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说三国,三国里面秘密多。 董卓死的那年是192年,大家不知道他出生于哪一个,但根据他166年跟着张奂平叛的事迹,董卓应该生于146年左右。 董卓的直接死因是被吕布率众斩杀,间接死因是被王允谋算。 吕布为什么能被王允策反呢? 《三国演义》说了几条原因: 1,董卓身体太好,占了貂蝉。 2,董卓脾气不好,打他骂他。 3,董卓性格不好,总怀疑人。 4,吕布耳根子软,听风就雨。 第一条,纯是罗贯中演绎,历史上没貂蝉这个人。 但是,史书说,吕布与董卓爱妾有染。不是董卓身体太好,而是吕布身体太好。7年r一,即199年,吕布被曹操抓住,他说:我对部下非常厚道,他们却一起背叛了我。曹操却回答:你背着你的妻子,与你几个部下的妻子私通,怎么能称为厚道呢? 第二条,董卓独掌大权之后,脾气爆,对谁都那样。张让、何进、王允、曹操掌权之后,比他好不了多少。有些区别的是,其他人多少还有敬畏之心。 第三条,多疑是坏毛病,也是好毛病。丁原不爱多疑,结果被自己的爱将吕布害死了。董卓多疑,喜欢给自己多留条退路。连厚待自己的主子都杀,董卓必须防着吕布,没毛病。 第四条,说吕布智商低,容易被人忽悠,有点冤枉他。吕布的智商不低,他知道怎么干利益大,怎么干没好处,能分清利弊大小的人,智商不算低吧。他问题是,只讲利益,不讲义气。 当董卓给不了他更多利益,甚至还会杀他时,吕布反杀董卓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那么问题来了,要杀董卓的那么多,有袁绍、袁术、曹操,吕布为什么听王允的呢? 原因有三条,一是名气大,王允生于137年,出生名门望族,比生于154年的袁绍大17岁;二是地位高,王允当时任司徒,兼尚书令,相当于国家总理。 三是关系近,王允和吕布是老乡,都是并州人。王允是并州太原人,吕布是并州五原人。 那个说服吕布反丁原的李肃,和吕布是老乡中的老乡,并州五原人。 多重原因加到一起,王允和吕布迅速组成反董卓同盟。 诱杀丁原的董卓,反被诱杀,算是一种爽爽的报应。 按理讲,董卓被除之后,东汉应该回归正常,君君臣臣,上明下忠,开启中兴之路。 但结果却是,凉州兵马叛乱,都城长安被攻陷,东汉彻底烂掉,至此再无收拾的可能。 清朝学者钱大昭认为,东汉不是亡于董卓, 不是亡于贾诩,而是亡于王允。 这是后世从结果看,有几分道理。 如果王允能妥善处理各派势力,能安排好凉州兵马,未必不能让汉朝重归正常轨道。 可惜,王允除掉董卓之后,为手中的权力所醉,既与吕布及董卓旧部不和,又与反董群臣不睦。 他容不下别人的一点点过错,仍像过去当剑客那样,有仇必报。 他只与皇上保持绝对的忠诚,认为自己尽忠尽诚,问心无愧即可。 但是,他忘了,此时的汉,已经弱到极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都乱成一锅粥。 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和各方妥协,建立最大的盟友团,重新恢复朝廷的实力和权威。 像后来的曹操、孙权、刘备那样,和皇族、世族、土族打成一片,相互利用,相互提防,让时间来解决一切问题。 反过来问,如果王允没有谋杀董卓,又将会怎样呢? 毫无疑问,董卓会像王莽一样篡汉,汉室一样会亡。 汉要亡了,救不救是态度问题,救没救得了,是水平问题。 清末曾国藩,如王允一样,也救清,也救了清,但最终,清朝苟活了数十年,仍是灭亡了。 如果没有根本上的改变,即使王允能有政治家的手腕,稳住局面,救了大汉,大汉后面能活多长,仍是一个不乐观的问题。 《三国的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