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成年人过马路拉绳,是补幼儿园没上好的课

 箫十三郎 2021-01-23

武汉街头出现个新神器,自动拉绳系统。

系统外形如巨大门框,上面的液晶屏,滚动着“不闯红灯,做文明武汉市民”。红灯亮时,一条绳子自动落下,挡在行人面前,系统同时发出语音,提醒人们禁止通行。绿灯时,绳子自动上移,语音提醒人们可以通行了。

据观察,这种拉绳虽然不能完全阻拦行人,但真有效果,闯红灯的很少。

武汉文明办主任介绍,这是强化规则的手段。

在笔者看来,这是在给成年人补幼儿园没上好的课。

试点安装的过马路神器,检测出这种强制规范并不多余。

如果是多余的,则会被证明,装和不装没有区别。

有区别就是有效,有效就是硬道理。

这让人想起马路中间的隔离栏。

各大城市的马路隔离栏,现在越安越多,虽有不少弊端,但客观上真起到隔离对面车流,防止违规调头,保障车流通畅的作用。

而发达国家,马路中间的隔离栏却比较少。

为什么我们不得不有呢?

因为我们心里都少了这一道隔离栏,所以在现实中就得立上一道。

同理,这个自动拉绳系统,也是因为我们心里还缺了一道绳,那道红灯停、绿灯行的绳。

这道绳,本来应该在幼儿园就拉上的,在中小学不断强化的。

像德国,交通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每年暑假前,都有一位当地的警察,身着制服,在老师的陪同下,带着即将毕业的孩子们,走到马路上,“真刀真枪”地演练如何正确地过马路。

如法国,交通安全终身教育,在小学三年级开设“道路安全”课程,让小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与交通安全有关的知识、法规和标志,让他们了解法规、危险与事故三者之间的关系。

看丹麦,邀请孩子加入儿童交通俱乐部,当孩子两岁半时即开始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并被邀请加入儿童交通俱乐部;8岁时,就具备了相当强的安全意识,知晓安全过马路等常识。

瞅日本,每月都有“交通安全指导日” ,少年儿童从小接受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在语文、算术和图画等科目中都穿插了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每月有一天为“交通安全指导日”,春秋两季,学校都组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瞧新加坡:建有许多特殊的儿童公园,定期向小学生开放。公园里设有模拟的城市道路,通过直观形象的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和文明行车、走路的良好习惯。

在幼儿的交通教育上,我们还比较落后。我们的幼儿教育,重点在学习,在语文、数学,在不输在起跑线上,却忘了教孩子们起跑、走路的规则。

幼儿教育成人化,所以成人教育才幼儿化。

正是缺教,上个月徐州大妈闯红灯被查后,甩出50元,雷人回应:“有的是钱,明天继续违章!”

与其吐槽隔离栏、拉绳器,不如看看我们自身,有多少不文明的习惯需要补课来纠正。

各种神器消失之日,才是文明养成之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