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书展是由15世纪下半叶欧洲地区的商业集市逐步发展而来的,1946年德国莱比锡书展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书展”正式出现,自此之后,国际书展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在世界各国中蔓延。如欧洲的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巴黎书展、巴塞罗那书展、博洛尼亚儿童书展、华沙书展、莫斯科书展,美洲的圣保罗书展、阿根廷书展、美国书展,非洲的埃及开罗书展,亚洲的日本东京书展、韩国首尔书展、菲律宾书展、印度尼西亚书展、中国北京书展等。古人云:“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若以书展规模、专业度、特色以及影响力作为综合衡量标准,在众多书展当中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美国书展、博洛尼亚儿童书展四大国际书展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此外,莫斯科书展、开罗书展、东京书展以及北京书展等后起之秀的发展也颇具规模和特色,通过对其历史源起和发展现状的探究,便可窥见世界书展业这片汪洋大海的恢弘轮廓。
法兰克福书展是世界第一大国际书展,被称为“国际出版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当今最为出版界乃至政界人士所重视并热衷参与的国际书业会展。
1. 历史源起
法兰克福书展由德国出版商书商协会于1949年创办,其前身是1370年欧洲最大的图书销售交易市场——法兰克福图书集市。法兰克福具有“商业和贸易之都”的历史背景,加之15世纪后印刷技术的逐步完善,其一度成为欧洲最大的图书中转站,并在17世纪70年代达到巅峰。19世纪初,由于图书监管、战争等原因,德国的图书贸易中心转移至风气较为自由的莱比锡城,直至二战结束后政治格局的变动使得法兰克福再一次成为图书会展中心,并逐渐由德国境内扩大为欧洲地区书展,进一步成为国际书展。书展的举办时间基本固定在每年十月的第一个或第二个星期三至星期日,为期5天,至今共举办68届。
2. 发展积淀
法兰克福书展的发展目标是建立综合性的全球图书、版权贸易市场。1949年9月首届现代意义上的法兰克福书展举办,共吸引了205家德国参展商、14000多名参观者。20世纪80年代后的20多年是法兰克福书展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1987年第39届的参展摊位为5132个,10年后的第49届书展摊位已达9587个,参展人数25.7万人。2002年已有近6400家的出版商和图书公司参展。2007年之后,法兰克福书展每年的参展国家和地区保持在100个左右,参展商在7500家上下浮动,国际参展商占据约61%的份额,参展人数更是多达28万~29万人次[2]。1964年德国出版商和书商协会下属机构法兰克福书展会展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书展基本运作进入成熟期,具体表现为:通过设立在世界各地的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和图书办事处广泛宣传书展信息和相关服务内容,并提供咨询;根据参展商的特殊需求设立专业机构和人员提供服务;增加主题馆和主宾国项目以吸引更多国家政府和行业对书展的重视;举办每届书展的同时开展下一届书展的招展工作,并举行主宾国之间的交接仪式;建立“文学经纪中心”和“故事驱动中心”打造其版权博览会形象;设立“图书和平奖”、评选“世界上最美的书”给予在文艺、科技领域做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法兰克福书展为全球书展业的发展制定了诸多的“元模式”,成为各大国际书展的风向标。
伦敦书展是仅次于法兰克福书展的第二大国际书展,仅向业内人士开放,是典型的以版权交易为核心的国际性行业书展。
1. 历史源起
伦敦书展的前身为小型、专业出版社展(Small and Specialist Publisher's Exhibition),由英国专业出版人克莱夫·宾利(Clive Bingley)与莱昂内尔·莱文索尔(Lionel Leventhal)于1971年创办,是一个主要针对图书馆的小书展,专门推销类似武器装备等不适合大众市场的专业性图书。首届书展举办于伦敦牛津街北部的伯纳斯宾馆地下室,参展商仅22家。后伴随英国大众书籍出版社进入专业书籍重印领域的发展趋势,书展的规模逐渐扩大,为符合其为更多出版社服务的新目标,遂于1976年改名为“伦敦书展”。1984年莱昂内尔·莱文索尔将书展的主办权卖给专业展览公司励展博览集团,伦敦书展至此进入全新的专业化发展时期,从以往的小型地区性书展向大型国际性书展转型,举办时间为每年的三四月间,为期3天,至今共举办46届。
