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人熟悉的中街大果品牌,在上海下了个小崽,叫中街1946。 这个一岁多的小娃娃,像葫芦娃一样,在魔都大发神威,一支卖到15元,一年销售1亿多,线下开了50家直营店,天猫618期间,4分钟卖10万支。 牛吧?让咱们沈阳自豪吧? 可是,为什么,一支不起眼的中街大果二代,居然在上海玩出这么大的浪花? 是上海水深好游泳,还是沈阳雪糕功夫深? 先挖一挖中街1946和中街大果的关系。 因为,从网上找到的文章,呈现出一种趋势,中街1946在“去沈阳化”。 这还了得,不认爹了! 1、2016年5月27日,最早的宣传文稿中,中街1946宣传的标题是,70年的老店。堪称雪糕界的“四大天王”之一的中街登陆魔都! 文中,这样蹭沈阳,蹭张大帅——
2、2017年3月15日的宣传稿中,已经没有东北字样,没有了大帅,没有了沈阳。 文中宣传,中街1946之所以走红,总经理林盛先生介绍,因为三点:1、产品重视“零添加”;2、专卖店打造“千店千面”;3、大产品策略,从“网红”变“很红”。 3、2017年8月19的宣传稿中,也没有提其沈阳基因,没有提东北张大帅。 文中总结中街1946成功的经验,在于三点:1、产品,化繁为简;2、品牌,和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3、渠道,冰淇淋如何变“刚需”。 好在有DT财经,写出了二代和一代的关系。
关系明确:沈阳方出品牌和生产,上海方来运营。 但在本月的宣传中,中街1946电商业务负责人庄毅,强调了中街1946的上海“身份”:随着销售规模扩大,尤其是为满足江浙地区的畅旺需求,今年3月中街1946的上海工厂投产。 看到这,有没有心伤的感觉? “小果”——中街1946,在超越大果,在离开大果。 “小果”的生产和品牌都来自大果,什么地方比大果强呢? 中街1946现在的销售,线上为七成,线下为三成,而半年前是一半一半。 线上的增长,来自上海盛治公司强大的运营能力,用新零售思维来打通渠道的运营能力。 强大的运营能力,是打造网红产品的必须品。 这是大果和小果的差距所在。 中街1946火了,沈阳该笑:子不必不如父,一代更比一代强,那是好事。 中街1946火了,沈阳也该哭:守着技术和品牌,更当解锁新技能,新旧结合,奋起直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