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宅在家里过年,古人都有哪些节目

 大锤说史 2021-01-23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大锤粉丝交流群已经建立啦!各位读者老爷可以添加群助手微信:447925803178 进群 

咱们一起畅聊古今历史八卦,分享有趣的故事,大锤在这里等着您~

最近几天,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话题,可以说是举国上下最关注的话题。目前各地已经纷纷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机制,考虑到亲友聚会和进出公共场所的潜在风险,因此,今年这个庚子鼠年的春节,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将过一个非常罕见的宅在家里的假期。所以大锤团队专门临时调整了本期节目的内容,赶制了这期节目。在此大锤恭祝各位阖家欢乐,鼠年大吉。

其实从汉魏时期的元旦春节开始,除夕这一天古人大部分都是在家里度过的,除了传统的守岁风俗之外,最主要是因为要完成一个“大活”——祭祀祖先。

早在汉代,人们就以家族为单位,在春节这一天举行祭祀祖先的隆重仪式,而且全家无论尊卑,都要依次列坐于先祖之前,向家长敬酒。敬的酒是椒酒,也就是用椒花浸泡的酒,这也正是后世除夕春节饮用椒柏酒或屠苏酒习俗的起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习惯到今天已经持续了1800年以上了。因为古人认为这类药酒有驱邪去恶、延年益寿的功效,特别适合在每年春节开年时候饮用。这种以家族为单位聚众过新年的风俗,从此影响了此后千年的春节节目。

到了隋唐时期,这种以家族为单位的守岁风俗更加盛行。即便是帝王家,也都是在除夕这一晚守岁的。那个时候守岁流行点燃篝火,当然一般人家是点不起来的,据说隋炀帝时每年除夕夜守岁时,都要在皇宫里用名贵的木材沉香、檀木架起篝火,这些名贵之物烧起来火焰高达十余丈,香闻数十里,这一晚上的冲天火焰和香气,要一次性烧掉二百多车沉香和檀木。

进入宋元时代,除夕的祭祖和守岁风俗继续发扬光大。这一天无论官员还是民间百姓,都要在家完成这么几件事:去污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最后是祭祀祖宗和迎神,后续这两项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祈祷新年平安。

《夷坚志》曾经收录过一个跟春节祭祖有关的故事,说南宋丞相史浩40岁才登科,没中科举之前,史浩家里比较困难,所以到了除夕守岁的时候,只能说尽力而为供奉祖先,别人家有钱就铺张供奉,而史浩家里困难就只能给祖先备薄礼供奉了。

祭祀完祖先,史浩跟老婆就睡下了。请注意啊,这也说明史浩家比较困难,因为古人在除夕时候除了祭祖祭神,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守岁,宋代的守岁虽然不像隋唐时那么热烈,但是依旧是要花钱的,那时候流行的守岁方式叫做“照虚耗”,也就是在家里各处包括门口和床下甚至厕所都要点上灯一通宵。在这样的“照虚耗”气氛中家族成员围坐一起通宵达旦,饮酒作歌守岁。不过史浩显然是没有这样的财力,所以早早就睡下了。

然后他就做了一个梦,梦见皇宫派了两个使者来召他入宫觐见皇帝,随后皇帝赏赐给他一批金器银器。这个应该属于史浩出于贫困时的富贵梦,不过比较邪门的是,细节特别真,连皇帝赏赐给史浩的金器银器总数都有,一共470件。第二天史浩就很高兴,给夫人讲了这个梦。夫人就嘲笑他说:“昨晚大年夜,大家最看重,我们家都凑不上一杯酒一块肉过节,都混成这样鬼样子了,怎么还能奢望金银赏赐呢?真是胡说八道!”史浩也觉得此事太离谱,一笑了之。

不过后来史浩40岁中科举,此后一路升官,到最后去世时家人清点皇帝给他的赏赐金银器,一共470件。两边数字还真对上了。当然,这个故事显然是史浩当丞相之后有人附会上去的。史浩历经三朝,到底得到了多少宫内金银器赏赐,数目也不会少。不过,史浩的故事倒是能够反映出,宋代春节在民间获得的重视程度。

进入明清时代,传统的以家族为单位的祭祀祖先活动在春节期间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祭祀活动所取代。而且过年的活动逐渐从室外更多转向室内,这是因为在唐宋时期,过年期间都市还会有很多活动,比如驱傩[nuó]、迎神等。这些活动起初都是跟神仙崇拜有关,不过后来逐渐变成一种类似于游街表演的活动,而且伴随着大量摊贩,形成了一种近似于近代庙会的形式。而这些大量热烈的春节期间活动,在明清时期逐渐趋于减少,除了一般的庙会及年货集市之外,人们更多习惯于在家中过年了。这种宅在家中过年的习俗,一直到民国时代引入西方概念的游艺会嘉年华等形式,才又在民间开启了大规模的群体娱乐活动的流行。

不过从明代开始盛行互相登门拜年了。这是明清时代非常流行的春节重要外出活动,大家登门拜年还得携带各种食品礼物等等,这是走实在亲戚的。对于一般的交际圈子,很快人们就发明了新的不出门拜年方式——飞帖,简单理解有点像过去的贺年片或者今日的微信QQ拜年,也就是自己不出门,请人代劳,一般就是让仆人带着拜帖送到亲戚朋友家,收到拜帖的人要回拜,同样要遣仆人来送贴作为还礼,这种飞帖多了,人们为了接帖方便,干脆就在门上沾一个红纸袋,专门来接这种帖。

其实这个习俗在宋代就出现了,宋人笔记就记载说,当时一位公子派仆人送帖到一人家,当然仆人可不是只送这一家,人家还有好多家要走一遍呢,结果这家主人无意中发现仆人接下来要走的人家都是自己打算要派人去送贴的,于是就很不厚道,偷偷把仆人剩下的帖子都换成了自己家的,让仆人替自己家白跑腿一次。这个习俗因为到了明代,春节要走的亲朋多了,大为盛行。当时文学家文征明就专门写诗记录这事:“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以上就是古代人在春节期间不出门就能做的过年事宜。应该说,古人也没有遇到我们如今这种尽量减少聚会和大规模活动的情况。不过,这也正是现代科学发展之下、人们对防疫减灾认识进步的结果。年年岁岁所求,恰恰就是平安,我们今日的坚持,正是为了明日的美好。再次祝大家鼠年吉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