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9.1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2021-01-24 | 阅:  转:  |  分享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是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在策划服务过程时,应同时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在以下时机,应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

A.管理体系建立之初;

B.承接到新的产品服务项目进行产品实现的策划时;

C.对生产活动中的每一具体环节进行策划时;

D.修改策划时;

E.公司的经营活动发生变化时;

F.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

G.发生事故(事件)及紧急情况后;

H.采取管理方案、纠正或预防措施使策划的活动发生变化时。

一、危险源辨识的工作步骤:

根据公司从事的生产活动的特点和易于辨识的原则,采用分析伤害的方法进行辨识,辨识的步骤为:

A.确定生产活动中容易产生的伤害(如维修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火灾爆炸等);

B.确定那些具有能量的物质或危险物质是造成伤害的根源,即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如高处作业的人员、在人员上方的物体、电及其载体、运转的机械等);

C.分析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条件,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改变方面分析确定,即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的组合是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所需辨识的危险源。

二、公司内的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

B.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

C.发生紧急事件(如发生火灾抢救过程中存在的危险);

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相关方)的活动;

E.工作场所内的生产作业设备(如机械、设施、附属设施和工具等,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租赁或临时进入的外部设备)。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A.询问、交谈:选择从事某项工作有一定经验的人询问交谈,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险源;

B.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以找出存在的危险源;

C.查阅有关记录:查阅被辨识部门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D.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危险源信息,通过分析辨识存在的危险源;

E.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被辨识部门成员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危险源;

F.安全检查记录:通过查阅检查记录,可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公司生产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主,结合其他方法进行。

四、对于不立即采取措施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应停止作业活动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五、风险评价

1、本公司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和经验判断法相结合;

LEC法的评价方法:

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0.5 可以设想,很不可能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大灾难,十人以上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伤残 1 引人注目,轻伤需要救护

D.风险等级划分(D=LEC)

风险度 风险水平 风险等级 >320 不可容忍 一级 160-320 重大风险 二级 70-160 中度风险 三级 20-70 可接受风险 四级 <20 可忽略风险 五级

风险评价由管理部组织具有丰富生产经验及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打分,分值经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后作为风险评价的分值。

2、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不可接受风险)

公司规定风险值在70分以上的为重要危险源。

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均应判定为重要危险源: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2.3各部门根据上述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及时报送给制造部。制造课审核所有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并反馈给各部门。

4.2.4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确定的重要危险源,要填写《重要危险源清单》。

4.3风险控制策划

4.3.1安全管理人员监督、协调各单位对发现的危险源和确定的重要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

4.3.2与重要危险源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以减少企业的损失,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4.3.3对重大风险应首先考虑消除,其次考虑整改,风险控制策划如下表:

4.3.4对于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的分值大于320分的一级风险应停止作业活动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4.3.5风险等级属于二级以上的应采用运行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加以控制。

4.3.5风险等级属于三级的,通过运行控制、培训和绩效测量等程序予以控制。

4.3.6风险等级属于四级的,依照各项管理制度由各作业岗位自行控制。

4.3.7风险控制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小、隔离、个体防护”的原则,对

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

4.3.8公司及时提供实施重大风险控制措施或方案的资金、专项技能、防护

设施和用品等必要资源。

5.0相关记录

《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重要危险源清单》

6.0参考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11)

献花(0)
+1
(本文系清风日照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