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振中先生的新作《书法》,讲到关于书法的构成,有个小困惑,分享出来求解。 邱振中 邱振中先生说,书法“构成”,即“形式构成”,或叫做“视觉形式”,这一点容易理解,邱老师继续解释说:书法作品可以看作是由一些运动着的毛笔线条在纸平面上不停分切空间而得来的图形。 后面这句话读起来好像很拗口,但可以分层来解读: 第一,去掉一些定语,就是书法作品是图形; 第二,图形是通过分切空间来形成的; 第三,分切空间是由线来完成的; 第四,这些线是运动着的,在不停地分切空间。 这似乎不难理解,小编以前曾听过崔志强老师和大雨廔老师讲过书法构成,还专门写过文章谈了一些认识,文章链接如下,可自行参考: 国展创作的公式或规律?此图有内涵有干货,解释了书法入展的缘由 书法秘笈?书法构成思维是科学的方法论,弄懂它作品就容易入展了 关于书法构成,结合行草书创作似乎更容易理解。 小编的疑惑是下面一段画线的文字: “一件书法作品的主要成分是毛笔书写的汉字以及决定其排列顺序的文词,用书法的术语说,就是笔法、结构、章法与文词……” 意思是文词是书法构成的要素呗? 这里说的“文词”是啥? 文字内容的含义还是文字本身? 邱振中书法作品 邱老师把文词列入书法构成的要素,并用了些篇幅论述。 但论述的语言有点学术化,不接地气,生涩难懂,有这么一句:把书法看作由文词内容所制约的线的运动所产生的结构与空间…… 不知所云。 如本文开头所说,既然书法构成是“视觉形式”,那就不应该和文词的含义有关系,有关系的应该是书写的文字,或者说汉字的结构组成。 文中也说“文词内容制约线的运动”,意思大概就是这个汉字的组成结构决定了这个字的写法如何安排字内空间与字外空间更合理。 个人理解还不准不全,有点小困惑,是不是这个意思呢?请老师书友帮忙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