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能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文科吗?”

 冬不拉拉 2021-01-23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1年第2期

@文/渡云

许久未见,约了大学时代的好友帅博吃个饭,叙叙旧,顺便一起吐槽一下这复杂的2020年。

席间聊着聊着,便回忆起当初上大学时候的事。“可以说,后来的一切,全都在我们选择学文科的时候就决定了。”帅博放下酒杯,轻叹一口气,说道。

他这句话,一下让我回忆起多年前的一幕。

“如果能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文科吗?”

第一次切身感觉到文科毕业生就业难,是在毕业那年的招聘会上。司法局招聘位前挤了足有百十来个应届生,而且几乎全都是女生。这场面让我禁不住抬脚过去凑凑热闹。到近前一看,发现这些学生的简历上,写的不是中国政法大学,就是中国人民大学,还有北大的。再往里看,发现招聘方的面前已经放了厚厚一摞的简历,还不断面无表情地接着新的简历。我一看这架势,赶紧退了出来。

那么,这么多人应聘几个岗位呢?两个。

帅博笑着回忆时,神情既有戏谑,也有无奈,甚至还有一丝苦涩。

这是在2007年。当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为495万。

2020年,应届毕业生总人数超过874万,几乎比2007年翻番。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文科生面对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其实回首我们一路走来的过程,就会发现,帅博说的“一切在选择文科的时候就决定了”不无道理。

帅博跌宕起伏的奋斗

想当年,帅博从高考大省山东省拼杀出来,以全县文科第二的成绩考入北京,拿到当地企业赞助的奖金,真可谓一时风光无限。帅博英语好,球踢得好,为人谦和有礼,乐于助人,是公认的我们那届学生里面前途无量的人物。可是现实也很快就教育了包括在他在内的我们,当时是多么的无知幼稚。

2003年,也就是我们考上大学那一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382.17万人,比上年增加61.67万人,增长19.24%。

另一个数字则是:从2002年开始,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一涨一降之间,已经埋伏下了我们日后的人生尴尬。

毕业时,帅博凭借英语底子好,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外企的工作,后来的职业生涯也是历尽艰辛坎坷。还好的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选择救了他:没有怨天尤人,也从没有放弃过努力

“如果能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文科吗?”

为了尽快增加工作经验,无论是不是他分内的活儿他都干,毫无怨言,于是,加班到凌晨是常事,甚至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也不算罕见。只要有点时间,他就复习准备司法考试。而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半年时间里瘦了30斤。这份“成绩”固然是会让多少想减肥而不得的朋友咬牙切齿,但是那段时间的帅博,脸颊是塌的,眼圈是黑的,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

三年之后,他终于拿下了被称为“天下最难过”的司法考试。

这本是一件喜事,但他没有向我们张扬或炫耀,甚至从未提起。这份低调虽然有他性格的因素,但在我看来,只是因为一张司法执业资格证,远远不能满足他对自己的期待罢了。

帅博工作几年后攒了些钱,跑到美国读了一年书,拿到硕士学位。回国后又经过几次跳槽,兜兜转转,如今在一家上海的世界五百强做法务。虽然每天仍然很辛苦,但好歹是拼搏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体重也恢复了不少。

“如果能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文科吗?”

帅博所经历的一切,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文科生奋斗的缩影。

在我的所有同学里,他是少有的坚持住自己专业的人。大部分同学都改行了,没有做跟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有的回老家在事业单位谋了份差事,有的则考了教育学的研究生,还有的做了外贸业务员。总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值得庆幸的是,努力拼搏,在这个时代还是有用的。人生即使选择失误,也仍然有余地先抑后扬。

老鱼的顺风逆袭

相比之下,我所认识的学理工科的朋友,讲出的故事往往不同。其中有一位绰号叫老鱼的朋友,可谓靠时代红利实现了人生逆袭。就我对于二人的了解来说,老鱼在很多方面的能力、素质都不如帅博,比如他成绩一直只是中上,从未拔尖;比如他性格比较腼腆,朋友不多,情商最多只能算是普普通通。但是,形势比人强。

老鱼当初是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院校读的信息工程专业,并不会写代码,没有能力去当“码农”,但我们毕业时正是社交网站在国内兴起的时候,他也跑到上海,加入了一家初创公司做产品方面的工作。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这家公司没能找到新的投资,在2009年关门。老鱼有了两年的项目经验,很快进了一家不差钱的互联网公司,跟着从硅谷回来的老大做产品。又过了三年,他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做了产品经理,这时候,老鱼的薪酬开始按年薪算。

“如果能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文科吗?”

等到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再和老鱼联系,他告诉我他现在在一家央企负责移动端的产品项目。至于收入嘛,在我们这代“打工人”里面,算是拔尖的了。

帅博和老鱼,我身边众多文理科朋友中很普通的两位,按起点和天分来说,帅博是要高出老鱼不少的。但是,在近二十年的时光变迁之后,他们之间的差距不说云泥之别,也绝不是一星半点了。

不说别的,在房价开始加速上涨的那几年,帅博的钱都攒着用来准备留学了,而老鱼则踮踮脚在上海付了一套小两居的首付。今天,帅博还在为上海买房攒首付,而老鱼则早已通过腾挪,一套变两套,住一套租一套,没有一分钱的还贷压力,两口子挣的钱全都用来满世界享受生活,以及给孩子交私立学校那高昂的学费。

如果可以重来,你会作何选择?

如果只是从世俗定义的成功来看,毫无疑问,老鱼是人生赢家。

这种实打实的差别,不能不让人感叹,我们的选择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多么深远的影响。

所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毒鸡汤”,似乎没有比这时候更适用的。

知名主持人老梁曾经在电视节目里说,为什么文科生比理工科生就业困难得多?因为大学设置文科专业的成本低,如果一个大学需要扩招,那么设置文科专业、多招文科生是最便捷的办法。

有一组数据可以支撑这个观点。就拿法学专业来说,2001年,全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为292所,到2005年,短短四年间就增长到559所,如今,全国已有600多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数据,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等10个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规模最大。

可能有人会说了,并没有人强迫你们去学文科啊。没错,其实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有足够的人生经验去了解到文科就是比理科难就业,哪怕只是道听途说,心里多少也会有个数。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每年仍然有一波又一波的男生女生投身到文科的阵营中。

这个社会并不是不需要文科生,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社会科学,都对一个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只能说,我们恰好处于一个更需要“有用”和“效率”,而不是春花秋月的时代

“如果能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文科吗?”我问。

帅博略加思索,苦笑了一声:“一定会换个专业和学校,但是很可能还是要选文科的,谁让咱的数学和物理成绩没那么好呢?”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责编:郝劲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