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阳河上捕鱼人

 jxyslza 2021-01-23

舟,船也。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诗词创作中,“舟”是经常出现的词。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怀,舟都是引人注目的存在。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唐朝柳宗元写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首好诗就是这么具有感染力,即使你在炎热的夏天读到这首诗,你也会感觉到寒江冷雪和一叶孤舟给你带来的寒冷灰暗的环境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凄苦但又不失倔强坦然的胸怀。从古至今,无数的人用笔墨描绘着这首五言短诗的意境,但即使是丹青高手,也不能穷尽诗意,仅仅为图说而已。不过,古诗的画面美是离不开意象的,一叶孤舟在寒江静静的停泊,本身就是一幅画。

杜甫曾经写过一首五言律诗《旅夜书怀》,要论诗意的凄苦,比起《江雪》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杜甫搭乘一只帆船,漂泊于江湖,国事家事,牵挂于心,难以释怀。自感孤独无依,前途未卜,内心十分伤感忧郁。

当然,舟船是载人的,芸芸众生,当然各有区别。南朝梁元帝写的一首《采莲曲》画面就显得格外清新活泼,采莲少女驾着小舟,在莲塘采莲,呈现出江南水乡的美丽情景:

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不过,要说把“舟”写得最活的,当属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她以中年孀妇的心理,把国破、家败、夫亡的抽象愁绪,写成具象的重量感,一叶小舟如何能够承载一位女词人的万千苦难!

【武陵春】  

 风住生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舴艋舟因其小巧,两头尖尖,形同蚱蜢而名。在广西巴马,我发现当地捕鱼人乘坐的小船,大概可以这么称呼它。巴马有一条河叫盘阳河,它发源于地下暗河,途中两次又钻进溶洞,然后又露出地面。这条河水含碱性,因光线和水深变化,时而湛蓝,时而碧绿,河岸一边,是喀斯特地貌,恰如韩愈所写:“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簪)”。但是,如果河面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也是美中不足的。幸好河上有时候会有捕鱼人划着钢壳的小船在河上布网或者收网,这时候,盘阳河顿时显得灵动起来,意境也上了一个层次。每当我在河边经过,看到这样的画面,总会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下来。这期的公众号,我就编发了一些这样的照片。为了公众号要写300字以上的规定,胡诌了以上的文字,请见谅。




第771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