已经开始了对“设计链”投资,并应用于市场。

下一个会是谁?

TI也许不舍得“战友”,但分销集中化又是行业大势所趋,忍痛割爱也许对大家的发展都会更加有利。

如果有下一个出局的,会是谁呢?

———— ▪ ☟ ▪ ————

广告投放、资源置换、投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