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作业,家长该不该检查? 这个好像不是问题。 因为家长们基本上都在检查,检查得最到位的,是小学。每天家长得到的指令是三个字,判改签,即判错、改错、签字。 为什么家长要检查孩子作业呢? 这个规矩是从哪来的呢? 难道是从那句“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长,也是老师,那自然就得检查作业了。 有个段子,说的是家长检查孩子作业: 不谈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谈作业,鸡飞狗跳,乌嗷喊叫,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前一秒似漆如胶,后一秒分道扬镳! 可是,有个小学,对这条貌似天经地义的事,发起了挑战。 这个小学,是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 这个小学发布了两个公约,《教师公约》和《学生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约之作业篇》,《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学生公约之作业篇》。 《教师公约》是这样写的:
《学生公约》是这样写的:
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说:家长要为孩子做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和引导孩子正确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完成作业。其次,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让孩子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提高了认识,端正了学习态度,孩子才会努力认真地对待学习和作业。 “我要学”才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大动力。 家长检查学生作业这件事,表面上看,很简单。 但后面的博弈却很复杂。 博弈方有:校方(或者教育机构),教师方,家长方,学生方。 校方和教师方不是利益共同体,因为校方对教师是管理方,有考核权和奖罚权;家长方和学生方也不是利益共同体,家长方是学生方的监护人。 使博弈几方在检查作业上达成多数共识的,是分数。 分数使校方、教师方和家长方联合起来,学生方只能是服从。 作业,可以由教师或者是家长来检查。 会出现四种情况: 1,教师和家长都不检查; 2,家长不检查,教师检查; 3,家长检查,教师不检查; 4,教师和家长都检查。 第一种,是失常情况。可能只有学生会接受。其他方都不会接受。 第二种,是正常情况。 第三种,是反常情况。 第四种,是理想情况。 这四种情况中,大家无疑要追求理想情况,来一个检查作业加强版。 而加强版中,家长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到检查行列。 陪孩子写作业,成为家长们应尽的职责。 而这次让校方有勇气不让家长检查作业的,是独立。 校方看到了家长陪写作业带来的一些弊端,尤其是一些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不自立、不自觉,也许还有部分教师在家长检查作业之后,不再检查作业的反常情况。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为了让教师承担起应尽的职责,校方才推出家长可以不检查作业的新举措。 这个新举措,在当地媒体刷屏了,但目前没有教师们反馈的消息,也没有这个小学学生们反馈的消息。 教师们、学生们,又将会是怎样的想法? 教师们在布置作业时,真的能做到三问吗? 学生们在写作业时,能自己判错、改错吗? 如果坚持一段时间,学校学生们的成绩下降了,校方还能坚持吗? 如果学生们完成作业的情况不好,校方还能顶住吗? 就算一切OK,如果这个学校换了新校长,家长检查作业会不会又回来? 如果这个学校成功了,别的小学会不会跟着学习,也解放家长们,让前一秒似漆如胶、后一秒分道扬镳的情况不出现? 如果小学成功了,初中呢,高中呢?检查作业,不仅是小学学生家长的负担,也是初中、高中家长的累赘。 冷静地想一想,觉得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路,还长着呢。 独立>分数的不等式,什么时候树立了,什么时候家长们才会真正告别检查作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