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湾战争 欧美武器爆锤萨达姆 是因为苏式武器不行么?

 赤剑天涯 2021-01-24

作者:赤剑天涯

最近听到一个有趣的论断“91年海湾战争的时候,美帝能完虐萨达姆,是因为体系问题,苏联武器那会比美式武器差太多了。”

转眼海湾战争就过去30年了,这场堪称“教科书”式的现代化局部战争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和前进的动力。

没有30年前那场“低伤亡”的高科技战争,我们就不会搞“大刀阔斧”式的军改,也不会有“参照物”坚定前行的方向。

那么,海湾战争萨达姆的惨败真是由于当时的苏式武器比美式武器差太多了才导致的么?

其实吧,上面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即当时萨达姆手上的苏式武器的确比参战的欧美武器差了好多,技战术指标差异明显。

但是客观实在的说,同时期的苏式武器相较欧美武器其实是没什么差距的,甚至在耐用性可靠性及部分技战术指标上还优于欧美武器。如海湾战争2年后,东德的米格29和西德的F-16切磋,米格29采用头盔瞄准镜+R-73空空导弹的组合就把美帝引以为傲的F-16战斗机打得不要不要的。(下图)

萨达姆手上拿的本身拿的就是苏式武器里的二流版本,还是版本里的“阉割”版,加上缺乏苏式体系“力量倍增器”的赋能(诸如卫星,预警机,指挥,电子战系统),本身就是苏式武器“中等马”和欧美“上等马”的对决,加上主流媒体刻意渲染的武器代差,军队士气更是低落。

武器不给力,兵无战心,海湾战争直接变成了“上等马”对“下等马”屠戮,战场的真实场景与其说是“信息化”对“机械化”的碾压,还不如说欧美用80年代末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和军事指导思维吊打70年代“猴”版武器及一群总体作战思维还停留在一战“阵地战”阶段的伊拉克军官。(具体可看文章最后部分的解释)

即使是在“上等马”爆锤“下等马”的优势面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一方面集结了近百万大军,一方面还大搞舆论战,外交战和心理战以图彻底孤立伊拉克,瓦解伊军斗志。

甚至美国还破天荒的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国内舆论动员,把在海湾地区发动战争的支持率从百分之十几提高到了67%才真正举起了“战争之锤”。

“上等马”爆锤“下等马”的顺风盘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用得着整出那么多花样么?

其实从美国的历史经验来说,是需要的。

毕竟在50~70年代的两场局部战争中,美国即使在亚洲形成了“上等马”对“下等马”的局面,仍然被亚洲人民高昂的斗志坚韧的意志把“顺风局”锤成了“逆风局”。

美国人甚至为了避免陷入战争泥潭一改“空中掩护,地面部队狂飙突击”的作战模式,管它三七二十一,先高开远打,巡航导弹,隐身机轰炸开路“猛炸”伊拉克一顿再说。

能用导弹的用导弹,能空中打击的用空中打击,总的一句话“减少地面战,减少接触战,以自己的优势面猛锤对方的弱点,扩大伤口,放大战果,直到对方倒下”。

所以别看海湾战争时期,美国“未雨绸缪”的投入了54个炮兵营,但是战果却屈指可数。

没有防空火力掩护的伊拉克炮兵,还没来得及和美军进行一场“势均力敌”的炮战就被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扼杀在黄沙之中。

其实从射程,数量及参战人员素质等几个方面来说,伊军优势,毕竟两伊战争打了8年,伊拉克及伊朗炮兵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得到了极大的成长,比如一系列“卡尔巴拉”命名的军事行动,比如卡尔黑河双方部队长达11个月的对射等。

91年海湾战争美帝能完虐萨达姆,是因为美国不只形成了“上等马”对阵“下等马”的总体装备优势,还换了打法,“高开远射”尽量不和伊拉克玩接触,慢慢的消耗伊拉克武器装备和有生力量,最终打出了惊人的“伤亡交换比”。(本文完)

PS:80年代的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硬扛叙利亚及黎巴嫩,并且取得了“贝卡谷空战”的大胜,被西方军事评论家称之为打了一场极具指导意义的,“明天”的战争。而同年代发生的“两伊战争”及“马岛战争”则被称之为“前天”的战争及“昨天”的战争。英国对阵阿根廷,面对区区几架攻击机和几枚飞鱼导弹居然被打得“损兵折将”,所以被称为“昨天的战争”,而战术消极呆板,诸军兵种协同能力低下,乐于阵地战的两伊战争则被称之为“昨天之前的,前天的战争”。

郑重声明:本公众号除了赤剑代言的,读者群里推的,标注了战略合作伙伴的推广信息(会有赤剑的标注或8090的水印),其他乱七八糟的广告都是为了公号能生存在外接的(毕竟没谁能只靠喝西北风就能活下去的),赤剑无力一一花时间考证,无法保证其真实性,望务必提高警惕。大家把这些推广信息当成广告就好了,它们也仅仅是个广告而已。

长按下方 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每天都有新鲜独家的军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