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遛娃服务,是解放老人,还是流放老人?

 箫十三郎 2021-01-23

最近出了个新职业,叫遛娃师,月薪过万呢。

想一想,现在二胎让幼师大火,“遛娃”行业自然水涨船高。

再一想,幼师是刚需,遛娃师是刚需吗?所谓遛娃不就是亲子活动,专门陪娃娃玩呗?

这话儿,休息天,孩爸孩妈能干,工作日,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能干。为啥非要请专业的陪玩呢?

据说,遛娃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这是个技术活,到哪遛、怎么遛,考验年轻爸妈的体力和脑力。

但是,这门技术,娃娃的爷爷奶奶都会啊,他们体力和脑力也够用啊。遛娃,找遛娃师,不找他们,是想解放他们,还是想流放他们?

能说遛娃的,不会是爷爷奶奶辈,只能是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爸妈。爷爷奶奶辈,说看娃、带娃,责任在那呢。

能说遛的,像遛狗那样玩似的,只能是自个的、亲生的娃。隔了一代,转了半层的,都不敢说。

一个遛字,里面是一个亲字,也有一个烦字。

亲生的,当然要亲。但娃娃闹起来,也烦。年轻爸妈,自己还没玩够呢,好不容易盼到休息,想购点物,玩会游戏,要是全部陪娃,实在是累。工作日,把娃交父母带一带,说得过去,休息日,再让父母带,有点说不过去。

休息日带娃,就成了年轻父母的痛点。有烦心的事,就有解烦的人。

遛娃师,就这样应运而生。

遛娃师的技术含量在于,他们要仿照当下流行的综艺节目,设计适合娃娃们的游戏桥段,通过带领、鼓励、陪伴娃娃们完成游戏任务。

娃娃小,哪里知道什么流行不流行。遛娃师的功夫,全是奔着娃娃的爸妈去的。

娃娃开心很简单,娃娃爸妈能不能开心,是关键。

”遛娃经济“的兴起,代表着“80后”爸妈们不一样的消费主张,不一样的生活选择。据易观智库研究,预计2018年亲子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好几个亲子活动平台还融到资。

对于自家的娃儿遛他们自个的娃,老人们也不必在意,自家娃儿没有解放,更没有流放你们的企图。自家娃儿,只是想和他们自个的娃,一起更加愉快地玩耍。

在他们遛娃的时候,你们该遛狗遛狗,该遛弯遛弯。他们图个快乐,你们图个健康,如是而已。


苹果手机用户别为难,下面这个解决你的痛点

一天一个好玩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