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眨眼、咧嘴、吸鼻…4岁男孩突变“表情帝”!医生检查后发现问题不简单

 西南儿童医院v 2021-01-23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

你口袋里的“医生朋友

育儿科普、医生讲堂、在线问答

为保护患儿及家属隐私,文中真实图片均打

眨眼睛、噘嘴巴、吸鼻子……

如果宝宝的小脸上突然出现这些动作,你第一个想到的会是什么原因呢?

前段时间,医院就接诊了一个这样的孩子,名叫小毅(化名)。

▽复诊时,小毅(中)与孟青主任合影

在来医院之前,小毅这些“怪动作”已经持续2个多月,连小毅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小毅妈妈告诉我们,孩子总是时好时坏,尤其是感冒或闹情绪时,眨眼、噘嘴的频率还会越来越高。

孟青主任清楚的记得,小毅第一次来医院时,症状的频率已经达到了每2秒钟一次;

除此之外,面诊时妈妈也提到,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差,上课总是不守纪律,私自下座位、好动、小动作多、脾气也急~

结合着妈妈的反馈,孟主任为小毅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检查;

包括:MRI检测、CT检查、脑电图、注意力检测,以及其他常规检查;

发现才4岁的小毅患上的竟是抽动症,而且更让人心疼的是,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还引发了新的共患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什么是抽动症?它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呢?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抽动症在医学上又被称作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突发、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

如:眨眼、挤眉、龇牙、做鬼脸、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等。

有的还会控制不住的说脏话,甚至出现猥亵行为。

40%-55%的孩子在抽动症状显现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比如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等。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前期征兆。


家长可以留心孩子是否有这些感觉,及早干预,能大大降低抽动症对孩子的伤害。

抽动症的病情常有波动性,也就是小毅妈妈提到的“时好时坏”。它常常会因为孩子当时的身体状况、所处环境等出现变化。

比如感冒、情绪波动、剧烈运动,都会让孩子的抽动症状更为严重。


▽孟主任查房了解孩子康复情况

另外,据临床证明,小儿抽动症一般先从面、颈部开始,然后再逐渐向四肢蔓延;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已经表现出了四肢或身体上的抽动,很可能症状就较为严重了!

抽动症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除了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形成反社会人格外。

79%的抽动症孩子还会出现1种或多种行为障碍。在医学上这也被称为共患病。

小毅报告诊断出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就是因为抽动症没有及时得到医治所诱发的。

(*摘自《欧洲青少年精神医学杂志2011期第20期》“欧洲抽动秽语综合症与抽动障碍临床评估准则”)

由于抽动症状的复杂性及易复发性,所以在抽动症的诊疗方面,除了前期症状控制阶段外,病症完全消失后的观察巩固期也十分重要。

比如案例中的小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物理治疗,2周多时间抽动症状就完全消失了。但妈妈还是听从医生建议,坚持巩固治疗和复查。

▽复诊时妈妈反映:孩子从症状控制后没有再出现复发的情况。

西西想告诉大家:

抽动症并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它并不会影响智力,也不会传染。


相反的,有部分抽动症孩子还具有超出常人的高创造力。比如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就是一名抽动症(妥瑞症)患者。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更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当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做到不苛责、不过分关注和紧张。

用实际行动让孩子知道,TA只是生了一场普通的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只要配合治疗,就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健康快乐的长大。

End

★医院治疗抽动症用了哪些方法?

★抽动症什么时候干预最好?

★我家孩子是抽动症吗?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