2. 发展积淀
伦敦书展从早期的200多家参展商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15000多人,再到目前稳定在每年超过25000名参展者、近1700家参展商的规模,此间共有两个转折点:一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英美出版界并购潮,为其拉拢了更多的美国出版商前来参展;二是1992年英国和爱尔兰书商协会一年一度的订货会与伦敦书展的合并举行,为其招致更多的出版人前来寻求国际畅销书的销售机会。伦敦书展的定位是行业书展,因此除常规展览外,其根据自身定位设计“爱学习”项目为业内人士提供相互交流、学习、获取信息的机会,并于2005年、2006年分设“国际出版终身成就奖”和“当日作家”向国际出版界的资深出版人与作家致敬。2004年伦敦书展联合英国出版商协会借鉴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项目设立“市场聚焦”项目,以此为契机建立与各国政府、出版行业协会间的长期合作关系,2008年英国文化协会的加入使得“市场聚焦”项目的组织和运作上升至英国政府文化外交层面。此外,版权工作坊、文学翻译中心、国际出版商协会教育研讨会等项目亦是伦敦书展亮点所在。
美国书展是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图书书展,目前主要面向行业内部开放,参展者主要是来自美国本土的出版业人士。
1. 历史源起
美国书展的前身为美国书商协会会议与贸易展销会(American Booksellers Association Convention and Trade Exhibit),由美国书商协会于1901年创办,其本质是美国出版商与书商之间的图书批发交易会,很少进行版权贸易等非图书交易活动。后随着美国出版实力的增强以及各国出版界对图书版权贸易需求量的增加,该书展才逐步发展为所有英语国家共同参与、具有版权洽谈和图书订购双重功能的国际书展。1996年励展博览集团通过股份收购独资拥有美国书商协会会议与贸易展销会,并将其更名为“美国书展”。至此,美国书展的参展者不再局限于美国书商协会会员,各种类型的出版商和图书零售商均受到参展邀请。书展每年于五六月间举办,地点不定,为期3天,至今已举办117届。
2. 发展积淀
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书展的黄金时期,参展商从初创期的117家扩展至约1800家,进入90年代后,由于巴诺和鲍德斯等大型连锁书店的出现,大出版公司和美国书商协会关于图书折扣的矛盾升级,书展规模一度锐减,直至1976年励展博览集团成为主办方才使得美国书展的整体规模得以恢复。目前美国书展的规模稳定在每年1000余家的参展商以及20000名左右的专业参观者,以图书类别区分设立不同的图书展位,除书刊展示外还安排众多的专题会议、座谈会、论文发表会等活动,书展期间颁发的各类出版业奖项如编辑最高奖“克蒂斯·本杰明奖”、最佳书商奖“查尔斯·S·哈斯兰姆奖”、年度最佳新人奖、年度图书奖等亦是各国出版界人士的关注热点。从2009年开始,美国书展固定在纽约曼哈顿举行,将其发展重点置于三个方面:一是向出版行业看齐,扩大数字出版展区面积,增设数字出版论坛和教育培训项目;二是加大国际版权中心服务,开创主宾国项目,扩大国际化进程;三是面向普通公众,引导书展朝大众化方向发展[3]。
博洛尼亚书展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专业眼光的国际性儿童图书博览会,主要针对童书出版界的专业人士开放。
1. 历史源起
博洛尼亚书展的创办背景是儿童书市场中插画书的兴起。1963年书展组织者博洛尼亚国际会议公司(BolognaFiere)与佛罗伦萨国家教育研究与文献中心(简称CDNSD)合作,并在意大利出版商雷纳托·吉恩蒂(Renato Giunti)的帮助下,首届儿童图书博览会于1964年在被欧洲人称为“学者之都”的博洛尼亚举办,为期8天,并向大众开放。书展起初定性为意大利出版界进行儿童图书贸易的场所,直到1969年展会主办者决定改变书展性质,将其办成一个行业内书展,重点放在童书的出版、展出和版权贸易上,至此,博洛尼亚书展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儿童图书版权贸易场所,并进一步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儿童图书展。每年三四月间在博洛尼亚展览中心举行,为期4天,至今已举办53届。
2. 发展积淀
