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溪南古村---梦寻徽州

 木香草堂 2021-01-23

 西溪南古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郊的西溪南镇,地处黄山市腹地,距黄山风景区50公里,距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10公里,距徽州区府地所在地岩寺5公里。

西溪南古村始建于后唐,经五代、两宋,鼎盛于明清,曾经有过“歙邑首富”的美称,迄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因丰乐河穿流而过,故又名丰溪、丰南、溪南。西溪南村被称为“进士第一村,村中走出过徽州最早的状元舒雅(南唐状元),此人乃韩熙载学生,其形象也出现在了大名鼎鼎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明清时期的西溪南出了不少大徽商,经济繁荣,鼎盛时集镇居者约万人,街面开阔,巷弄深邃。文风昌盛,本地文化名流多,吸引不少文人墨客来寻访。公元1498年,江南才子祝枝山至西溪南舅公家,据丰溪八景之名和意境各赋诗一首,并由著名文士唐允甲题跋,留赠舅公。吴族将此八景诗刻成碑帖,立于家园,现仅存一碑,藏于歙县“新安碑园。清代画家石涛曾以祝枝山八景诗意作八景图,现藏上海博物馆。

西溪南村,为中国传统村落。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停好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丰乐河和长长的石板桥。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丰乐河边是一片天然的湿地,郁郁葱葱的枫杨林延绵近四公里,构成了西溪南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不期而至的大雾里,枫杨树影影绰绰,临溪照盼,姿态万千。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穿过枫杨林,一条小溪绕村而过。溪边还有可供打水洗衣洗菜的埠头。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这就不得不提到西溪南的第二个重要看点--千年古堨(音e)“雷堨

雷堨,被誉为“江南小都江堰,位于西溪南村村头丰乐河西岸,为元代公元1278年乡人程迁率子8人开筑。咸丰末年废,同治三年程永和倡议重修。干支渠道长5公里,灌溉田园从西溪南到芝篁至临河村,灌溉面积达2000余亩。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先沿着河边行走。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路口的小土地庙。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前行不远,有一座修葺一新的宅子--宝善堂。
宝善堂,始建于明代末年,为清代光绪六(1880年)庚辰科状元黄思永之祖宅。黄思永是继李鸿章、曾国藩第一波洋务运动之后,第二波近代改革大家,他的改革行动一直延续到清亡。现代中国的工商业,如多开通商口岸、修建铁路、开采矿藏、发行股票债券,头等功臣都有黄思永。黄思永是中国兴办债券股票的第一人也是收集整理甲骨文的第一人。毛主席称赞他是“中国商业第一状元”。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门口的一对爬狮倒是古物,雕刻相当精美。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大门采用八字墙。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说明一下,在西溪南我转了两圈,原因就是因为第一次进去看村里的重要古建老屋阁时没有开门。出来时刚好遇见当地政府招待的贵宾团,于是跟着他们再次转了一圈。宝善堂是私人物业,这次也沾光进去看了。
院子里面有水池假山小亭子,私家园林在古徽州并不算常见。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河边靠近屋子有一排竹林。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渐渐地又见到丰乐河和枫杨林。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林间若隐若现的板凳桥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如梦如幻,充满诗意的西溪南。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图中的这条水坝,就是刚才提到的雷堨。为什么它会被称为小都江堰,看到这里就会明白了。因为它很巧妙地采用了疏堵结合的分流原理。上游来的水被雷堨分成高低两个部分,雷堨里是高处的水流,可供居民生活和灌溉之用;雷堨外的就自然流往下游。当雷堨里水过多时,便会从石坝上溢出,重回丰乐溪主流。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进入枫杨林中漫步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林间湿地居然还成了天然牧场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游人渐渐增多了,西溪南也逐渐热闹起来。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重回溪边街。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前面有溪边文院。
溪边文院,原为潜口镇金山下村吴氏家祠,明代中后期建筑。2006年由西溪南村旅游公司收购,并异地重建。
其实,这吴氏家祠落户西溪南也算是找到了个好归宿,因为西溪南的望族大姓就是吴姓。公元860年,吴氏始祖光公看上了这里,于是便在此定居下来。从此子孙日蕃,逐渐形成了村落。吴氏家族在扬州从事盐业,在金陵开设典当铺,又在运河沿线从事米布贸易,发财后都将财富转移回了西溪南村,修祠建社,兴建学堂,广招名士前来吟诗作对,所以西溪南村自古以来也是一处文艺气息浓厚的地方。西溪南吴氏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有宋学者吴自牧,元诗人吴鼎新,明学者吴海、诗人吴可封、著名徽商吴养春,清学者吴元满、诗人吴崎、书法家吴又和、篆刻家吴凤等。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祠堂为两进,外面是木栅门。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一进门厅,简单的抬梁结构。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二进寝堂。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天井,寝堂部分有抬高。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绿荫山馆,是一家精品民宿。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至此,已经来到村子最西边了。如果时间充裕,沿着丰乐溪边继续前行也是不错的选择。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开始进村。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石板路十分整洁。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很多民宅重新修整后改为民宿。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东西走向的中街,是村子里古屋保存最好的一段。
一楼很多门板房,以前的商铺了。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过了券门,转入后街。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后街的尽头,就是西溪南村的最大看点,号称“徽派建筑的鼻祖”--老屋阁。
第一次来的时候,大门紧闭。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而老屋阁侧面水池边上的这个貌不起眼的四角小方亭子,就叫绿绕亭。
老屋阁和绿绕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从老屋阁侧面可以看出为三进院落,山墙为人字形。房子边上建个大水池,十分罕见。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绿绕亭,砖木结构,通面阔4米,进深4.36米,高5.9米,始建于元天顺元年(公元1328年),由西溪南名士吴斯能、吴斯和两兄弟集资建造,明景泰七年(1456年)重建。祝枝山曾作《东畴绿绕》一诗赞咏绿绕亭的绮丽风光:“庞公宅畔甫田多,畎亩春深水气和。五两细风摇翠练,一犁甘雨展青罗。鱼鳞强伏轻围径,燕尾逶迤不作波。最喜经锄多肯获,丰年定愧伐檀歌!”

