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针疗法:

 中医夏青海 2021-01-24

1、感冒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

炙法。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孔最。孔,孔隙也。最,多也。本穴为肺经之穴,肺之郄穴 。 

3、咯血穴:孔最。

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1寸。斜向各脊椎刺,捻转。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

操作:1寸。向劳宫方向刺,捻转。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

操作:1.5寸。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

操作:1.5寸。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

操作: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

操作:1寸。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

操作:1寸。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

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

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

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

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

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经官能症穴:承山。

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

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

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

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17、癫痫穴:腰奇。

操作:先刺入后再向上进2.5寸,捻提。  

18、醒脑穴:听敏。

操作:刺0.5-0.8寸,强刺激。主神志不清,昏厥。 

19、脏器下垂穴:百会。

操作:刺后炙20分钟。

主治:胃、肾、子宫、直肠下垂等。

 20、失语穴:人中。

操作:刺8分,斜向上,留25分钟,强刺激。

主治:癔症性失语或功能性失语。  

21、癔瘫穴:涌泉。

操作:1-1.5寸,捻提3分钟,试走。

主治:癔症性瘫痪。  

22、面抽穴:颧髎。

操作:直刺0.5-1寸,泻法。

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23、面瘫穴:下关。

操作:直刺1-1.2寸,泻法。加配鱼腰、四白、颊车更好,火盛患侧耳尖放血,寒盛加鱼际、四白、太阳等。

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24、偏瘫穴:率谷。

操作:健侧刺0.5-1寸,平刺,提捻。

主治:脑中风偏瘫、偏头痛。  

25、脑缺血穴:风池。

操作:刺2寸,捻转,留30分钟。

主治:脑供血不足。  

26、尿频穴:太溪。

操作:刺0.5~1寸,平法。

主治:尿频或尿液次数增多。  

27、降糖穴:胰俞。

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

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28、降脂穴:丰隆。

操作:直刺2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29、三叉神经痛穴:鱼腰、四白、承浆。从下方刺入鱼腰0.3~0.5寸,四白斜向上方刺入0.5~0.8寸,均行捻转手法,可加下关穴。

主治:三叉神经及眉棱骨痛。

 30、枕神经痛穴:风池。

操作:刺2寸,提插补泻,泻法。

  31、前头痛穴:中脘。

操作:直刺1.5寸,泻法。  

32、偏头痛穴:太冲。

操作:斜向足跟刺1.2寸,泻法。  

33、后头痛穴:至阴。

操作:刺0.3寸。 

34、失眠I穴:大陵。

操作:斜向手心刺1寸,捻或提。

主治:思虑过度引起失眠,精神性失眠实证,泻大陵。  

35、失眠Ⅱ穴:风池。

主治:脑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失眠,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颈椎病、脑供血不足。  

36、泌感穴:秩边。

操作:直刺2.5~3寸,如为肾盂肾炎可配肾俞、阴陵泉,如为膀胱炎,可配膀胱俞、三阴交穴,如为尿道炎,可配中极、三阴交。 

 37、降压穴:曲池。

操作:高血压伴高血脂可配丰隆,如肾炎引起则配三阴交。  

38、疟疾穴:疟门。

操作:刺入1寸,捻转泻法,可加身柱穴点刺出血。  

39、甲亢穴:阿是。

操作:直刺0.5~1寸,捻转泻法,突眼可配睛明、四白、鱼腰、丝竹空,心慌气短配内关、神门,消瘦多汗,可配三阴交、足三里。  

40、胃痛穴:中脘。

操作:直刺1.5寸,捻,平法。

主治:胃脘痛、腹胀、呃逆。  

41、胃炎穴:印堂。

操作:向下斜刺5-8分,提捻。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胀气。  

42、止泻穴:申脉。

操作:直刺0.5寸,捻,平法,加灸。

主治:急性泄泻、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  

43、止吐穴:内关与大陵之间。

操作:直刺1寸,捻,強刺激。

主治:胃肠不适及神经性呕吐。  

44、止痢穴:大肠俞。

向脊柱方向刺入1.5寸,捻。

主治:痢疾、肠炎。 

45、便秘穴:支沟。

操作:直刺1.5寸,泻法。  

46、戒烟穴:列缺。

操作:向上斜刺0.5寸,捻,加炙。  

47、肾炎穴:三阴交。

操作:直刺2.5寸,泻法,可配肾俞、足三里、关元。

主治:急慢性肾炎。  

48、急腹症穴:足三里。

操作:刺2寸,捻转泻法。  

49、胆痛穴:胆囊。

操作:直刺1.5寸,快速捻转200次/分。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绞痛、胆道蛔虫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