博洛尼亚书展每年以高度专业化的形式全面俯瞰国际儿童图书出版业,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出版商的积极参与,全球著名出版机构如兰登儿童图书、哈珀-柯林斯儿童图书、企鹅儿童图书、迪士尼等都非常重视这一童书盛会。书展规模从首届的11个国家44家参展商,到2000年83个国家和地区1146家参展商,再到目前的98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家参展商(其中1100家来自博洛尼亚之外的国家和地区)、约35000名专业观众,其受关注程度达到高峰[4]。在此发展过程中,为了巩固博洛尼亚书展的权威地位,主办单位多年来一直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开设了几项在国际少儿出版界颇具影响力的活动。1966年设立“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奖励图片和编辑设计最好的图书;1967年设立插图展览区,吸引世界各国的插图工作室和作者参加;1986年开设文学版权代理中心,为专业文学代理提供儿童、青少年图书版权交易的特殊场所;1990年展会提供了第一个电视出版展区,对全球的电视、电影和视频进行展览,并于2002年建立影视版权许可中心;1994年展会始设主宾国,展示该国现当代优秀作品;2004年设立翻译者中心,为专业翻译人员和儿童文学爱好者创建交流枢纽;2012年围绕“儿童图书数字化发展趋势”进行行业探索。此外,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儿童图书文学奖“安徒生奖”也在书展期间颁布。
除上述四大国际书展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性书展发展势头也颇为强劲,如欧洲的莫斯科书展,亚洲的日本东京书展、中国北京书展,以及非洲的埃及开罗书展。
1. 莫斯科国际书展
莫斯科国际书展始于1977年,组织者是组织委员会(The Organizing Committee),至今举办29届。书展起初是西方向前苏联展示图书的唯一窗口,前苏联也在此期间举办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关出版活动和研讨等活动,目的是扩张和巩固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及外国图书出版业之间的商业关系[5]。目前的莫斯科国际书展融图书销售和版权贸易功能于一体,平均每年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参展商,展馆面积为2.4万平方米。书展的亮点在于每年组织丰富多彩的商业和文化活动,如谈判、演讲、圆桌会议等专业性活动和比赛、测验、抽奖游戏等大众活动,此外还特别策划了与儿童相关的图书、儿童插图展以及慈善活动。
2. 东京国际书展
日本东京国际书展自1984年举办,至今已23届,由日本书展执委会主办。为全面扩展书展的国际版权贸易功能,自1992年起改为国际书展,现已是版权洽谈、合作出版、图书产品进出口的理想场所。书展通常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儿童、学习书、教育软件、数字出版等展区,每届书展期间同时举办亚太地区出版家联合会会议吸引更多的外国出版商参加书展[6]。每年四月为期4天的书展期间吸引来自中国、韩国、西班牙、埃及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800家参展商,参观人数可达十几万。
3. 北京国际书展
北京国际书展于1986年9月经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创办,迄今共举办23届。书展起初以图书订货作为核心业务,随着1992年中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伯尔尼公约》两个主要的国际公约,中国对外图书版权贸易的数量激增,书展的版权贸易功能逐渐凸显,现已成为融版权贸易、图书展销、文化活动、信息沟通、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际专业书展。极具特色的展会活动包括“国际版权贸易研讨会”“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中外版权经理人沙龙”“展商之旅”等,2016年共有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2302家参展商,展区面积6.6万平方米,参观人数达20万左右[7]。
4. 开罗国际书展
非洲举办的书展以开罗书展最具规模,首届由埃及图书总公司于1969年举办,主要销售英文和阿拉伯文的图书,是全球阿拉伯文图书的重要销售场所,至今已举办48届。近年来书展规模逐步扩大,展场面积约12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兰克福书展,每届约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850家出版商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