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的朋友圈里有段话:
还有一句金句:人用3年来学会说话,却用一辈了来学会沉默。 所以才有说话是银,沉默是金的说法。 又到中秋,又是一个赏花赏月赏秋香的日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月相同。 要说赏月,其实没什么可赏的,真不如花和秋香。 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每一朵花更是不同的,赏起来有意思。 秋香这样的美人,更是一颦一笑皆是可爱,赏到深处更是爱了。 这个月儿,死板板的,看两眼就够了。如果不是周围有些云啊、星啊,挑挑气氛,把月儿赤裸裸的身板挡一挡,勾勾人看的兴致,还真是瞅两眼就够了。 死板的月儿,也是沉默的月儿。 它的沉默,不是一辈子,而是永远。 高高的升起,高高的落下,照见人间万千变化,看破却从不说破。 这哪是赏月?这只是月儿在低眼看人。 看人悲欢离合,看人你争我斗。 月儿,是沉默和死板的。 人儿,总是热闹和活泼的,总要造些东西,让自己和别人快乐。 中秋节,就是造出来的,月饼,也是造出来的。 月饼,据说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吃月饼,始于唐朝。月饼代表家人团圆,起于明朝。 月饼除了吃之外,还逐渐加入文化、加入情感。 物质缺的时候,吃都吃不饱,加的东西就少一些。 物质多的时候,吃的就格外讲究,加的东西就多了许多。 前些年,一到中秋,月饼满大街飞,单位发、朋友送、亲戚买,月饼价格越来越邪乎,数量越来越成灾。 这里头,加的是福利,加的是人情,加的是利益。 这几年,月饼的翅膀被折断,价格平民化,数量齐膝斩。 月饼从礼品,回归到食品的位置。 好看不好吃的月饼,难有市场。 好吃又好看的月饼,大有市场。 然而,人心总是活的,月饼好吃,本来就够了,有些人非要搞些名堂,在月饼上写些字,成为今年流行的一景。 这样一来,虽然年年月相同,但岁岁饼相异,也算创新。 也别笑话在月饼上写字的那些人,在蛋糕上,大家不也写“生日快乐、我爱你”等字吗? 蛋糕上能写,月饼上怎么就不能写呢,谁规定月饼上就不能写字呢? 像安徽徽州月饼,专门在饼上写字,成为可吃可赏的文化月饼。 不过呢,中秋佳节,是个吉祥团圆的日子,千万别在月饼上写什么发愤图强,高考还剩多少天的字! 这样的月饼,端上来,让人哪有家人团聚、祈盼丰收的好心情? 在月饼上写字,是在借月饼说话。 有些话,说出来,还不如不说。 有些字,写出来,还不如不写。 像月儿一样善于沉默的月饼,才是最好的月饼,才是最后不为嘲笑的月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