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出版科的工作

 出版与印刷 2021-01-23


题目: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出版科的工作

来源2019年第2期“印刷与包

作者:金鑫

单位:上海大学出版社

DOI:10.19619/j.issn.1007-938.2019.02.021

文章讨论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出版科的工作。提出应通过主动与编辑对接、主动与厂家对接、主动与财务对接,形成化被动为主动的对接服务机制;通过生产经营多样化、出版方式多样化、成本参谋多样化,实现职能模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关键词:数字出版;出版科工作;对接服务;职能模式

众所周知,出版科在出版社是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出版科不仅联系着社内编辑室、发行部、财务部,同时与印刷装订厂、纸张采购单位直接接触。一般我们认为出版科的工作就是将编辑发来的稿件按照编辑的要求进行排版定稿,然后采购纸张,进行印制装订,最后送书入库,完成财务结算。这一系列过程是一种被动、单一生产性质的工作方式。随着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新形势下的出版工作也发生了转变,出版科工作职能变得不再被动,工作方式也逐步多样化。[1] 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出版科的工作,需要各位同仁共同努力探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

一、形成化被动为主动的对接服务机制

1.主动与编辑对接

当前,我国现有出版社有580多家(不含港澳台),2017年仅新出图书品种就达25.5万种,2018年新书品种数为20.3万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占得先机,抓住读者的眼球,出版物的印制质量和出版速度尤为关键,而对这两者的把控都需落实在出版科的工作中。

当前的印制工艺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复杂化,而纸质出版物的制作涉及印前排版、印刷加工、表面处理、印后装订4个主要环节,且需要各个环节协作配合完成。而编辑往往不熟悉印制的生产流程及工艺操作,印制厂家的业务人员也往往不了解编辑对出版物外观的要求。有些编辑为了追求出版物的个性化,忽视了后续印制装订的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出版科的技术编辑发挥好编辑与印刷装订厂的桥梁作用。因此,出版科的技术编辑应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从被动地按照编辑的要求进行排版印制,到主动地与编辑对接、交流看法,探讨出版物整体设计对于后续印刷装订的影响,如若发现不宜印制加工的设计,应及时建议编辑调整改进,从而保证后续出版物的印制质量。[2]

举例来说,如果在出版物的版式设计中采用和合面,技术编辑应告知编辑后续采用的装订工艺对于和合面呈现造成的影响。如选用无线胶装,订口处可能会因铣背上胶导致和合面的版面出现错位;如选用锁线裸背装订,则可有效避免和合面版面错位或是接版重叠这一问题,最大程度呈现编辑希望的版式效果。

2.主动与厂家对接

出版社和厂家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合作关系。出版科直接面对排版厂、印刷厂、装订厂等有关厂家,双方是否能协调一致、配合默契,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印制质量、印制周期及印制成本。出版科的技术人员应主动联系厂家,时时关注生产进度,遇到图书评奖、赶订货会等急需要书的情况时,能有效调节工作安排。如果技术编辑没有主动与厂家联系,不清楚每一种出版物的生产进度,会导致出版工作处于各种矛盾漩涡之中,严重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

3.主动与财务对

出版科的技术编辑人员在完成一本书的印制工作后,还要主动对接后续财务工作。合作厂家在完成出版社的委托任务并依据规定开具发票后,技术编辑还需要时刻关注财务部门对各厂家的付款情况。财务人员如果不了解合作厂家的具体情况,付款时往往不加区分,按统一的时间节点,要么全部付清,要么不予支付,势必造成出版社与合作厂家之间的矛盾。这时就需要技术编辑主动与财务部门进行沟通,提出建议,通过合理的付款方式,协调与合作厂家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质量高、服务好、生产周期短的合作厂家,出版社可以通过缩短账期的方式,调动厂家的积极性,增强厂家的合作意愿,双方建立良性互动;而对于印制质量不如人意,拖延交货时间的厂家,可适当延长账期,给予警告,督促其整改。此外,通过主动调控账期时间,还可以和合作厂家讨价还价,争取更加优惠的价位,降低图书印制成本。

二、职能模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1.生产经营多样化

出版社作为文化单位,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经济效益,出版科的技术编辑应该把好成本关。虽然出版物的印制工价一般由印刷行业协会出台制定,但是占据成本很大一部分的纸张的费用却是随行就市,不同的纸张价格高低不一,同一款纸张不同时期的价格也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技术编辑要熟悉市面上各种纸张的特性和价格,在选择出版物用纸时,能量体裁衣,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种类,在保证印制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纸张费用。此外,技术编辑还需要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通过合理规划、精准预算,通过批量定制特规纸,有效控制出版物的纸张费用。

2.出版方式多样化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出版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按照传统出版模式,图书以纸介质为载体,每次印刷须有最低起印数。随着数字技术在出版中的应用,利用数字印刷技术,图书可以从一本起印,真正实现按需印刷。技术编辑要主动学习数字印刷技术,积极探索数字印刷业务模式,满足读者按需定制的个性化需求。

3.成本参谋多样化

出版科的技术编辑应协助编辑和社领导做好成本预算工作。编辑在策划图书选题时,需要预算各项成本费用,测算图书定价,设定利润目标,找到产量、成本投入、利润的最佳匹配点。技术编辑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能力,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特性、印刷技术、装帧工艺等信息,为编辑提供专业的建议和精准的测算,使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对图书的盈亏做到心中有数,使项目的利润最大化。

出版科汇集了出版社所有出版物的整体出版情况,如每种出版物的印数、成本、定价、出版进度等,出版科的技术编辑,尤其是出版科科长应实时编制反映出版社整体出版情况的综合性分析报表,让社领导对于本社的出版计划实施情况有一个全局认识,协助社领导做好科学管理和决策。
参考文献
[1]杨慧娟.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及创新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5.
[2]蒋树,杨彦梅.对“出版科”工作的认识[J].出版经济,2002(9):20-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