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就是社会,这几句话说得太绝了,这就是现实

 昵称9894541 2021-01-23
1/10

北宋群星璀璨:欧阳修、司马光、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朱熹、沈括、王安石,但范仲淹一定是最闪耀的那个星。他也是宋仁宗时代最杰出的"文武全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先祖范履冰在唐朝时曾任宰相,而父亲范墉也曾任节度掌书记,但到了范仲淹,其父在他两岁时便因病去世,家道中落,但范仲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勤奋努力终于走上了官途,范仲淹天性耿直,做事脚踏实地,遇事秉公办理,所以他也被朝中各种势力所排斥。

<p>北宋群星璀璨:欧阳修、司马光、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朱熹、沈括、王安石,但范仲淹一定是最闪耀的那个星。他也是宋仁宗时代最杰出的"文武全才"。</p><p>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先祖范履冰在唐朝时曾任宰相,而父亲范墉也曾任节度掌书记,但到了范仲淹,其父在他两岁时便因病去世,家道中落,但范仲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勤奋努力终于走上了官途,范仲淹天性耿直,做事脚踏实地,遇事秉公办理,所以他也被朝中各种势力所排斥。</p>
<p>范仲淹26岁时,通过科举,成功及第,当然不是什么举人、探花更别说是状元了,范仲淹以前100名的成绩为自己谋得了一个办事员的公差,他也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范仲淹兢兢业业,不出3年,即升任为</p><p>集庆军节度推官(相当于现在的部门领导)。</p>
<p>由于没有背靠大山,范仲淹的升迁之路也变得异常辛苦,在原有的岗位上范仲淹持续了五年之久,到了33岁,范仲淹才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被派往泰州西溪盐公干,在这个岗位上,范仲淹完成了他的开山之作:范公堤(修建从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镇至阜宁县长达290公里的捍海堰)。</p>
<p>时间到了1027年,当时39岁的范仲淹大胆向宋仁宗敬献《上执政书》,其内容主要包括北宋潜藏的危机,关注百姓,改革理念等思路,这也得到了当时宰相王曾的高度认可,宋仁宗至此也开始重视范仲淹,并将他提携到了</p><p>秘阁校理的位置。</p>
<p>公元1029年,不知天高地厚的范仲淹直言劝谏当时把持朝政的刘太后,让其安享晚年,将实权还于宋仁宗,结果可想而知,范仲淹被赶出了京城,又回到了基层岗位。公元1033年,刘太后驾崩,宋仁宗又开始重新启用范仲淹,任命为</p><p>右司谏,但好景不长,范仲淹直率的性格让他在无意间得罪了宋仁宗,于是又被赶出了京城,回基层工作。</p>
<p>范仲淹回到基层后,更加努力地工作,不辞辛劳地将睦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台阶,还一气呵成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萧洒桐庐郡十绝》、《出守桐庐道中十绝》等,成为广为流传的佳作。到苏州任职的范仲淹,修水利,通五渠,引太湖,做了不少利于百姓的事。</p>
<p>由于范仲淹的显著成绩,治水有功,公元1036年,宋仁宗再次把范仲淹升任国子监,"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正所谓锋芒毕露,这样的工作态度得罪了权相吕夷简,吕夷简在范仲淹的《百官图》上诬陷范仲淹结党营私,范仲淹再回基层。</p>
<p>公元1040年,边境告急,西夏王李元昊来犯,宋仁宗又想到了有军事才干的范仲淹,再将其升任</p><p>龙图阁直学士,范仲淹不负所望,御敌有功,上书加强边境边防,提高边防战斗能力。公元1042年西夏撤军。</p>
<p>公元1044年,范仲淹与欧阳修等重臣开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庆历新政,但还未见成效,便夭折了,改革毕竟会触及一些集团的利益。宋仁宗无奈再次将范仲淹下放基层,而宋仁宗还是踏踏实实的在邓州教育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p>
<p>"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范仲淹一生最好的写照,也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p>
1/10

北宋群星璀璨:欧阳修、司马光、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朱熹、沈括、王安石,但范仲淹一定是最闪耀的那个星。他也是宋仁宗时代最杰出的"文武全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先祖范履冰在唐朝时曾任宰相,而父亲范墉也曾任节度掌书记,但到了范仲淹,其父在他两岁时便因病去世,家道中落,但范仲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勤奋努力终于走上了官途,范仲淹天性耿直,做事脚踏实地,遇事秉公办理,所以他也被朝中各种势力所排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