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思想決定業力:你的靈魂深處有什麼,就吸引什麼│心悅幸福樂│安一心專訪 主編 煜婷

 輝輝sum 2021-01-23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柿子文化出版的一本書《你的思想決定業力》,副標題是你的靈魂深處有什麼,就吸引什麼!很開心地邀請到柿子文化的主編煜婷來到線上,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主編:
哈囉!安老師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主持人:
剛剛跟煜婷在聊,一個人真的可以做那麼多事情,十項全能,我在想你的思維不太一樣,所以吸引這麼多的好事跟能力在你的身上。
 
 
先跟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呢?
 
 
主編:
這本書主要的概念,有很多事情是跟你的思維與念頭有關係,原文書名As A Man Thinketh,意思是人如其所思,你怎麼想的,你的人就會呈現怎麼樣。
 
 
第一個章節跟大家分享,其實你的人格就是在反映你的思想,大家都會以為其實我沒有這麼想,跟表面上你可能不一定覺得自己有這麼想。
 
 
「我的願望其實不是這個,可是為什麼我會遇到這樣子的事情?」
他會認為跟你內在的某一些些可能暗藏在你潛意識裏面的想法,是跟你表面上的願望跟渴望,甚至你的祈禱,其實是有衝突的!
 
 
真正外面的境界,跟外面的環境,或你遭遇到的事,跟你最原本的本質在想的是什麼,這原本的思考模式是怎麼樣,它是反應到你的本質,而不一定是你表面上。

你可能其實希望很成功,可是你內在有一些是你自己會排斥讓你成功的某一些關鍵因素。
 
你的最底層如果有這樣子的思維,那它其實是反映你最底層的那個思維,而不是你表面上的那一個渴望。所以他會跟你講,你靈魂深處有什麼。
你真正想的是什麼,你要很清楚!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講,妳剛才講的一個名詞,什麼叫「本質」?
可能聽眾朋友會霧煞煞事情的本質是什麼。
 
或是「底層」,那要怎麼樣才有辦法去知道底層想什麼,才可以知道我應該要怎麼樣,這個就是我要的!
 
 
主編:
像這一本後面有提到,你需要靜下心來,有點像冥想或靜心的概念,可以讓你更平靜,可以更往內觀看你的某一些想法。
 
 
平常可能忙碌了各種事情的反應,應付這些都來不及了,他會鼓勵你,一定要找時間讓你自己可以好好的靜下來。
 
 
這個時候你才會有餘力開始去省思你的內在,比方我們常講,在靜坐冥想的時候才會發現到自己,腦子其實有很多思維是平常都沒有注意到的。
 
 
他也不是告訴你一定要立刻改變,但是你當你回去看它的時候,你會發現到它的運作模式,你至少就明白深層底下,我很煩惱的某一件事是什麼。
 
 
比方你會希望幸福,那所謂的幸福跟你所定義的幸福是什麼,你才會開始去思考,才明白你最原始想要做的是什麼事情。
 
 
主持人:
這本書已經一百多年了,好厲害的書,可不可以再介紹一下作者呢?
 
 
主編:
他是一個文壇神秘的文人,我覺得跟他的性格有一點點像,大家在看他的書的時候,我覺得他是稍微帶一點點出世的思維,他真正很專心的在開始寫書跟想他冥想到的一些對生命的關卡的時候,幾乎已經是非常遠離了很世俗的生活環境。
到一個比較安靜住的地方,每天的生活就是早上起來,就爬到一個崖邊,看著大海,開始思考……過了一陣子就會回到家裡面,把他在冥想思考的,想到的、看到的事情,就寫下來,再開始反思。
 
 
他也算是新思考先驅的作家,他本身思維受到很多大師們的影響,也蠻喜歡佛陀、聖經的思考。
 
 
當初他就是默默地寫,那時候是默默無名,沒有什麼聲音的,這一本是他最有名的,很多人在看,也翻譯成很多種語言。
 
 
一直到他過世,他這樣的思維跟想法才開始被大家流傳,像大家所認識的。
 
 
主持人:
我看你們剛好一系列都在談思維就是創造自己實相的一切,像人生成敗的靈性7法。
 
 
主編:
很多人都有發現到一些宇宙的真相,或對生命的智慧關卡,每個人的解讀,真正體驗到的感覺又不是那麼都一樣,可能在講同一件事情,也許某一些體會更適合某一些人。
 
 
思維是屬於我們有意識地去做,是我們比較能夠自我掌控的,不管你是真正從思維或是從話語回過頭來去潛移默化你的思維,也有。
如果你願意做,就有可能改變自己所面對的環境。
 
書裡面也分享到幾個蠻重要的觀點。
比方他認為你光是想,沒有用,可是有時候你需要有個目標。
因為目標可以幫助你,比較堅定的意志去完成你要的想法的一些內容。
 
 
如果你沒有目標,就比較容易遇到,本來一開始想說要這麼走了,可是沒有那個目標,隨時一件事情來,就會給你一個打擊,你的想法可能就會立刻轉彎了!
 
