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师讲:怨恨心理久了容易得高血压、关节炎、甚至中风

 y1-e 2021-01-24

剪辑、文字仅供学习、参考,难免有误,请以录音为准!!

录音节选

文字摘录(请以录音为准)

“云何为恨”这个文章的翻译方法,是佛学、佛教的文学,所谓这个倒装的句子,云何就是白话文怎么样讲,怎么样叫做,就是这个意思。他说怎么样叫做恨的这种心理状况呢?

“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为性”他的性质,这种心态的性质怎么样,由于这个,前面这个忿,愤怒的心理,就是不高兴,讨厌,这个心理开始,不高兴讨厌还是我们普通容易了解,刚才讲,详细的忿的心理还很多呢,埋怨,不舒服,都是在内。有这个心理,慢慢的累积起来,越来越多时间,加上时间,加上一点一滴的累积.

“怀恶不舍”譬如说,我们讲,儒家的书,孔子经常提到“不怨天,不忧人”这两句,不怨天不忧人是很难做到的,我们人经常会怨天的,天上很痛苦啊,我们常常说天啊,实际上这已经是怨了天,所以古人我们常说,有一个文学句子,我们提到过好几次,再提一下,“做天难做四月天”,天很难做,比人难做,尤其四月天的天气,在大陆的那个标准气候,“蝉要温和麦要寒”,四月天的天气,养蚕的,希望天气是温暖,要温和,种麦子的呢,要希望冷一点,麦子收成才好,他要温和还要寒。“行人望晴农望雨”,走路出门的人啊,希望晴天,种田的农夫啊,希望下雨,譬如说要上飞机了,到美国去了,希望明天天气好,种田人希望下雨天。“采桑的娘子问阴天”,采桑树,种茶的,希望也不下雨,也不要晴,阴天最舒服了。你这个天呐,究竟做那一种天好。

作菩萨也一样,在那里,每个人来烧香,譬如我想恨他的,烧个香,菩萨,某某人,我气死了,你要给他死啊,给他一个肚子痛,他也来,跑来,求他,某某人真讨厌,你要给他头痛,这个菩萨究竟帮忙哪一边呢?都很难,所以说天很难做。

所以不怨天呐。几乎很难做到。忧人,什么叫忧人呢,把所有的过错推给人家身上,我经常有时候说的,一个人自己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好笑。开始觉得错了,心里头很难过,自己觉得错了。转一个念头一想啊,不是我的错,都是他给我搞的,然后都是别人,错都是别人,原来想讲经啊说法,譬如学佛的人办一个佛堂啊,蛮好,最后,搞不对了都是他的错,我没有错。这是忧人,这是慢慢的累积,累积起来,就是变成恶念。

所以我常说的,一个人修行的行为,要注意啊,往往有些事情啊,以善因而种恶果,开始觉得自己在做好事,这个做好事久远一看啊,这件事情不是好事,做了最坏的事,像我们一生的经历,想想当年,譬如前天我接到一个法国同学的信,就跟我谈到一件事,说有一个人在法国他碰到了,他说认识我,这都是一讲几十年前事,我忽然想起这件事了,因为他来信,一个外国同学来信,我马上答复他,我说你要给我搞清楚啊,这个人,好像不是这个人,假使这个人,你要注意一下了,因为这件事都是我自己当年亲身经历,以善因而种恶果,动机都是帮他为好,有时候帮到一个人,使他为好,他结果呢,他得到了帮助,解脱了痛苦烦恼,他以后半截几十年所作的事啊,给更多人痛苦烦恼,那么等于我去做了,这也是善因而种恶果。所以很难。

尤其对于自己呢,常常一种忿恨忿怒的心理,怀恶,注意啊,心里头放不开,恶就是恶念,思想,恨他这个人,有时间觉得自己很大方,气度很大,那些跟我没有关系了,我已经早丢开了,他那个坏我想都没有想,你说他想了没有,这一句话?他因为想到了,不过我丢开了,那个不过是空话,还是没有丢开,所以怀恶,这个恶念不随,空不掉了。

