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南古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郊的西溪南镇,地处黄山市腹地,距黄山风景区50公里,距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10公里,距徽州区府地所在地岩寺5公里。
西溪南古村始建于后唐,经五代、两宋,鼎盛于明清,曾经有过“歙邑首富”的美称,迄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因丰乐河穿流而过,故又名丰溪、丰南、溪南。西溪南村被称为“进士第一村”,村中走出过徽州最早的状元舒雅(南唐状元),此人乃韩熙载学生,其形象也出现在了大名鼎鼎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明清时期的西溪南出了不少大徽商,经济繁荣,鼎盛时集镇居者约万人,街面开阔,巷弄深邃。文风昌盛,本地文化名流多,吸引不少文人墨客来寻访。公元1498年,江南才子祝枝山至西溪南舅公家,据丰溪八景之名和意境各赋诗一首,并由著名文士唐允甲题跋,留赠舅公。吴族将此八景诗刻成碑帖,立于家园,现仅存一碑,藏于歙县“新安碑园”。清代画家石涛曾以祝枝山八景诗意作八景图,现藏上海博物馆。
西溪南村,为中国传统村落。
停好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丰乐河和长长的石板桥。
丰乐河边是一片天然的湿地,郁郁葱葱的枫杨林延绵近四公里,构成了西溪南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
不期而至的大雾里,枫杨树影影绰绰,临溪照盼,姿态万千。
宝善堂,始建于明代末年,为清代光绪六(1880年)庚辰科状元黄思永之祖宅。黄思永是继李鸿章、曾国藩第一波洋务运动之后,第二波近代改革大家,他的改革行动一直延续到清亡。现代中国的工商业,如多开通商口岸、修建铁路、开采矿藏、发行股票债券,头等功臣都有黄思永。黄思永是中国兴办债券股票的第一人,也是收集整理甲骨文的第一人。毛主席称赞他是“中国商业第一状元”。
大门采用八字墙。
说明一下,在西溪南我转了两圈,原因就是因为第一次进去看村里的重要古建老屋阁时没有开门。出来时刚好遇见当地政府招待的贵宾团,于是跟着他们再次转了一圈。宝善堂是私人物业,这次也沾光进去看了。
如梦如幻,充满诗意的西溪南。
图中的这条水坝,就是刚才提到的雷堨。为什么它会被称为小都江堰,看到这里就会明白了。因为它很巧妙地采用了疏堵结合的分流原理。上游来的水被雷堨分成高低两个部分,雷堨里是高处的水流,可供居民生活和灌溉之用;雷堨外的就自然流往下游。当雷堨里水过多时,便会从石坝上溢出,重回丰乐溪主流。
进入枫杨林中漫步
林间湿地居然还成了天然牧场
游人渐渐增多了,西溪南也逐渐热闹起来。
重回溪边街。
前面有溪边文院。
很多民宅重新修整后改为民宿。
东西走向的中街,是村子里古屋保存最好的一段。
一楼很多门板房,以前的商铺了。
过了券门,转入后街。

后街的尽头,就是西溪南村的最大看点,号称“徽派建筑的鼻祖”--老屋阁。
第一次来的时候,大门紧闭。

而老屋阁侧面水池边上的这个貌不起眼的四角小方亭子,就叫绿绕亭。
柱子下端支落在一个形同倒置的大瓷盘的红石柱础上,这是明代建筑特有的覆盆础。

沿着中街往东边走。
村中水道做成暗渠,开口处可洗衣打水。
一路的门板铺面,依稀可想见昔日的繁华。
古韵悠悠
最后又回到了溪边街,小溪上的古桥是西溪南第四个看点。
广济桥
街边的休息亭
福泽桥
永治桥,居然建于康熙年间
对面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

接近中午,雾气逐渐消散,重回枫杨林观赏美景。
别了,西溪南。别了,丰乐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