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见广富林遗址 作者 杨瑞福 1. 我已经是第三次到广富林遗址了,但只有这一次,我能够面对面和遗址对话。 第一次去的时候,遗址基本上是完全开放的,任人自由出入。但是,除了那些尖顶的建筑之外,还有些刚建成不久的仿徽派院落,稀疏地竖立在荒凉的院子里。 任何值得记忆的历史,都必须从孤独中走出。 第二次去的时候,广富林已经开始大规模修缮了,看来,自夸为“上海之根”的广富林,终于在寻根的路上觉醒。 然而,我只能在残破的砖墙外远眺,可以看见故意把古人类进化史埋在地下的那汪湖水。湖水的清冽,只是一种表面的展示,任何的真相都有待于孜孜不倦的勘查。 还可以看到宝塔,看到一座接一座相连的石拱桥,它们都并非古迹,却在特意塑造江南的旖旎诗境,那些最早为生存而搏斗的人们看不到。 2. 1958年的某一天,当地农民在开河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一片遗址。原来,任何有价值的发现,都起源于一次偶然,除非你不想保存历史。 六十年了,这是修缮遗址第一期工程所需的时间,毁灭可能只用几分钟。 不会再有打着“文化大革命”旗号的文化浩劫了吧,自然界的一把火,它的破坏力远比不上人心的狂热和愚昧。 最早到达现场的考古人员很辛苦,他们极力寻找更多出土的文物。 几片碎陶、几粒谷物的残渣、几根没有彻底朽烂的木柱,甚至人骨和兽骨,都考验着这群人的智慧。 也许他们的大半生都在挖掘真相,但更多的真相依然被埋没。 时间也是手心里捏着的一把土。 3. 我买了一张25元钱的半价票,就从石头垒起的碉堡边进门了。 广富林服务中心的大屏幕里,美轮美奂的景每一秒钟都在变换,我站在屏幕前,成为这一片幻境的临时主人。 刻写着很多精妙对联的石牌坊,在马头墙的身边享受阳光。红梅初开,金黄的迎春花在预告春风的归来。 骨针广场是最先逗留的地方。 这可能来自于遗址公园设计者们的一种灵感,他们从先民留下的残物里,希望能有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物体,让游客们在仰望之余,立刻进入到四千多年前的艰难生涯。 几十米高的一个白色骨针雕塑,它的针尖正对着地面,向上,再向上,直到我看见它穿线的孔。 这一刻,骨针比天更高大。 4. 木雕纪念馆是值得一去的。 这些默默雕刻木门、木窗和木屏风的工匠们,都没有留下名字。 他们遗憾吗,没有艺术家的桂冠,只有不会说话的作品,在无声叹息。 作品的内容,大都来自于传说或戏剧。 除了西厢记、红楼梦这些名著,更多的是展示中国古老的风俗礼仪,或者是宫廷战场,一群群的仕女在翩翩起舞,一堆堆的将领在挥刀厮杀。 谁看懂了这一切,谁就有资格成为下一件木雕上的人物。 你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求得永生吗? 5. 我更愿意把这一次游览,称作是一次对于古人类的觐见。 在考古人员的想象中,他们几乎都是赤裸着上身,一块小小的兽皮勉强遮掩着下身。 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茅棚里,他们只能用枯树枝点燃经常熄灭的火,冷得刺骨的风,不会懂得怜惜生命。 目前保护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遗址,在我一步步走下湖底的时刻,悄悄揭开蒙着的面纱。 历史原来也是一条河啊,青浦的淞泽是一个源头,松江的广富林是另一个源头。 上海的古文化,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作为近代渔村而华丽转身的上海,它也在惊诧自己,在良渚文化的辉煌后面,竟然也有如此惊人的发现。 所发现的灰坑和墓葬里,看似普通的陶罐、陶壶和石镰、石斧,每一件都在叙述活着的艰辛。 你是否愿意为此穿越一次,体验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狩猎、捕鱼或种植;或者,让自己的一片碎魄,飘入行道两边仿真先人的肉躯之中,举手抬足一番? 时光如飘逝的云彩,在这里,你真的会像孔子那样感叹人生的短促,世事的无常。 广富林,已经不仅仅是松江区一个小村的名字,更是一个漫长进化史的缩影。至于风靡一时的云间二陆,明末清初的斗士陈子龙,都是历史长河里的粼粼波光。 2019.2.6 作者简介 杨瑞福,男,1946年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宁波。上海市作协会员,在四川德阳工作了38年。从1979年开始写诗和散文诗,八十年代起陆续有诗和散文诗发表在《星星诗刊》、《黄河诗报》、《扬子江》、《上海诗人》、《散文诗》和《中国诗人》等多种诗歌报刊上,目前返聘在上海的诗歌之乡“顾村”,担任《诗乡顾村》诗刊的责任编辑。主要代表作有诗集《把阳光贴在窗棂》;获得过上海和国内多次诗歌比赛的奖项。 往期精彩回顾 守望梦中的家园公众平台文章征集活动 一、平台主旨: 以文会友,传承中华文化,歌颂美好,寄托相思,守望心灵的家园。 二、主要栏目: 文学原创、文学欣赏、作品朗诵、平台K歌、戏曲演唱、美食原创等(可根据情况随时增加和调整栏目)。 三、约稿: 1.文学原创:作品须本人原创,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2.文学欣赏:推送省内外名家名作,旧作原创均可,但需经作者本人授权,但旧作(在其他媒体刊登、推送过)无打赏。 3.作品朗诵:要求与“文学欣赏”栏目要求相同。 4.平台K歌:推送市内外歌唱爱好者歌曲。 5.戏曲演唱:推送市内外戏曲爱好者演唱、名家名段。 6.美食原创:推送网友自制菜谱。 四、其他事项: 1.来稿请于正文后附作者、朗诵者、演唱者、演唱者个人简介和照片。 2.读者赞赏金额的60%作为作者、朗诵者、演唱(奏)者、原创者稿酬,40%用于本平台运行维护费用,原则上7天后发放作品打赏费用,7天后打赏留作平台维护费用;同题诗和诗歌以及其他各类比赛打赏、3元以下打赏,不发放作者个人,留作平台维护费用。 3.投稿作者敬请关注本平台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转发文章到朋友圈以及所在的微信群,以提高文章阅读量。 4.投稿邮箱:907557420@qq.com 投稿微信:zzy18972193058 五、平台顾问: 总顾问:黄明山 小说顾问:郭啸文 现代诗顾问:郭红云 古体诗顾问:砚 浓 散文顾问:王 宇 音乐顾问:吴汉高 六、平台编委: 主任:晓岸瘦风 编委会副主任:杜德武 责任编辑:青牛 成员:胡蝶、修远、晴空、萍聚、神仙自在、李勇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