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年进入2019?不,跨100年吧,回眸1919,同样精彩!

 箫十三郎 2021-01-23

都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在世人畅想2019年的时候,我偷偷翻看1919年,发现尽管没有手机,但100年前实在是精彩。

用3分钟时间,跟我一起看看1919年的365天。

1919年1月5日,德国工人党成立。别小看这个党,过了一年,它改名为德国纳粹党。后面的事情,大家基本都知道了。

1月18日,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开会分赃。这场会议,开了5个多月,到6月28日才结束。

最后达成的凡尔赛和约,中国并未签字,因为五四运动。

在6月28日当天,有3万多华人齐集在中国代表团的住所外面。

不能签字!”三万人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呼声。“谁签字,就打死谁!”

想想这个场面,就能让人热血沸腾!

巴黎和会是个失败的会议,将仇恨的种子深深埋在各国人民心里,尤其是失去八分之一领土和十分之一人口的德国。

巴黎和会所揭示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即是正义,引发国家间富国强兵的危机感,军备竞争全面展开。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此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此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从1840年6月开始,为7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为30年,至1949年10月1日。

分水岭,首先是思想上的新旧分割。

1919年前后,新出版的报刊多达400多种,传播各种新思想。

如,7月14日,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创刊。

7月21日,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创刊。

8月1日,孙中山领导创办的《建设》杂志在上海创刊。

8月24日,《新生活》周刊在北京创刊。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都曾为其撰稿。

12月29日,周恩来等主编的《觉悟》杂志创刊。

这些新文化报刊,都以《新青年》为旗帜。而这年9月,李大钊在本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完整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10月10日,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公布规约,“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

1919年,也是一个学习的高潮,学习各种新思想。

虽然巴黎和会给中国带来屈辱,但法国仍是中国人心中的学霸。

1919~1920年间,中国先后共有20批、约1600多人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 18个省, 以四川(378人)、 湖南(346人)、河北(147人)为最多。这些留法勤工俭学者基本上都是16~30岁的青年。

8月14日,四川留法勤工俭学生陈毅等61人,自沪乘船赴法。

10月31日,留法勤工俭学生李富春、张昆弟等150人,自沪乘船去法。

而邓小平是在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10月19日,邓小平于抵达马赛,开始了在法国的生活。

跨越100年,回到2019年,我们反而视野模糊,不像1919年那样,诸事尘埃落定。

2019年当中,肯定有一些能影响后面100年——2119年的事件发生,如1919年5月29日出现的日偏食,证实了广义相对论那样。

所以,我们尽量欢快活下去,不断跨年,假装我们知道其中的意义。

反正,过一天,过一月,过一年,都成为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