那么“结怨为性”,慢慢就成怨恨,怨就是很埋怨,怨天尤人,这个“结”字要注意,他是打一个结一样,这个结啊,自己打起来,释迦牟尼佛也解不开,阿弥陀佛也解你不开哦。自己打的结子只有自己才解得开。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没有别人解得开的。

所以这个,禅宗祖师有一句话头,就问一个学人,虎項金铃谁解得,老虎下面,老虎的脖子下面挂一个铃,挂一个铃铛,哪个敢去把他解掉。有一个徒弟就答“系者解得”。全对了,答对了,当时给他挂上去的人,只有这个人解的开,他能够挂上去就能够解开。所以虎颈金铃谁能解开。它只有挂它的那个人,解铃还须系铃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这个心中的结恨,累积起来成怨恨之心,就是忿的心理累积累积,加重了。就变成恨,因此我们在这里讲道德行为,中国文化,不但是佛家,儒家道家对于这个都很重要,我们记得小的时候背来的这个修心的格言,我们小的时候念,后来自然背的,后来有了新式的学校,我们那时候还不叫学校,学堂了。新学堂里头这个课程,现在是公明,公明没有了。过去叫做洋式修心,修心的课,那是也背,背的什么呢?比如我们现在,街上过年都买的呀,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中间就有一些,“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我对你这个人有怨恨,怨恨你去打架,你去跟他俩吵,打架打官司没有问题,但是表面上还无所谓,暗中使坏,“匿怨而用暗箭”这个因果报应很严重,“祸延子孙”这个祸根延续到后代,那后来有种种的果报,或者是变成仇恨啊,冤家啊,官司啊,乃至孩子们得一种怪疾啊,遭遇的啊,都是这样来。

所以这个结怨累积久了的,他的性质形成了这种恨的心理。忿跟恨,一个层次上的差别,程度上的差别。所以“能障不恨”,所以这种恨的心理啊,障碍我们不恨,不恨呢,就是此心真能平等,佛法所谓讲平等,心如止水,跟到说他的业力,“热恼为业”怨恨久了发生热恼,那么我们讲病态,所以你怨恨心理久了以后,容易得高血压的,血压容易高,假使成养心理形成病态,所以关节容易发炎,甚至这个中风的现象,这种都是热恼而来的。所谓心中一股火气,等于我们普通讲话,我气死了,我要发火了。所谓发火了是真的,热恼为业,他这种业力形成属于热恼,使你烦恼,人都会发高烧一样。那么引申说明这个恨的心理。

“谓”,就是讲。“结恨者。不能含忍。恒热恼故”,所以结怨,结忿怒的心理,变成仇恨的心理,不能含忍,属于忍辱波罗蜜,佛法讲六度,那个忍辱波罗蜜是永远做不到的。不能含忍,“恒热恼故”,永远热恼。譬如我们看啊,讲好的一面,这个普通仇恨心理,大家都知道,我们看看有许多,你看教育团体,或者学校,或者宗教团体,好的讲道德的团体,讲道德的人,我发现仇恨心理比普通人厉害。譬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啊,中国人常有一句话,“文人千古相轻”写文章的人,知识分子彼此都看不起别人,都觉得自己好。也就是,我前天也提到,就是我们几十年老古话,“天下文章在三江”,天下的文章啊写的最好,在三江,有个江南人啊,就是清朝这个中叶的话,“天下文章在三江”,是江苏,浙江,江西,这是天下文,三江的文章在我乡,在我家乡,我乡呢,我的家乡的文章啊,“我乡文章算舍弟”,我的弟弟,“舍弟跟我学文章”。还是我最好,这就是讲人的心理那个傲慢之色都是这样。他会形成呢,就是属于文人啊,千古相轻,彼此都看不起自己,而且都喜欢骂人家不对,只有我最好,这个学问好了,应该是修养好,不然。修养比普通人还坏。

精选推荐:

个人收集的南师录音资料下载地址(珍貴!)

南禅七日158集视频专题摘录精选

南师公开失传已久的唯识法相的修止观的方法

南师讲《八识规矩颂》一定要背下来,非常重要!

南师详述死亡、投胎过程

南师讲:全部佛法就是一条路:“止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