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散文《白活儿》论生死 作者 萍聚 前天,在市作协群里,看到吴斌老师发的纸刊散文《白活儿》,(当地人把操办丧事说成是白活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喜事),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时,蓦地就涌出一种好奇,想一睹为快,一探究竟怎么个白活儿。果不其然,文章很吸引我的眼球,读完后给我留有非常深刻的印象。真可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讲的是他同学——涂孙武,因下岗离职找不到任何“活路”,索性做起了“死路”生意。这是一门即不能讨价还价且庄严肃穆的活儿,操办丧事的主人一般都很舍得为逝者花钱,办的越隆重越表示对逝者和神灵的敬畏之心。当然,也有爱面子讲排场的人。所以,活着的亲人都愿意花钱来遵循这种隐含迷信的礼制。死与生是同等大事,甚至比生更为重视,涂师傅刚入门就做的顺风顺水,这也许就是“神灵的庇佑吧”。当看到文章里这一句——“乡党委还用毛主席语录,人总是要死的……”时,我害怕死亡的恐惧感油然而生。我想没有谁愿意接近死亡,也没有谁了解死亡,更没有谁会不惧怕死亡。哪怕是苟且的活着也不愿意去死,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就如英国哲学家培根的随笔里所写,“人们害怕死亡,就像儿童害怕黑暗中行走一样,而且儿童听到的故事越多,其天生的恐惧也就越大,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亦复如是”。虽然没有人能说出死亡的感觉,那是因为没有人能从遥远的死亡之境中重新回来,死亡对于我们来说是神秘的魔鬼,是黑暗的深渊,然而又是不可避免的终极之旅。虽说人总逃不掉一死,但活着的时候就得抱有希望,努力的、好好的活出有价值的人生来。比如今年的新冠肺炎病毒,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至人间,弄得是人心惶惶,好像全都步入了死亡的深渊,听候死亡之神对我们的宣判,但我们不畏艰难险阻,齐心协力;我们众志成城与病毒抗战到底的信心十足;我们有白衣天使的大医精诚;有迷彩军人的铁骨铮铮,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我们虽然对死亡的凶神恶煞感到恐惧,对命运的安排感到不公,甚至有很多病毒感染者埋怨过苍天对生命的最后一刻的冷漠和无情,期盼死神早日到来,免受病痛折磨。但这种不珍惜生命,持有消极情绪的人是软弱无能的。我们可以把死亡看作是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旅程,那就是一条圣洁之路了。死亡给予我们的似乎只有恐惧,但是,死亡——这与生同等重要的大事,难道给予我们的仅仅是恐惧吗?关于这些,我们已无法在去世的人身上找到答案,我们只有在活人身上去寻找。但在他们生命奏章的最后一刻,他们才明白,死亡也是无所畏惧的,因为有爱在我们身边。此时,他们才知道死亡是伟大的,因为它使活着的人更懂得活着的意义。面对死亡,才知道生活的美好;才知道应为生命而蓬勃奋斗。生与死是对立的,但活着的意义,却可以在死亡的呐喊中体现出来。其实,当新冠肺炎患者面对死亡的时候,默默无闻的白衣天使们也徘徊在生死边缘,他们也有亲人的牵挂,但却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生命同病魔作斗争,无时无刻不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但他们从无怨言,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难道他们不怕死?——不,他们也怕,他们也有父母子女,但他们更懂得怎样珍惜生命。曾经有名人这样说过:时间不能增添一个人的寿命,然而光阴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对白衣天使来说,怎样才算“珍惜”?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贪图享乐,追求安逸?或在紧急关头,贪生怕死,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当逃兵?诚然,这样也许活得很好,但决不是珍惜生命,只能是轻视生命!当生命显示终点时,只会觉得白活了一生。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是在短暂的一生中,不但不会轻易消磨时光,而且在关键时刻,他们敢于奉献——奉献青春,奉献生命,这才是从珍惜中获得的生命价值——医生所追求的人生价值、人类应该追求的人生价值。正如吴老师的文章里所说,“人生,生生死死似草芥,往往复复如季节;人生,没有加法只有减法,是背负艰难走向死亡的过程。“死丧无日,无几相见",善待身边的人,包括逝者,或许就是在积功德。是啊!人的生命是爱,帆的生命是风,没有爱的生命,就像没有风的帆一样空虚。爱就是石头敲出的星星之火,爱之火,点燃熄灭的灯,照亮前进的路,爱之路,引你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都不要——白活一回……
个人简历: 萍聚,本名杜官萍,湖北省潜江市高石碑人。爱好音乐,看书。劳动之余喜欢写日记,唱歌。现为潜江市作协会员。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