 
他認為,我們要懷抱一個正當的,可能不錯的理想目標,朝著那方面前進。
就算你現在還沒有像偉人、科學家,這麼遠大的夢想跟目標,但是你可以專注於你現在要做的事,你的目標就是把它做好。
這個動力會驅使你,就算你遇到挫折,你還是會想到,因為你有這個目標,是屬於會修正你的路,而不是一下子就被你的挫折打擊。
 
 
另外一個,他也蠻強調,我們要注意恐懼跟懷疑,因為它會讓你目標不能前進。
如果你對思想或是對思想的運作法則,或者是對宇宙生命的智慧,有一些看法的話,你可能比較能堅定而不至於很容易恐懼。
 
 
恐懼,那是對於我們想法上一個很大的傷害,因為通常你做某一件事很快樂的去做或是很堅定的時候,你其實心底是想著,我是有可能做到的。
 
 
可是當恐懼這個東西一生出來,是很容易打亂你原本很堅定或是比較能讓你積極向前的思維,所以他提醒你察覺到你有某些恐懼的時候,你可以回過頭來思考,思維法則是怎麼運作,來面對我們的生活跟環境。
 
 
你可以這麼想,比方你可以思考,我們通常都會認為環境影響我們很大,我們可能沒有想過你的所有想法會變成你的一種習慣,習慣會決定你很多事情的做法,你變成是很不自覺的在反應某一些事情,可是你不知道,它是你潛在的一些想法造成的。
 
 
但是如果你有察覺到這樣的因果關係,你就會知道,如果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有一些事情可能環境對我們的影響是沒有那麼大的。
 
 
這一本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告訴我們思維運作的一些小模式,它的特色就在於他的淺顯跟直白,如果你細細想,其實有蠻多的概念可以變成日常生活中,提醒自己的一些見解。
 
 
主持人:
我可不可以幫聽眾朋友來問一下問題,妳剛才講,思維決定環境,但是很多人早上眼睛一睜開,可能生存問題就要去打拼,孩子在吵,就要趕緊去顧小孩,公司也很多雜事,沒有故意想別人怎麼樣,但是別人就會不小心丟很多那種爛攤子或是一些工作來讓我做,那怎麼辦呢?還是一直被困在這個環境裡面......
這本書的作者怎麼樣扭轉我們的這些事情呢?
 
 
主編:
裡面有舉一個很特別的例子,我自己覺得是蠻嚴重的字句。
他說你不管是奴役別人的人,跟被奴役的人,其實大家都是彼此的促使者,不管你是受到環境的牽引,或是已經屬於可以扭轉環境的那一種人。
意思是一樣的,「大家會覺得你是那一種暴君,一定都是你很壞,受奴役的人一定都是你很不好,一定是完全受委曲的!」
他會認為不是,他認為如果你心裏真正想要去改變這個狀況!當然它可能會有困難度。
 
有些人雖然表面這樣講,可是是期待別人來拯救他的,而不是他自己做出改變。
投出這樣的環境,到另外一邊,他可能還是會受到類似環境的影響,他自己本身沒有做出他想要做的。
比方說,他也許不想要做這份工作,覺得這份工作錢又不夠,又覺得老闆壓榨他。
有些人用的方式是,既然老闆都同樣要壓榨我,我就做得不那麼認真一點,那是陷入惡性的循環,因為老闆可能會一直念,或是說你不夠認真,你又繼續覺得被壓榨。
 
裡面提到一個故事的例子是說,他雖然是這樣子的,很辛苦就逃出去了,後來決定用餘暇的時間去做一些可以讓自己更好的事情,也許這個環境不成,可是他可以找到一個更好的環境,有能力去做其他的選擇。
 
 
裡面有提醒我們,比方說,我們看到一個好人,可是他是遇到很壞的事情;有一個壞人,他可能遇到很好的事情。
大家都沒有想過,好人裡面可能有他壞的那一面,壞的人裡面可能也有他好的那一面,在某種程度上一些事情的境遇下,可能呈現的那個壞人他好的本質,讓他稍微好了,可是他能不能常久,我們不知道。
那那個好人,他所遭遇到不好的事情,你可能不知道他的思想裡面,有沒有一點點可能稍微比較邪惡或偏掉的,在表面上大家都認為他是很好的一個人,為什麼他會遭遇到那樣子的事情。
 
 
他認為人心在想什麼,本來就是很複雜,我們不可能看見一個人本質裡面,他思考的所有事情,所有潛意識裡的想法,所以我們也不可能這樣子直接去評價他好人沒好報。
某些地方可能好人是有好報的,可是他的確有一些促使他這樣子的行為跟想法,因果造成他可能面臨一些可能考驗他的事情。
會認為說好事壞事,你遇到的境遇,不完全是很不好的。
他是告訴你,你本質可能有些什麼東西,你想到了,改變了,會換另外一個境遇給你,不管是好或壞,都可以當它是一個學習的狀況。
 
 
主持人:
思想創造一切,之所以我們會有這麼多的狀態,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端看我們內在到底想了哪一些,這本書真的很棒,柿子文化出版,雖然小小一本,影響我們怎麼創造自己的實相,書名,你的思想決定業力,謝謝煜婷跟我們分享這本書,謝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