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友情提示 我们 “BT历史零售” 公众号正式更名 “大锤说史” 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一路支持!虽然 名字不“BT”了,但是内容依旧“BT”! 这些年,由于盗墓小说的盛行,我国古代墓葬及盗墓和反盗墓的传说,愈加流行开来。本期大锤就为列位读者听友看官们讲述,那些真实确凿存在过的,古墓的防盗措施。 首先,大锤要先给列位读者听友看官们讲一个盗墓的故事:
列位听友看官,我们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算基本讲完了,大家觉得这故事可还行? 这个故事不是大锤的原创,而是1300年前、唐朝人段成式写作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zǔ]》中的故事。从时间上来说,这个盗墓故事,应该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所有盗墓小说的鼻祖了。 这段盗墓剧情,即便是依照现在的标准,大约也算是不错的故事了。但是更厉害的是,这段故事虽然是笔记小说,但是它提到的很多防盗细节,已经被历史资料和我们的考古工作者们通过古墓保护挖掘给证实了,也就是说,故事中的机关弩箭啊、铁壁石门啊等等墓葬防盗措施,是真实存在的。 铁壁石门 比如说,故事中提到的铁壁石门,这种防盗方法,在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发掘中就被发现过。在满城二号墓中,封门用的墙壁就是一个类似于夹心三明治的六层结构,外面一层是16厘米厚的砖墙,中间是14厘米厚的铁水浇灌的铁墙,里面一层是草泥土,再里面又是砖墙。 弓弩机关 至于古墓内设置弓弩机关攻击盗墓贼这种事情,在历史资料中也是明文记载的。司马迁所著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中就说,秦始皇陵内布置有机关弩箭,靠近者就会被射击。在汉代档案中也说过,汉武帝的墓葬中设置有夜龙、莫邪剑、伏弩、伏火等等机关武器。 这些东西看文字表述,一个一个的都挺厉害的,但是到底是什么玩意,大锤也不清楚。不过,在正史《汉书》中确实提到过有人在打开棺椁时伏火机关发动、火焰喷出四五丈的案例。在现代的古墓考古发掘中,也时常有一些武器残片出土,比如弩箭的弩机等等,有学者认为,这些武器碎片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机关伏弩之类的遗存。 积沙防盗 接下来盗墓贼们遇到的拿着武器会杀人的木头机器人,这个历史资料和考古证据上确实没有,估计是小说家自己的发挥和想象。不过,这个故事最后击溃盗墓贼的滚滚黄沙,也是真的,这就是传说中最著名的防盗手法——飞沙法。 飞沙法又称积沙法,起源非常早,最开始的形态是积石积炭,其原理就是建造墓穴时故意在一些部位使用较为脆弱的鹅卵石、砂石或者木炭等材料,人为造成墓穴一些部位很不坚固,一旦遭到盗掘,非常容易发生垮塌,把盗墓者当场活埋。发展到后来,就用更容易流动的黄沙来充当掩埋盗墓贼的大杀器。 河南辉县发掘的战国时代魏王墓葬,使用积沙多达1300吨以上,也就是盗墓人挖出的任何通道都会被流沙立即掩埋,除非盗墓人能够运走这1300吨沙子。不要说是盗墓人对这种上了规模的流沙防盗没有办法,就连越王勾践这样的春秋五霸强者,当初勾践想给他爹迁坟,但是他爹的坟就采用了飞沙法防盗,勾践自己也进不了,迁坟一事只能作罢。 水银防盗 比飞沙更土豪的做法,就是用水银也就是液态金属汞来防盗了。这方面最古老的记载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他的墓葬据说就是拿水银池做防盗,西晋末年有人盗齐桓公墓,打开墓葬后,被水银气体逼出,水银气体几天不散,盗墓人无法进入。当然,古往今来最强大的水银防盗措施非秦始皇陵莫属,千古一帝秦始皇在自己的巨大墓葬中使用巨量水银作为江河湖海,这份气魄,比春秋五霸齐桓公的水银池塘要强横得多了。 秦始皇陵全景 当然,陵墓防盗还有很多歪招,比如曹操的墓葬就以七十二疑冢来迷惑盗墓贼,元代诸皇帝则秉承草原民族的传统,墓葬没有封土,埋葬之后,以万马奔腾,将整个墓地踏成平地,任谁也找不到。 元代墓葬群全景 以上介绍的,仅仅是古代墓葬防盗措施的一小部分内容,古人为了这一份入土为安,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但是古墓的防盗效果到底如何呢?请关注大锤说史下一期节目:《古墓防盗故事续集:移山填海,十室九空》。 热门推荐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锤说史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