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菟郡》小说

 箫十三郎 2021-01-23

玄菟郡》小说,1-61章

《玄菟郡》小说,第62章,百万富翁

63,一旗一鼓

听到这句话,杨林跳了起来,向韩龙深鞠一躬,“服了,大哥永远是大哥,胸怀大,气魄大,玩的大。安乐窝、玄菟菜馆,既是幽州的,更是天下的。既然是天下的,天下之首的帝都,必须要有。”

韩龙附在杨林耳边小声又说了几句,杨林说:“我明天就出发。”

第二天,杨林真的走了。他找到受伤的毛小可市长,将300多万换成黄金,藏在棉衣夹层,孤身一人赴洛阳去了。

临走前,杨林心疼了一把,又心悦了一把。心疼的是,毛小可宣布,对他箭术教学班收税十分之一,一下子收走30多万。心悦的是,毛小可足斤足两给他换了黄金,让他少花了几十万手续费。而且,毛小可把自己的全部家底50万钱,交给杨林,让他从洛阳带回一批最好的丝绸。

一惊一喜之下,杨林送毛小可一个外号——“不可毛”,死心眼的意思。毛小可不仅不怪,反而喜欢这个外号,不可毛不可毛,就是认认真真的意思,恰恰符合我毛小可的秉性。更让毛小可高兴的是,昌黎城这一仗打得名声大震,周围散居的百姓纷纷搬到城里,这昌黎城的人口反倒比战前多了,这城内各大市场的税收额同比增加不少。见识过城池防守的力量后,城北帐篷区,盖了许多坚固的房子,城南城北渐渐融成一体。宇文工虽然腿残废了,但每天让人推着他,在城墙上加了一些防城武器。这城造得太大,防守起来确实太费人力,必须用武器补充一些,才能坚固。

杨林走后10天,率义王慕容焉和乌桓首领阿罗槃率大军得胜回城。

平叛一个多月,让慕容焉容光焕发,从出发到回城,他一直在训练新兵,不管有仗没仗,就是操练。指挥上万人马,不是光是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击什么鼓,击什么节奏,都代表不同指令。比如说,一鼓整顿兵器,二鼓练习列阵,三鼓吃饭,四鼓检查,五鼓列阵。如果把击鼓、鸣金、旗帜结合起来,就更复杂了。

一万新兵,在实战压力下,终于和一万老兵融成一体。这让慕容焉非常得意。

一个多月前,乌桓突骑5000人的气势,冲动他两万人的阵角,让他心里很介意。

金明门前,慕容坚率守城一干将官,韩龙、萧冲等太学师生迎接率义王和阿罗槃。

慕容焉说:“我和阿罗兄跑了上千里,没正经打上一仗,匈奴人跑的跑,降的降。那个右贤王刘猛,和幽州大军绕了三个圈子,最后求和,毌丘将军允了。倒是你们,吃了盘大餐,4000人赢了10000人,给咱鲜卑人长脸,给咱慕容家长脸啊。”

指着麾下2万精骑,“为兄也没闲着,将这两万人练成了。”他对阿罗说:“阿罗兄,一路相陪,无以为谢,今天就要在此别过,不知道有没有兴趣,让儿郎们活动活动身手?”

“好啊。这一路,多谢率义王照顾,敢不从命?”

“你我各出3000人马,就在这门前,只闻金鼓,不动刀箭,演练一场,博大家一乐,如何?”

阿罗点头同意。

3000乌桓突骑在南,3000鲜卑精骑在北,每排各是10人,各似一支长箭,指向对方。正中间,一名小校高举一杆红旗,一名鼓手手握鼓锤。小校和鼓手的左边是慕容焉,右边是阿罗

一旗一鼓,一进一退。

怎么算赢,怎么算输,这些都没商议,这场随性而来的阅兵没有规则,两军官兵各自发挥,全看素养。

红旗挥下,战鼓急响,南军和北军同时启动,向对方疾驰而去。骑兵,比的就是快,谁快谁更占据主动。

眼看两军人马就要在红旗处撞到一起,南军和北军均向右一带马,6000人马擦身而过,尘埃翻滚,马蹄奋飞。

眨眼间,南北易位,乌桓突骑在北,鲜卑精骑在南。两军人马站稳,阵型未乱。慕容焉见鲜卑精骑速度没慢,未落下风,喜上眉梢。

红旗再起再落,战鼓又响更急。

两军再次对冲,距离十个马身时,鼓声忽停,红旗忽起!

3000乌桓突骑如一人一马,一个呼吸,三个马身,停止行军。

3000鲜卑精骑亦是急停,却比乌桓多了一个马身。

慕容焉哈哈一笑,说:“看来,比阿罗兄还差些火候。”

蓦地,红旗再落,鼓声轻点,南北两军重新启动,缓慢再向对方压去。

两军越来越近,前列马头已经碰到马头。

但是,鼓声未停,红旗未起。

乌桓突骑和鲜卑精骑,全力保持队形,后队抵住前队,努力迈动步子,要将对方逼退。

站在最前面的骑兵和战马,压力最大。前有阻碍,后有推力,控制不好,就得人仰马翻。

眼见鲜卑精骑队伍开始晃动,阿罗笑着说:“我学那刘猛吧,求和。”慕容焉说:“谢过谢过。”

鼓声停,红旗举,两军慢慢分开,各回阵营。阿罗向率义王一拱手,回头对韩龙说:“韩先生,有空再向先生请教。”

5000突骑,潮水般向南而去,消失在地平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