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转弯

 曾仕强 2021-01-23

文/陈永武

大概在2007年左右,我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困惑,同时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感到迷茫


在看书的过程中,看到维克多·弗兰克对人生意义的认定,是“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

那时自己正处在极度的痛苦之中,那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了吧,可是仍感觉不到自己对此意义的认定。

所以依然在不断的寻找,对生活有着非常坚实的东西。

1

开悟

那时候女儿已经5岁了,就想着要给她些教育,可是具体要给些什么教育?我也不知道。

好像要跟上社会的风潮,去弹琴、跳舞什么的,就在这时候在网络上,看到了曾师讲的《家庭教育》课程。

一边自己看,一边想着怎么落实到具体的家庭生活中。

发现曾师所讲的家庭教育,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品德”,与社会上流行的,要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而是要让孩子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可自己对做人做事的道理,也非常迷惑,所以便反复的看《家庭教育》《婚姻和爱情》《亲子关系》这齐家三部曲。

慢慢了解到,家庭是我们社会上的最小单位,中国文化的起点,就是在家庭里面落实的。

所以孔子才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越深入了解,发现我们的教育,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便想去彻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顿悟

又看到了曾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易经的奥秘》,因为前面看过一些视频,所以感到非常亲切。

但是还是不懂,觉得怎么又把这么古老的书拿出来讲呢?

偶然的一次机会,在市场的书店里发现曾师的书,竟然是以“养生”的书目出现,看了一下字体和内容,还是感觉挺好的,所以就买了一本。

在现实中发生一些事情,感觉好像这种情况曾师说过,所以直接现抄现学,果然比较奏效。

于是开始买书和听视频,尤其是那些“人生智慧系列的书”,听了又听。

听了课程后,感觉曾师把所有的中华文化都已经讲完了,包括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情态。

但是这样的悟通,在一刹那就发生了,或许面对电脑思考、看着人群、静静看书的时候。

慢慢了解到《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缓缓了解到我们的社会组织形式;渐渐了解到中国人的处事方式和行为意义。

喜欢上了周围的人和事,也知道怎样去更好的工作。

所以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改变了许多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以及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认定。

3

领悟

曾师是我在国学文化上的引路人,明白只有跟随曾师思想,才能开悟智慧,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只有在具体生活中去实践,才能验证学习的效果,人生的价值是在“内”,而不在“外”,所以我们需要,始终修炼我们的“心”。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只有自己改,而且能改的部分很有限。

让我们对照曾师智慧,反省自身经历,结合古代圣贤思想,以此启发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所以,曾师把我带到了一个全面阅读中国文化经典的历程上来,有种醍醐灌顶的领悟,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每次自己坚持不下去,就会想起曾师,耳边传来曾师的理论,丝毫不敢懈怠,坚守正道,奋勇前进。

END

作者简介:

陈永武,系甘肃永昌县人,普通公务员,偶然接触到曾老的著作和演讲视频,从此便结合现实进行认真的学习和领悟,收获颇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