亭子两侧设有美人靠。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月梁上有鹰嘴形瓜柱,梁端采用丁头拱,月梁上绘有典雅工丽的包袱锦彩绘图案。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梁底皆注有重修年限。中间大梁写的是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四百多年过去了,梁上的彩绘花纹还十分艳丽。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老屋阁,又名老屋角、吴息之宅,1952年经鉴定为明代中期建筑,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下层矮,上层高。老屋阁占地面积342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五间三进,口字形四合院,通面阔17.7米,通进深19.4米。

 

住宅正面为水平高墙,大门位于中轴线上,用铁皮包镶并建有水磨砖砌成的门罩,顶覆瓦檐,不事雕琢,显得厚实古朴。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入门门厅,两侧开有小门。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刘敦桢与西溪南,介绍老屋阁与绿绕亭被发掘的过程。

刘敦桢(1897-1968年)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湖南新宁人,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注意到柱子最外面的黑色部分了吗?这是为防腐而加的保护层,一般是用皮麻纤维外涂生漆制成的,年久便变成黑色。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四水归堂的天井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柱子形状呈梭形。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柱子下端支落在一个形同倒置的大瓷盘的红石柱础上,这是明代建筑特有的覆盆础。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天井侧有木楼梯可上二楼,靠墙还有小天井。楼下门扇采用的是明代柳条式格栅窗。

先上楼参观。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楼梯上部的重台勾栏。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二楼窗户采用明代方格眼式格栅窗。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楼下地面采用清水磨砖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屋顶采用抬梁式五架梁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中进为进深九檩,在明间缝檐柱与金柱之间,用月梁式的双步架,梁两端饰以云雕,梁上置瓜柱支载架梁,瓜柱与金柱上端之间另加一单步梁,架梁上有脊瓜承托脊檩,两侧置雕花叉手,形如卷云飘带。梁架上承脊瓜与架梁上瓜柱用莲瓣式平盘斗;山面梁架瓜柱下端收杀做成鹰嘴形。墙面梁架采用穿斗式。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月梁上驼峰承托栌斗,单步月梁雕刻云朵云头。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楼上厅堂宏丽宽敞,布置井然有序。厅内不用天花,搁栅外露,为彻上明造住宅,当地称这种构造为“楼上厅。这是有其必然成因的。古代徽州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山高人稀,为防山区瘴疠之气,人们就把楼上作为日常主要的栖息活动场所,所以把楼上厅室建得比楼下更轩敞,逐渐形成楼上厅这种独特的徽派建筑格式。其次就是古代徽州女子又不能轻易下楼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或窥视楼下迎来送往的应酬,楼上也成为徽州女子主要的活动场所。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第二个天井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后进是2001年香港中国文物艺术修复基金会捐资进行修复的,结构与中进相似。
靠近天井一侧设有美人靠。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十分宽敞明亮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后进与围墙之间是第三个天井,墙上开有后门。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下楼,还是从中进开始参观。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楼下中间明间为客厅。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后进天井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明代民宅木雕相对比较简洁。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后进明间客厅。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老屋阁后门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垂莲柱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再次欣赏老屋阁与绿绕亭。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沿着中街往东边走。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村中水道做成暗渠,开口处可洗衣打水。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一路的门板铺面,依稀可想见昔日的繁华。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古韵悠悠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最后又回到了溪边街,小溪上的古桥是西溪南第四个看点。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广济桥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街边的休息亭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福泽桥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永治桥,居然建于康熙年间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对面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接近中午,雾气逐渐消散,重回枫杨林观赏美景。
板凳桥。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河边的埠头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枫杨林环抱下静谧的丰乐溪,一切都那么梦幻,如诗如画。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即使历经千年,雷堨仍然默默滋养着西溪南村的一切。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别了,西溪南。别了,丰乐溪...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西溪南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十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